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其頓意指「蠻族」,為何寧願被希臘脅迫也不想改名?

馬其頓意指「蠻族」,為何寧願被希臘脅迫也不想改名?

2018 年1 月21 日,希臘塞薩洛尼基,希臘民眾揮舞著希臘國旗,反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在其可能的新國名中使用「馬其頓」的稱謂。因為在他們看來,「馬其頓是許多世紀以來希臘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文|郭曄旻

對於地圖出版商而言,今年的利好消息倒是不少。先是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將漢譯國名改成「白羅斯」,一舉重繪多年不變的歐洲地圖。幾個月之後,位於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共和國也傳出消息,該國將在國名之前增添前綴曰「北」,而成為「北馬其頓」。這次更名,也意味著圍繞「馬其頓」這個歷史地理名詞而產生的國際糾紛,最終畫上了句號。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多利安人(古希臘人主要部落之一)的一支定居巴爾幹半島中部。公元前800年左右,他們開始自稱馬其頓人,並逐漸形成了一個王國。到了公元前5世紀,當希臘人戰勝強大的波斯帝國、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馬其頓統治者也開始效仿前者搭建起王國的上層建築。從第10代國王亞歷山大一世起,馬其頓王室開始自稱其祖先為偉大的希臘神話英雄赫拉克勒斯,標誌著馬其頓統治階級的「希臘化」已然完成。

但是,馬其頓人雖然講希臘語,卻是一個君主制國家;而在希臘人的觀念里,君主制通常與「蠻族」(古希臘人對不說希臘語的外族蔑稱)相關聯。結果馬其頓的「希臘」身份就變得頗有爭議。一方面,馬其頓人可以參加古代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另一方面,雅典的偉大雄辯家狄摩西尼卻攻擊腓力二世(馬其頓國王,前359-前336年在位)「不僅不是一個希臘人,而且也不是希臘人的親戚,甚至都不能說是來自一個好地方的蠻族人,而是一個馬其頓害人精」。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害人精」或許不善言辭,但絕不缺乏軍事天才。正是腓力二世創建了一部劃時代的戰爭機器——「馬其頓方陣」。它由重裝步兵組成,比希臘方陣更縱深、更龐大,士兵用的矛更長,方陣的兩翼有輕裝步兵和騎兵配合、掩護,把步兵和騎兵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腓力二世與他更為傑出的繼承者——亞歷山大大帝(前336-前323年在位)手裡,「馬其頓方陣」所向披靡。結果,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馬其頓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蠻族小邦擴張成為一個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廣闊的國家,其版圖從地中海向東延伸到印度河。

由於亞歷山大大帝深受希臘文化熏陶(他的老師是亞里士多德),在其東征期間,大批馬其頓人和希臘人移居至征服領地,與當地居民交往與通婚,推動了古典歷史上的「希臘化」浪潮。「通用希臘語」也成為整個中東世界的商業與文學語言。因此,馬克思就說:「(古)希臘的內部極盛時期是伯里克利時代,外部極盛時期是亞歷山大時代。」儘管如此,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的龐大帝國卻迅速解體。退縮回本土的馬其頓王國最終在一個半世紀之後走到了盡頭。昔日不可一世的馬其頓方陣遭遇組織更靈活、戰術更先進的羅馬軍團,經過4次馬其頓戰爭(前214-前146年)的較量,羅馬徹底將馬其頓納入自己的行省統治,古典馬其頓的歷史就此結束。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武功與「希臘化」時代的輝煌,也成了一份令後世民族垂涎的豐厚遺產。

羅馬時代的馬其頓仍舊保持了希臘文化的底色(受過教育的羅馬人都希望自己掌握兩種語言即拉丁語和希臘語)。到了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瘟疫」橫掃東羅馬全境,就連首都君士坦丁堡也未能倖免,官員在城門記錄出城埋葬的屍體,數到23萬時便停止繼續統計,因為屍體數量太多,難以盡數??從敘利亞到色雷斯,「在收穫季節里居然沒有人收穫穀物,城市的街道上也看不到人影」。

帝國的虛弱為斯拉夫人敞開了大門——「被人詛咒的斯拉夫人出現,並通過了整個希臘地區,通過塞薩利和色雷斯??他們無所畏懼地佔領城市並自由地定居下來,好像這是他們的家園??」馬其頓地區自不待言,南下的斯拉夫人甚至一直深入到希臘腹地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當時有人哀嘆,「整個國家業已斯拉夫化了,成了一個蠻族國家」。雖然自此之後,「希臘正教和希臘語言使希臘人收復了他們失去了的陣地」;但從血統上來說,同化了斯拉夫人的「希臘人」,與永遠定居在馬其頓並保存了自己語言的南部斯拉夫人之間,並不存在一條將兩者截然分開的鴻溝。

從公元7世紀算起,南部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在馬其頓地區的混居持續了12個世紀以上,就連奧斯曼帝國的征服也沒有動搖這一局面。奧斯曼帝國對於馬其頓的長期統治在1912-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之後宣告結束。土耳其人滾蛋了,戰後的馬其頓被劃為三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鐵托曾做出了最後一次統一三個「馬其頓」的嘗試,建立了一個以斯科普里為首都的馬其頓人民共和國,作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個成員國。但隨著冷戰爆發與蘇南交惡,美好藍圖頓成浮雲,馬其頓地區的分裂局面持續至今。隨著南斯拉夫解體的序幕拉開,1991年9月,馬其頓在一場全民公決之後也宣告獨立,「馬其頓」共和國誕生。與分裂同時存在的還有希臘和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之爭。因為希臘認為馬其頓共和國無權盜用屬於古希臘文明的「馬其頓」名稱,聲稱這「恰如一個竊賊闖入我家並偷走了我最珍貴的珠寶——我的歷史、我的文化、我的身份」。而處於弱勢中的馬其頓終於和希臘做出和解,同意在國名前加個「北」字,這場曠日持久的國名爭議與歷史遺產的爭奪,就此才算畫上了句號。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雅爾塔會議跳過中國「維持外蒙古現狀」,羅斯福不好意思通知中國
康廣仁臨死面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