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的「漢官情結」:聽他們相互之間的尊稱以為又回到了漢朝
原標題:清朝官員的「漢官情結」:聽他們相互之間的尊稱以為又回到了漢朝
很多人都說清朝的官員有一多半「漢奸」,因為當時的皇帝不是漢人,其實這種說法未必站得住腳,雖然清朝的統治比較昏蛋,但是歷史貢獻也是有的,大明建州衛指揮使家族的人出來當清朝皇帝,也沒啥不可以接受的,即使是唐朝乃至明朝的皇帝,也未必全是漢人血統。但是不僅是現在的人對清朝官制不太感冒,就是清朝當時的官員,也對什麼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之類的稱呼不是十分認同——其實這兩個官職也是從明朝延續下來的,就跟漢承秦制一樣,清朝也基本完全繼承照搬了明朝的官僚體制,只是多些一個南書房、上書房、軍機處這樣不倫不類的部門。
也許是為了懷念當初峨冠博帶全須全發的「漢官威儀」,很多漢人出身的清朝官員,雖然公開場合要剃髮易服打千下跪,但是私下裡一直沿用漢朝乃至更往前的官職稱呼,顯露出了滿滿的「漢官情結」,聽他們之間的稱呼,讓人會以為又回到了漢朝乃至更往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首先咱們來說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人,就是劉墉的老爹劉統勛,很多人都會看到,不管是同僚還是老百姓,都會尊稱劉統勛為「大司寇」,但是清朝肯定是沒有大司寇這個官職的,即使明朝也沒有,倒是孔子當過魯國的大司寇,主管魯國的司法工作。而劉統勛被稱作大司寇,是因為他當過刑部尚書,職責跟春秋時期的大司寇差不多。
接下來咱們再說一個在清朝最常見的稱呼,也就是「中丞」,有時候為了表示尊敬,還要稱為「大中丞」。為什麼說「中丞」是清朝最常見的稱呼呢?因為按照清朝官場習慣,只要是當上了各省巡撫、總督,都是有資格被稱為「中丞」「大中丞」的,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田文鏡、李衛,在當巡撫總督的時候,也都被稱呼過「大中丞」,可是我們大家知道,御史中丞這個官職,在明朝中後期就沒了,改成了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但是因為明朝的地方行政長官都是朝廷派出的巡按御史,到了清朝各省巡撫更是直接加了一個右都御史的虛銜,所以大家乾脆直接稱他們為「中丞」,讓人以為清朝的巡撫都是劉基劉伯溫轉世呢。
最後再來看看我們熟悉的紀昀紀曉嵐,此公雖然比較玩世不恭,但是也從被人稱為「紀中丞」——他也當過左都御史。而他做對聯調侃姓金的工部尚書(電視劇改成了調侃和珅):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南人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這個中書君也不是和珅,而水部其實就是工部,所謂司空,就是工部尚書的尊稱,儘管元朝以後就沒有司空這個官位了,但是大家一定還記得陳琳寫的討曹檄文,裡面對曹阿瞞的稱呼就是「司空曹操」,當然曹操沒幹過工部尚書的活兒,他那個司空職務後來被漢獻帝改成了御史大夫。
清朝官員為啥喜歡被人稱為大中丞大司寇大司空,原因只有一個,而筆者羅列上述清朝官員私下的敬稱,其實也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並不會因為王朝的更迭而中斷,無論好人壞人,心中的漢官情結或者中華情結早已深入骨髓,不管是「精」還是「媚」和「分」,都是只能跳梁一時的小丑,最後成為車輪下的螳螂齏粉——當然,清朝官員沿用秦漢官職作為敬稱,還不止司寇司空中丞這三個,讀者諸君可能還知道更多這方面的知識,還請不吝賜教,也讓大家漲漲知識……
※青梅煮酒如果曹操換個問題 劉備就只能拔劍:來來來拼個你死我活
※林衝要活剮高衙內 拿刀動手的小嘍啰大笑:他的鼻子耳朵都是假的
TAG:半壺老酒半支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