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正法師:《略說孝道之實義》

修正法師:《略說孝道之實義》

儒家教育以孝為本,孝為立身處世之大本,《孝經》說: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不謹是個人的修養,還是遵循五德,踐行五倫的根本指導思想,因而孝的內涵覆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自天子以至庶民,無不以孝為立身之本,所謂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對父母不孝,就是對朋友不義,對國家不忠,對兄弟不友,違背了社會美德,就是違背了孝道,踐行孝道,就是由凡夫而入聖賢之道必由之路,弘揚孝道就是聖人垂裳而天下治之不二法門。

《梵網經》說: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佛法修行的內容就是戒定慧三學,戒為無上菩提本,戒是佛法修學與正法住世的根本。戒法雖分在家戒與出家戒,小乘戒與大乘戒之分,都可以用一「孝」字概括,孝順父母是世界間之孝,孝順師僧三寶是出世之孝,孝順至道之法是大乘之極孝,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之事理,都可以用孝之內涵所覆蓋,可以用一孝字所統攝。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的精神繼承者,發願如釋迦將來在濁世成佛者,將所有未得解脫之凡夫在釋尊入滅後彌勒成佛前之託附者,南無大願地藏菩薩,就是以孝發菩提心,以孝修六度萬行,以孝位證等覺,以孝化度十方世界,視十方眾生如父母,所以發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偉大誓願。菩薩因中為度慈母屢發無上大願,生生世世於十方世間度化眾生,所以世尊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三次將末法眾生託附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成了無佛時期的代理佛與佛門孝行的代言人。

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就是願菩提心,菩薩道的六度萬行就是菩提行,圓成佛道就是圓滿菩提心。菩提心又分世俗與勝義兩種,證入平等離戲之第一義空,自然生起普度眾生,視萬物為一體之無緣慈悲,也就是菩提心,慈悲與空性原本就是雙運的,也就是證得勝義菩提心,證得真實菩提心。世俗的菩提心就從:知母、念恩、報恩、開始踐行直到生起普度眾生之大願,最終證入勝義菩提心圓成佛道。

世出世間之教育,都是以孝為本,世間之孝不外三類:一是淑水承歡,圍繞膝下,頤養天年。二是為國盡忠,作國之棟樑,光宗耀祖。三是立身行道成三不杇,使父母流芳千古。由個人而及社會,由當世而影響千古,這樣的孝行不可謂不大,人人稟此孝心,踐行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之內聖外王之道,順天道之自強不息,承地道之厚德載物,行人道之以孝立身,所以人與天地並稱三才同一不杇。

佛門之孝由知三世因果與十法界之事理,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生生世世無不從之受生,所以大地眾生皆互為父母,由知此生父母之恩,而知十方眾生之恩,由知此世之恩,而知生生世世之恩,為念父母生育之恩、教導之恩,賜與生命之恩、而發願令父母獲得世間五欲之樂,禪定之樂,生天上之樂、二乘解脫之樂,菩薩雙運之樂,佛陀自在之樂,以孝而發心起行,攝盡五乘教法,如此則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皆蒙撥濟,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倶得超升,圓成佛道也就是圓孝道。

佛門之人天乘與儒家之孝道行之區別,就在於儒家是以治世論為本,以攝世間之倫理道德,佛門是以菩提心為本,是以菩提心作漸次導引之菩薩行,行為上有類通類似之處,發心與見地上則有雲壤之別。佛教之人天乘可統攝儒家之倫理學,儒家之倫理學不能統攝與等同於佛教之人天乘,所以論孝道,談修行必以佛教為本,儒學為輔,所謂:識其本末,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如果能用菩提心與三皈五戒所攝屬,談家風家庭教育,談世間倫理道德,談四禪八定,談觀煉薰修,談四諦六度,談二諦中道,談止觀明靜,皆無不可,若脫離菩提心,脫離三皈五戒,談一切法都是附佛外道,都與佛法無關,都與地藏菩薩之偉大誓願無關,這也是佛法與外道法之分水嶺,所以主次本末不可不分,不可不辯。

佛法常說:方便以為父,智度以為母,一切諸功德,皆從二法生」。法身之父母就是六度菩薩行,智慧度如慈母,前五度為方便,猶如嚴父,這是從理觀上而言。孝順師僧三寶,就是孝順皈戒之凈行,孝順至道之法,就是修學六度,隨順自心真如修一佛乘。佛法修學事理圓融,就世間之孝行與菩薩之行願無二無別,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世間之事相就是因緣所生法,即空是三乘之共法共般若,即假就是菩薩度世之雙運行,即中就是圓頓之最上乘,也就是一佛乘,就事而顯理,不轉變事相,不壞事相顯發三乘與一佛乘之境界,次第得入為別教,頓入為圓教之一心三觀,方為孝順至道之法,是知不明佛法,焉盡孝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華學苑 的精彩文章:

TAG:法華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