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月初五說端午

五月初五說端午

端午本作「端五」,因五月初五處於夏季中間,此時太陽處於正陽的位置,古人認為「日午正陽」,這就將五月初五與「午」聯繫了起來,加之「五」與「午」同音,所以又稱「端午」。又因五月初五逢雙五之日,所以又有「重五」、「重午」之稱。

但在古時,「五」這個數字卻並不是太討人喜歡。甲骨文中的五寫法為兩杠交叉,就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X」符號,這是一個來源於巫術的祭祀符號。現今我們所使用的「X」符號帶有錯誤、禁止的意思,遠古時期同樣如此,五的本義即是禁止。因此早在先秦時,人們認為五月是「惡月」(惡音「wù」),「重五」日更是惡日。既然是惡月惡日,此時的行為便多了不少禁忌。東漢董勛的《問禮俗》中有「五月月俗稱惡月,俗多持齋放生」的記載,古人為避「五月(惡月)」之諱稱之為「善月」或「端月」。甚至於出生於此時的孩子都被古人迷信為不祥之子,據漢王充《論衡·四諱》:「諱舉正月、五月子,以為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孟嘗君田文五月初五呱呱墜地,他的父親就非常嫌棄地要把他丟到野外去。結果孟嘗君後來成為戰國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這證明棄五月子的風氣是很愚蠢荒謬的。

古人恐五月的心理是從何而來呢?《禮記·月令》有說明:「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齋)戒,處必掩身,毋躁。」也就是說從陰陽學說的眼光來看,五月是陰陽相爭,「感陽氣長者生,感陰氣成者死」的死生分判之際,因此這時人要安息靜養,不可躁怒。其實不必從玄學上來說,看看五月的物候氣象也能理解。一年之中,五月是氣候轉炎熱之時,自此,南方入梅,而北方多旱。氣候又濕又熱,加之蛇蟲並興,病瘟流行,這大概就是古人認為的「邪毒」,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五月便引起人們的驚恐與警覺。

如此看來,端午的許多辟邪活動其實也無非就是為了保健防病。比如《大戴禮記》告訴我們端午日要「蓄蘭,為沐浴也」。在蘭草蒸煮過的水中沐浴,是古時端午節的重要節日活動之一,因此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浴蘭節」。在門口懸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的另一驅邪方式,《荊楚歲時記》記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蘇軾說自己幼時過端午「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其實浴蘭也好,掛菖艾也罷,無非都是為了凈化驅蟲。還有飲雄黃酒,雄黃有輕微毒性,據《本草綱目》記載,少量服用雄黃可以鎮驚癇,瀉內毒。在端午使用雄黃,無非為了殺菌祛毒、驅蟲蛇。戲劇《白蛇傳》流傳開來之後,雄黃連同端午節都又被染上了一層詭奇瑰麗的傳奇色彩。

端午的起源與巫術有關,是人們防病祛邪的日子,大約可以追溯周代早期,而紀念屈原,則是戰國後期的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劍引杯長 的精彩文章:

TAG:看劍引杯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