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毛澤東評述中國歷代帝王》

讀《毛澤東評述中國歷代帝王》

《毛澤東評述中國歷代帝王》

每每讀此類書籍,就感覺自己的腦袋瓜子不夠用。這本書寫了毛澤東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帝王的評述,看後感觸頗多,總結下來,一共三點。

第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盡心下》,告訴讀者要善於獨立思考問題。

《毛澤東評述中國歷代帝王》第一個評述的是紂王。

紂王影視形象

紂王是誰,紂王在我們心目中是什麼形象,估計人人皆知。譬如成語「助紂為虐」,中學歷史書上的「酒池肉林」,小說《封神榜》中的紂王,以及《現代漢語詞典》對「紂王」的解釋,都說紂王相傳是個暴君。於是,在我們的心目中,紂王是個暴君,他荒淫殘暴,寵幸妲己,殘害忠良。

毛澤東說「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紂王名叫帝辛,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他經營東南,鞏固邊疆。周武王奪得了江山,推翻了商王朝,為了讓自己的行為顯得正義,極有可能醜化了紂王的形象,把一切罪名戴在紂王的頭上。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越到後世,紂王的罪名越多,到了小說《封神榜》,紂王的形象就徹底刻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了。

商朝末年有三位賢仁,世稱「殷末三賢」,又稱作「殷末三仁」,他們分別是微子、箕子、比干。毛澤東認為這三人都是反派,商朝為什麼分裂,毛澤東認為微子最壞,是微子裡通外國,出賣了自己的國家,後來微子被周朝封為宋,微子是宋姓的始祖。那麼微子到底是誰?他為什麼要裡通外國呢。

微子是紂王的親哥哥。紂王的母親生微子的時候,她還只是妾,所以微子是庶出。紂王的母親生紂王的時候,她已經是王后了,紂王就是嫡出。紂王的父親帝乙認為哥哥微子是長子,想立微子為嗣,而根據禮法,微子是庶出,紂王嫡出,應立嫡。

如此看來,微子裡通外國,也是有導火索的。

毛澤東對紂王的評價,徹底顛覆了我對紂王的看法,我開始懷疑我之前學過的歷史書。郭沫若也在他的著述《青銅時代駁》中曾考證說「……其實就拿殷代最後一個亡國之君帝辛來說吧,這人被周及以後的人雖說得萬惡無道,儼然人世間的混世魔王,其實那真是有點兒不大公道。」

毛澤東閱讀《二十四史》,曾說過這樣一些話:「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麼來了解歷史呢?反過來,一切信以為真,書上說的每句話,都被當做真實的信條,那就是歷史唯心論。正確的態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本書除了紂王帝辛,還有其他類似的帝王。比如「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他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政權,為了讓自己的行為顯得正義,順乎人心,而被記著「黃袍加身」。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獨立思考,多考證。

第二,高度不一樣,看法不一樣。

這本書里,除了紂王,毛澤東對另外一位帝王的評價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即秦始皇。

秦始皇影視形象

我們在看秦始皇的時候,更多的看到的可能是秦始皇的暴行。然而毛澤東在評述秦始皇的時候,更多的是對秦始皇的肯定,尤其是秦始皇統一全中國,不搞國中有國。在他的《讀呈郭老》也寫到:「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我想,這一定是我們所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問題不一樣。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在評述秦始皇的時候,高度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他看到的是全局,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局部。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站的高度不一樣,看法自然也就不相同。


第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這本書中,毛澤東評價了一些耳熟能詳的帝王,在他的《沁園春?雪》中也提到了一些帝王「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有一些帝王,他們只是一時的帝王,或是一時的起義軍領袖。他們在行軍作戰時無比勇猛,有智慧,而在坐下江山後,反而貪圖享樂,導致自己的政權快速滅亡。

江山如此多嬌

比如隋文帝楊堅,晚年奢侈殘酷,隋煬帝也是即位後窮奢極欲,而早期的他們都是非常有能力,有謀斷的。

闖王李自成率領的軍隊剛開始紀律嚴明,是農民起義軍中最強大的力量。然而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到達北京後,他的一些大將卻忘乎所以,貪圖享樂,導致軍紀鬆弛,盲目輕敵,最後功虧一簣。

又如洪秀全、楊秀清。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洪秀全即開始大造宮殿,廣選嬪妃,把自己關在天王府的高牆之內。而楊秀清也自恃功高,權力欲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內訌。

可見守業更比創業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本書毛澤東評述的帝王很多,這只是我看書之後的一知半解,也請大家多多指點。同時本書也推薦給朋友們看,我想會豐富大家的知識與見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p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pp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