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且看古人花式避暑
大家好,我是老古。今天沒有歷史冷知識。 為什麼?因為老古我已經快熱死了。
出梅了,入伏了,南方就又開始進入烤肉模式。不少人感嘆,自己的命是空調給的。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特別感謝威利斯大神。
感謝電學之父法拉第大大
感謝製冷大神林德大大
感謝WiFi之母海蒂大大
感謝各路大仙,感謝現代工業,我這條命,可都是你們給救的呀!
現代的人,可以待在室內吹著空調啃著瓜,捧著電腦笑哈哈。你說,古代的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呢?他們又沒有這些現代機器,他們怎麼避暑呢?
翻閱資料後,老古發現自己純屬瞎操心。古人聰明著呢,避暑的方法不要太多啊!
一、哪涼快,哪待著去
夏天最毒的就是太陽,因此避暑最重要的就是不!曬!太!陽!哪兒有蔭,哪兒涼快,就去哪兒。
江邊、河邊、池塘邊。關鍵點——靠近水。
樹底、竹林、森林裡,關鍵點——靠近植被。
如果覺得一個人待著有點無聊,可以帶上樂器,焚香奏樂;
或者叫上幾個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侃大山,一起彈琴賦詩擁風雅;
又或者什麼都不帶,就在那待著,看人家閑聊,聽聽東家長、西家短……
二、我有避暑神器
01
扇 子
扇子是古人納涼的基本款,用竹子做的叫作:"搖風"、"涼友"。
漢代以團扇為主,到唐代有了摺扇;條件好一些的改用絹帛,分量較輕,扇著也輕鬆;文人墨客追求雅緻,還會在扇面上寫詩作畫。
扇面畫 《觀瀑圖》 夏圭 (宋)
如果嫌搖扇太累,家裡的經濟情況又允許的,就可以讓僕人幫你搖扇,那你就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啦。
如果覺得一把扇子扇的風不夠大、不夠涼快,沒關係,古人還發明了這玩意兒。
西漢的能工巧匠,把七個一丈長(大概3.33米)的大輪,連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輪扇」。《西京雜記》形容它:一人運之,滿堂寒顫。就是說這傢伙,一個人搖扇,整個屋子都涼快了。你看,甄嬛娘娘也享受了一把。
02
瓷 枕
瓷枕就是瓷質的枕頭,因為表面有一層釉面,枕上去冰冰涼涼的,很適合暑氣難耐的夜晚。躺涼席,睡瓷枕,「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古人真會享受啊。
據傳它最早出現於隋代,李清照也很喜歡,還寫了一句詞: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奢侈一點的人家,還會用玉枕!用整塊玉雕成的枕頭!據說是它降溫效果最好!
工藝最繁複的是冷暖枕!顧名思義,又可以變冷,又可以變暖。怎麼做到的呢?這種枕頭的中間是空的,有夾層,上頭還有注水口。天熱了,往裡注冷水;天冷了,往裡加熱水。還真有點現在的熱水袋的意思了。
除此之外,古人也會用水晶枕、石膏枕,以及各種中藥做的葯枕。在枕心裡放檀香,還可以驅蚊蟲、除異味。話是這麼說,但老古我還是很好奇,這麼硬的枕頭,睡起來會舒服嗎?
03
竹夫人
這也是古人睡覺時用的納涼神器。用竹篾編成,中間鏤空,整體呈圓柱形,睡覺的時候抱在懷裡,涼涼的,很舒服。陸遊在《初夏幽居》里也寫道:虛堂一幅接籬巾,竹樹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三、高端避暑神器
01
涼 屋
唐宋時期,皇家宮廷、高官顯貴已經非常注重夏季的避暑。而且他們的避暑方式也相當奢侈——建一棟專門用來避暑的屋子!
這間屋子也叫「涼屋」、「涼殿」、「清涼殿」。怎麼操作呢?
涼屋一般建在活水邊,屋裡設有「扇車」,相當於水車與風扇的結合物。通過水的流動帶動水車轉動,再帶動風扇轉動,從而把源源不斷的涼風送到屋裡。這裝置就是一個綠色環保、不用電的「電風扇」啊。
水車除了帶動風扇轉動之外,還能將水引到屋頂,然後從屋檐流下,形成一層水簾,相當於一個小瀑布。這樣,即便太陽再毒,日照再長,都能讓整間屋子達到降溫的目的,從而保證屋子裡都是涼涼的。
02
深 井
古人大宅里的地上通常會看到一個這樣洞。
這洞其實是引入了一種中央空調系統。由於地底相對恆溫,冬暖夏涼,所以這個洞夏天就會排出地底的冷氣。據說曹操的時候就開始用這招了。
03
避暑山莊
再直接,是去臨水的地方修宮殿,承德避暑山莊就是這麼來的,
老古說
除了老古今天跟大家聊的幾種避暑方式,古人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防暑妙招。比如他們也能花式玩冰,而且他們的服裝也很有巧思,這些啊,我們就留著下一篇再聊吧。
TAG:古今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