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期,中國和蘇聯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時期,中國和蘇聯的差距有多大

原標題:二戰時期,中國和蘇聯的差距有多大


文/寂寞的紅酒


中國和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兩大中堅力量。不過雖然兩國都是抗擊法西斯的主力,但兩國實力差距很大。二戰時中國和蘇聯的差距,比中國和日本的差距還大。如果換成蘇聯入侵中國,恐怕中國打的會更加艱難。那麼二戰時的中國和蘇聯差距有多大?


從國力上來看,蘇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比中國(不含蒙古,當時蒙古在蘇聯控制下)大了2倍以上。如果算上勢力範圍,雙方的差距更大。蘇聯擁有豐富的資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儲量非常豐富,蘇聯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產油國,而當時中國的石油幾乎全部要靠進口。石油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資源,僅僅在石油方面,中國和蘇聯就不是一個檔次。中國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口眾多,不過蘇聯的人口也不少,甚至可以說,蘇聯的人力資源比中國還要豐富。二戰爆發前蘇聯的人口接近2億,而且素質很高,人力資源極其豐富,這為蘇聯提供了豐富的技術人才和兵員,這是中國不能比的。中國的飛行員和坦克手數量根本沒法和蘇聯相比,這就是人力資源上的差距。如果中國面對的是蘇聯,抗蘇戰爭肯定比抗日戰爭打的更艱難。



從工業上看,蘇聯是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和德國。1937年蘇聯的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總份額的10%,1938年一度飆升至17.6%,超過了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二戰時的蘇聯能生產飛機、坦克、大炮等各種現代裝備,戰爭潛力巨大。二戰中蘇聯生產了83.4萬門火炮(含34.8萬門迫擊炮)、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7萬架飛機,僅僅波波莎衝鋒槍就生產了600多萬支,這種產能讓中國想都不敢想。抗戰中,中國僅僅生產了94門大炮(不含迫擊炮),而且都是組裝貨。中國生產組裝的飛機僅僅600多架,坦克和裝甲車根本不能生產,能生產的只有步槍、機槍以及迫擊炮。此外,即使槍械和迫擊炮這種最基礎的武器,中國也不是敞開供應,有時候連最基本的作戰需求都滿足不了。可以想像,如果入侵中國的是蘇聯,抗蘇戰爭會是什麼樣子。


從軍事力量看,二戰中蘇聯動員了4000多萬人參戰,兵力一直保持在1000萬以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的參戰兵力投入110餘萬軍隊,投入火炮超過15000門、坦克1400餘輛、飛機1300多架,蘇軍的戰鬥意志連德國人都驚嘆。如果二戰時蘇聯入侵中國,中國很可能用不了八年就會全部淪陷。不得不承認,我們和蘇聯的差距很大。也可以想像,當時抗日的艱難。如果中國有蘇聯那個實力,哪怕有蘇聯一半的裝備和工業能力,憑藉中國豐富的人力及頑強的戰鬥意志,估計用不了八年就能把日本趕出中國。


參考資料:《二戰史》、《全球通史》、《蘇聯的工業化》、《東進:蘇德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 蘇聯為何能擊敗強大的德國
二戰前德意日到處侵略,國聯的做法讓人失望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