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文/Jenny

Amy剛辭掉在500強公司高管的工作,準備做全職媽媽,這是她和先生經過深思熟慮的一個決定,畢竟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一步慢,步步慢,以前欠下的『債』現在不補以後就更難補了。

而這個所謂的『債』就是孩子的學習,Amy的孩子現在是大班第一學期,還有一年就幼升小了,Amy的計劃是讓孩子去市裡的一個重點小學,學校有一定的錄取標準,不僅考核孩子的綜合素質,也會考核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對孩子進行了一次模擬面試之後,發現孩子的弱項是學習,拼音、數字基本不認識,作為幼升小必考項目,Amy準備著重抓孩子的學習,希望能為幼升小做好充足的準備。

就這樣,Amy拿出了在公司做項目的架勢開始了陪讀的日子。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學習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這是真的。

每次陪孩子寫作業時,Amy就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怒火:


一頁簡單的數字,孩子能抄倆鐘頭,講過的題,過幾分鐘就忘,稍微不看著他,就打遊戲,把平板電腦什麼的都沒收了,寧可發獃,盯著牆上的照片,也不學。

道理講爛了,也是老樣子,只有自己和先生輪番守在旁邊監督,才鎮得住一點。

在家裡都要家長守著,在學校就更不自覺了,老師說孩子經常上著上著課就兩眼放空,神遊物外,提醒了很多次也沒有用。

雖說現在學校很多東西都不教,但別的孩子都會,他不會,以後到了小學對學習就更不可能有興趣了。

越想越擔憂,越是擔憂就越不能鬆懈,現在的Amy幾乎每天都陪著孩子學習。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算下來,Amy為孩子也是付出了很多:


放棄了體面高薪有前途有發展的工作,推掉各種大小社交活動,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如何吸引孩子學習,給孩子找一對一名師補習班......

但在她看來,還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多,常常和先生抱怨:都怪我們自己以前太拼事業了,沒有給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不然孩子也不會這麼不愛學習。

比起一般的家長,Amy真的算是很用心了,可是為什麼孩子的學習還是沒有什麼起色呢?


也許是時間問題,再堅持堅持就好了?

也許是做的還是不夠好,還需要多找方法?

也許......

等等,整個過程中,為什麼都沒有孩子自己的聲音?


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

孩子為什麼不想學習?

孩子知道學習對他意味著什麼嗎?

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Amy自己在單方面的發聲:作為父母的我做了什麼,犧牲了什麼,哪些地方做得不夠不好.......

Amy和孩子之間看起來就像一款養成遊戲,父母是玩家,孩子是父母手中的一個角色,父母操縱著孩子的成長。

孩子成長的如何完全是父母玩家單方面去決定的,比如每天要堅持通關升級,買裝備搶金幣等等,而孩子沒有任何主觀能動性的,成長速度完全取決於父母玩家。

一旦成長的太慢,就是父母玩家做的不夠,沒花心思...

仔細想想,這背後暗示的是這樣一個信息:孩子怎麼想不重要,父母才是他人生的主角,孩子只是一個沒有主見,不明是非,也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人。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永遠無法找到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學習的動力,父母做的再好,再多,孩子也會認為學習其實就是為了應付父母,不辜負父母的付出而已。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學習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父母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而不是自己一股腦兒的擔負孩子本該屬於自己的事情。

孩子不愛學習,為什麼不愛學習,他心裡在想什麼呢,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一次,幫助他一起找到那個能讓自己為之努力奮鬥的學習目標,讓他主動去擔負自己的事情。

也許孩子會告訴你,他就想玩遊戲,就想看動畫片,就想玩兒,那也沒關係,告訴他有沒有想過成為職業遊戲玩家,專業的動畫設計師,或者拍一些好玩的視頻呢?

也許孩子不能馬上告訴你他的答案,但是他一定會去想,直到某一天,他會興高采烈的告訴你他想做有意思的事情,他想做好看的動畫片,那麼你就可以繼續和他探討,要想成為一個動畫導演,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如何實現,需要付出哪些努力等等。

當自己的夢想被拿來鄭重地討論和規劃時,孩子一般都會很高興的。

如果探討的很順利,最後達成的共識會這樣的:當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學習基本學科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然後進入好的學校,和更多優秀的人一起學習,和更多有意思的人同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孩子的人生始終是要自己去主導的,父母越是當心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越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越是去自省,去檢討,就越是在告訴孩子:你根本就沒有資格和能力去承擔自己的人生。

現在的主流育兒價值觀把父母都『逼』的太緊了:


你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因為有一個別人家的媽媽!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

這些道理不全是錯誤,但把父母的重要性拔到了一個決定性的高度: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就一定會好。

其實這是在變相剝奪孩子作為個體的獨立性。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前幾天,演員朱雨辰上了熱搜。

因為他帶媽媽參加了一檔綜藝,朱媽媽在節目中表達的觀點讓不少人驚愕。

一句「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應該做賢妻良母」讓很多網友覺得家裡有這種皇太后婆婆,死都不能嫁。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一句「我是在用整個生命對待兒子。」更是讓人覺得闖不過氣來。

很多父母就輸在為孩子做的太多

朱雨辰今年40歲了,在熱播劇《奮鬥》里演過華子,談過幾段戀愛,都失敗了,2010年上李靜的《超級訪問》,朱雨辰就說過母親給他的愛壓力太大。

比如凌晨四點起床給他熬梨湯,榨好的果汁他必須喝,就算在外面工作,也要開車回家取,無論在哪裡開工,媽媽都要帶著電磁爐背著鐵鍋跟在後面幫他做飯。

......

這樣的父母,分不清哪些是孩子的事情,哪些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們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害怕退出孩子的生活後找不到價值感,想在孩子生命中尋找永恆的存在感。

一個孩子的長大,一定是從脫離父母的保護殼開始的。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會變成最深的遺憾,同樣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用的每一分力氣,也可能會變成深深的遺憾。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怪不得每次關掉電視娃都哭鬧,原來背後的科學依據是這個
這位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千萬不要忽略幼兒園的這些隱形霸凌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