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李適之《罷相》鑒賞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李適之《罷相》鑒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采。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罷相

【唐】李適之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譯文】

我剛剛讓賢辭掉了左相,愛酒如命正好暢飲舉杯。

想問問昔日盈門的賓客,今天會有幾個還肯前來?

【注釋】

罷相:罷免宰相官職。

避賢:避位讓賢,辭去相位給賢者擔任。李適之天寶元年任左相,後遭李林甫算計,失去相位。

樂聖:指愛好喝酒。《三國志·魏志·徐邈傳》:「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後因以「樂聖」謂嗜酒。且:尚且,還。銜杯:口含酒杯,指飲酒。

為(wèi)問:請問,試問。為,此處表假設。一作「借」。

今朝(zhāo);今天,現在。

【鑒賞】

這是一首因事而寫的諷刺詩。

李適之從天寶元年(742)至五載擔任左相。他是皇室後裔,入相前長期擔任刺史、都督的州職,是一位「以強幹見稱」的能臣幹員。而他性情簡率,不務苛細,待人隨和,雅好賓客,「飲酒一斗不亂,夜則宴賞,晝決公務,庭無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別是非、寬嚴得當的長官。為相五年中,他與權奸李林甫「爭權不協」,而與清流名臣韓朝宗、韋堅等交好,所以「時譽美之」。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和自己所處的地位,只自忠誠治理事務,不充諍臣,不為強者。因此,當他的友好韋堅等先後被李林甫誣陷構罪,他就「俱自不安,求為散職」。而在天寶五載,當他獲准免去左相職務,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時,感到異常高興而慶幸,「遽命親故歡會」,並寫了這首詩。

就詩而論,表現曲折,但詩旨可知,含譏刺,有機趣,允稱佳作。作者要求罷相,原為畏懼權奸,躲避鬥爭,遠禍求安。而今如願以償,自感慶幸。倘使詩里直截把這樣的心情寫出來,勢必更加得罪李林甫。所以作者設遁辭,用隱喻,曲折表達。「避賢」是成語,意思是給賢者讓路。「樂聖」是雙關語,「聖」即聖人,但這裡兼用兩個代稱,一是唐人稱皇帝為「聖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隱語,稱清酒為「聖人」。所以「樂聖」的意思是說,使皇帝樂意,而自己也愛喝酒。詩的開頭兩句的意思是說,自己的相職一罷免,皇帝樂意我給賢者讓了路,我也樂意自己盡可喝酒了,公私兩便,君臣皆樂,值得慶賀,那就舉杯吧。顯然,把懼奸說成「避賢」,誤國說成「樂聖」,反話正說,曲折雙關,雖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讀便知,也不失機智俏皮,但終究是弱者的譏刺,有難言的苦衷,針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後兩句機智地巧作加強。

前兩句說明設宴慶賀罷相的理由,後兩句是關心親故來赴宴的情況。這在結構上順理成章,而用口語寫問話,也生動有趣。但宴慶罷相,事已異常;所設理由,又屬遁詞;而實際處境,則是權奸弄權,恐怖高壓。因此,儘管李適之平素「夜則宴賞」,天天請賓客喝酒,但「今朝幾個來」,確乎是個問題。宴請的是親故賓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來禍害。敢來赴宴,便見出膽識,不怕風險。這對親故是考驗,於作者為慰勉,向權奸則為示威,甚至還意味著嘲弄至尊。倘使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慶賀君臣皆樂的罷相,則親故常客自然也樂意來喝這杯酒,主人無須顧慮來者不多而發這一問。所以這一問便突兀,顯出異常,從而暗示了宴慶罷相的真實原因和性質,使上兩句閃爍不定的遁辭反語變得傾向明顯,令有心人一讀便知。作者以俚語直白寫這一問,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強譏刺的用意。

由於使用反語、雙關語和俚語,這詩蒙有插科打諢的打油詩格調,因而前人有嫌它過顯不雅的,也有說它怨意不深的。總之是認為它並未見佳。但杜甫《飲中八仙歌》寫到李適之時卻特地稱引此詩,有「銜杯樂聖稱避賢」句,可算知音。而這詩得能傳誦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詩。由於這詩,李適之在罷相後被認為與韋堅等相善,誣陷株連,被貶後自殺。因而這詩便更為著名。(倪其心)

【作者簡介】

李適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孫,恆山王李承乾之孫。

李適之早年曆任左衛郎將、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陝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節度使、刑部尚書。

天寶元年(742年),李適之拜相,擔任左相,封清和縣公。他與李林甫爭權,但卻不敵落敗,被罷為太子少保,後貶宜春太守。

天寶六年(747年),李適之聽聞韋堅被殺,畏懼自盡。

本欄目鑒賞部分來源於《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譯文和注釋來源於網路,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都誤解了!
唐詩鑒賞 何當首歸路,行剪故園萊。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鑒賞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