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可染論學習傳統:中國畫的糟粕,就是公式化

李可染論學習傳統:中國畫的糟粕,就是公式化

GIF

揚帆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4:59

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為重要。親身感受強烈,才能有創造。因為,畫畫的目的是表現畫家的親身感受。從美術創作來說,前人怎能盡情說出今人的感受。魯迅先生說過,舊形式不能適應新內容,必然有所增益,有所刪除,有所變革。有人專以仿古為能事,沒有自己的感受,自然就陷於公式化。這不是學習和繼承歷史遺產的正確態度。

中國畫的糟粕,就是公式化。元代以後,公式化很可怕。很多山水畫,一點感受也沒有,脫離生活,脫離真實,成為沒有生命的軀殼。明清兩代很多畫家脫離自己親身感受,層巒疊嶂必仿黃公望;雨景山水必仿米元章;寒林平遠必仿倪雲林。王原祁線條的功力好得不得了,可是他的畫一點意境也沒有。

怎樣拋棄公式化?辦法就是到生活中去。自然界本身就是豐富多採的,變幻莫測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公式化。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畫影子?生活中如果有很多美麗的影子,為什麼不可以表現?古人沒有表現過的東西多得很。

當然,反對公式化並不是不要規律。公式化是規律的簡單化,而任何藝術都是有它自己的規律。中國畫的精華,我認為是它從來反對自然主義,既講究規律又富有生命力。象范寬的《秋山行旅圖》,就非常激動人心。齊白石之偉大處,就在於他有雄厚的傳統基礎,又有強烈的生活感受,他的畫現代人都能接受,掛在現代建築物里,使人感到很協調。

中國繪畫藝術造詣很高,現在看來,也有缺點,有局限性,需要革新。明代以後,封建社會趨於沒落,繪畫藝術已經走了下坡路,脫離生活,創造力受到壓抑,臨摹仿古盛行,逐漸形成公式、八股,算來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有些畫家看宋、元的畫好,張嘴就講宋、元,到了清代就更甚了。所謂「正統」派的畫家「四王」,其中就有三王一王時敏、王鑒、王原祁一輩子基本上是臨摹元代黃子久的作品;「四王」中的王石谷的學習範圍稍廣一些,也未脫開古人窠臼。當然,黃子久是元代有成就的大家。如果後世畫家一輩子都在古人的圈子裡打轉,怎能發展繪畫藝術。總之,清代畫家,除少數例外,脫離生活的現象很嚴重,筆筆要講來歷,離開古人不敢著一筆,所以有罵他們「拘束如階下囚」。清代繪畫除了《行樂圖》和一些肖像畫,在山水畫里看不見一個人是穿著清代服裝的,豈不是怪事。當然,明清繪畫,包括人物畫,也有好的。畫家中也有人傾向進步,反對死摹古人,主張革新,提倡「師造化」。石濤就是一位倡導和發揮個性的大師,又是歌頌創造的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學花鳥要通八法,你得知道!
在野的大家——陶博吾山水作品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