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叔本華論教育與天才

叔本華論教育與天才

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亞瑟·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

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 享年72歲

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出生於德國但澤 (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

父親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瘋狂投水自殺身亡。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 Schopenhauer)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與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

他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隔閡非常深,最後關係破裂。叔本華繼承了父親的財產,使他一生過著富裕的生活,叔本華因肺炎惡化死後,將所有財產捐獻給了慈善事業。在很多書上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叔本華對於教育和天才的論述

論教育

叔本華認為教師不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觀察、判斷的能力,而是致力於把別人的現成的思想、觀點填塞進小孩的腦袋。在以後的日子裡要糾正這種由於運用概念不得法所導致的對事物的錯誤判斷,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親身歷練才行。這種糾正很少能夠完全成功。

他認為正確認識事物的方式是:對每件事物的直觀走在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然後是狹窄的概念,最後才是廣泛的概念。我們不應該打擾判斷力的成長,而要盡量小心不要以強行灌輸定見的方式使判斷力加快到來,否則就會導致它永遠癱瘓。一個人認識力的成熟,也就是說它所達致的完美,就在於他所掌握的總體抽象概念與他的直觀認識能夠精確地聯繫起來。

論天才

叔本華認為天才的本質就在於直觀認識的完美和力度。天才創作的作品並不出於某一目的或者人的主觀隨意,天才在創作作品時其實受著一種本能必然性的指引。

他認為在從事所有目的的思慮時,智力卻不是自由的,因為意欲事實上是在指揮操縱著智力,為它規定了工作的課題。因為一切痛苦都來自意欲活動,而認知本身卻是不帶痛苦和愉快的,所以,這使天才人物高聳的額頭和清澈、直觀的眼神------因為它們沒有屈從於意欲及其需要------帶上了一種巨大的、好像脫離了塵世的喜悅氣質。

「誰要是能夠為自己與生俱來的才能而活,那他就由此找到了最美好的人生。」

從這些觀點中其實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唯意志論的色彩,雖然如此,但是從某種程度上對於受傳統灌輸式教育而成長的我們這代人來說,也是有不容忽視的啟發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粹讀 的精彩文章:

TAG: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