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亡,此皇室後裔躲死人堆里逃過一劫,死後卻冤枉了一英雄幾百年

明亡,此皇室後裔躲死人堆里逃過一劫,死後卻冤枉了一英雄幾百年

明朝在海事方面有過很多成就,其中,最偉大的就要屬收復台灣了。這在當今社會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意味著台灣自古就是屬於我們的,領土完整不容侵犯。

而這位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就是赫赫有名的鄭成功,至今,他的石像還被台灣當地居民當做庇佑這座寶島的神明,用來祭拜。湯錦台曾對其評價道:「國姓爺不是一個粗魯的海寇,他從來沒有為個人的利益打仗,他在中國大陸和台灣治下的土地收容了所有效忠明室的人,他一生以收復明朝江山為職志... ...」

其實,鄭成功不僅是收復台灣這麼一項偉大的功績,他一生都在為保衛國家而奮鬥著,奮力抵抗清軍的入侵,可以說,是一個極具英雄色彩的人物。但是,鄭成功也並非完美的,一些未解之謎使他的身上被蒙上了一層面紗,等待著有人來解開這個謎。

都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雖然把歷史給戲謔了一番,但是,也不無道理,勝者為了宣揚自己的功績,往往會刻意抹黑失敗者。《明史》這部清朝人編寫的史書,就深刻的體現了這個道理。《明史》記載:「鄭成功雖然明面上是忠臣良將,其實,是暗藏賊子之心。」史書中甚至描寫,鄭成功在收復台灣後,為了鞏固權位,竟密謀害死魯王朱以海,將其拋屍大海。

朱以海確實死了,但是,不是鄭成功為之。這件事情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於是,朱以海的真正死因一直是史學界的一個未解之謎。

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後代,是明朝宗親貴族,又身居監國一職,一直鎮守山東。1642年,清軍鐵騎南下,一舉攻入山東,不久,濟南就淪陷了。清軍蠻不講理,大肆燒殺搶奪,魯王府一個活口不留,唯獨朱以海躲在死人堆裡面假死才逃過一劫。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二月,朱以海回到山東繼任魯王。

但是,好景不長,這個倒霉王爺興許就是生不逢時吧,李自成的大軍又在一個月後攻陷了山東,朱以海沒辦法,只能逃往浙江台州避難。北方清軍來勢洶洶,在崇禎帝死後更是氣焰囂張,損失了北方領土的明朝舊臣紛紛在南方各自圈地為王,一時之間,整個中原大地混亂不堪。朱以海也趁著亂,被大臣們簇擁著,成了個「監國」。

而魯王最大的敵人就是當時霸佔福建的唐王朱聿鍵,兩人之間都想霸佔對方的土地,但是,鷸蚌相爭的後果最終還是漁翁得利。清軍很順利的擊破了這一個個「小朝廷」,魯王不得不又過上了逃亡的生活。

這一次,他投奔了在金門頑抗清軍的鄭成功。好巧不巧,鄭成功本是唐王手下的追隨者,和魯王應該是死對頭的關係,但是,唐王已經遇害,鄭成功為了復明大計考慮,只能答應暫時掩護魯王。之後,朱以海在得到鄭成功的庇佑下繼續干起了他「監國」的職務。並且,鄭成功也繼續號召明朝遺子,抵抗清軍的猛烈進攻。

然而,已經腐敗的明朝又豈是清軍的對手?

1661年,吳三桂一路從西南追擊永曆皇帝到緬甸,永曆皇帝被勒死宣告了南明政權滅亡。這樣危急關頭,明朝想要光復,就需要一個正統的宗室貴族來統領大局。無疑,朱以海是最後的選擇,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唯一有資格的魯王朱以海,卻在這個時候暴斃,史料記載,其死因不詳。

如此之下,明朝遺臣徹底亂了陣腳,鄭成功身為朱以海的保護者,嫌疑最大。如今,他也不給出朱以海死亡的解釋,再加上滿清朝廷在一旁煽風點火,暗示是鄭成功殺害了朱以海。雖然,大家都清楚鄭成功作為反抗清軍的第一主力軍不可能叛變,但是,朱以海究竟因何而死?鄭成功為何不願透露一點消息?這一切的一切,讓大家心裡都埋下了一個疑問。

百年後,這個問題的答案終於被揭曉。

1959年,一塊石碑的出土將這個千古謎題給出了最好的解釋。當時,在金門炸山採石的國民黨工兵部隊,意外挖掘出一個三合土砌成的墓壙。考古發掘工作隨後展開,經過史實資料的對比和考證,專家確定了該墓葬就是魯王朱以海的墓。碑題「明監國魯王墓」,左上鐫「大清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四月建」,右下鐫「福建興泉永道富陽周凱書」... ...出土的這塊石碑看似不打眼,但是,上面的文字卻詳細的記錄了朱以海的生平。

「順治九年,由於鄭成功與朱以海之間有所衝突,朱以海便自去監國稱號,由舊臣王忠孝、沈佺期等人照顧;之間朱以海一度移居南澳,不久又回金門。順治十八年,朱由榔在雲南遇害後,張煌言一度上書朱以海,要求朱以海「爭取閩海勛鎮,速正大號,以求正統」,但是,由於鄭成功與鄭經的不支持而未成。鄭成功死後,朱以海一度無人供奉,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朱以海在金門病逝,結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

令人驚奇的發現是,碑文上竟然給出了朱以海死亡的真正原因,原來,根本不是什麼叛國陰謀論,朱以海不過是哮喘發作,中痰而薨。謎底終於被解開,而圍繞鄭成功多年的「污點」也洗刷殆盡,這讓滿清的《明史》謠言不攻自破。

之後,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鄭成功之所以蒙冤多年,是因為,滿清政府為了加強人民對其統治的認可,為粉飾自己入侵的事實,對南明抗清將士進行了刻意的抹黑和歪曲事實。」不過,史官筆下的歷史是否真的是真實發生的事,還需要加以考古,對照第一證物來進行解讀,只要還能發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文物,民族英雄們最真實的一面就會展示給大家。

由於,金門並未生產稻米,朱以海住在金門期間都食用番薯,至今,金門民間仍稱他為「番薯王」。

參考資料:

『《石匱書後集》、《監國魯王壙志》、《東南紀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個刺殺事件,最終影響了整個日本的歷史進程,也害了整個東南亞
此人曾說:見到反賊一律格殺勿論,結果,四個月間便斬首四萬餘人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