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箏獨奏《出水蓮》

古箏獨奏《出水蓮》

「粽子節」到啦~小夥伴們是窩在家裡吃粽子,還是在河邊追著龍船跑呢?

GIF

過節嘛,還是要講究儀式感的——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話說大家真的賽過龍舟嗎?)

相信大家對端午節的印象都和小編差不多。但有一樣習俗咱們可能不太熟悉,那就是放河燈。

河燈又名蓮花燈,因其外形酷似蓮花,故得此名。

兩千多年前,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引燈於河,投粽於江。

當夜晚來臨,在仲夏的清風中,載著蠟燭的蓮花燈被放於江河之中,繁光點點,隨波輕漂。

從此以後,放蓮花燈的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承載了緬懷先祖,祈福親朋的美好意願。

蓮花,作為品行高潔的象徵,自古被文藝作品所讚頌。

而在傳統古箏曲目的寶庫里,也有一首是專門讚美蓮花的,那就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廣東漢樂箏曲(也稱客家箏曲)代表作——《出水蓮》。

《出水蓮》誕生於哪個朝代已難定論。所幸得到古箏名家們的協力傳承,自上世紀30年代起,《出水蓮》與《寒鴉戲水》等民樂代表作被灌成唱片,流傳於世。

孫文妍: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古箏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1940年10月23日生於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孫裕德先生為中國著名民族器樂演奏家。1955年進入上音附中學習古箏,後入上海音樂學院繼續學習。1965年留校擔任古箏專業教師,堅持古箏教育事業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碩果累累。

孫文妍教授不僅是資深的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也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派箏藝」項目的負責人和傳承人。

科普一個小知識哦。漢族音樂自古是歷史發展、文化交融的產物。西晉以後,漢族大規模南遷。喬遷新居的人們不僅帶來了他們的習俗,還帶來了北方的音樂。

經過融合,新的音樂品種發展起來。廣東漢樂作為其中的代表性品種,清麗典雅,韻律平緩,意境深邃。

而這首美妙的《出水蓮》,正體現了廣東漢樂古樸而沉鬱的風格,含蓄深邃之中,宛若一幅清麗悠遠的水墨畫——溫暖的仲夏時節,微風輕拂,吹皺了那一汪荷塘里的碧水;翠綠、健碩的荷葉下,嬌美的蓮花不時探頭,似在微笑。尤其是作品中細膩、別緻的裝飾音運用,將水中君子脫俗清雅的氣質刻畫得淋漓盡致,恰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樂聲悠悠,其意高遠。人們讚美蓮的美麗,蓮的風節,同時也表達了自身對高尚人格的孜孜追求。

今年的端午節,你是不是也想聽一曲《出水蓮》,放一盞蓮花燈呢?

孫文妍古箏經典大師課程

蘇暢經典古箏課程

《廖昌永網路聲樂藝術歌曲集》

(第三期)

視頻課程最新上線!

掃碼進入課程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道網 的精彩文章:

TAG:藝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