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還是最小的海?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還是最小的海?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605-傲嬌的裏海

作者:斑馬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地球上有數不清的江河湖海,雖說都是水,卻因為不同的地理形態有著不同的性情和狀態。不同的水滋養著不同的人,在其流域周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和地緣格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中亞腹地,就有這麼一片奇怪的水域,其性格傲嬌,水位變化讓沿岸國家操碎了心,也引發了無盡的爭端。其實對沿岸的人們來說,這片水域甚至連是湖還是海都說不清楚,設定極為模糊。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把目光投向奇特的裏海。

氣蒸莫斯科 波撼德黑蘭

位於中亞西部的裏海,沿順時針被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伊朗和亞塞拜然包圍。

裏海五國

地理學上一般認為裏海是湖,而且是「海跡湖」——它曾經屬於古地中海,後來隨著大陸漂移成為一片封閉獨立水域。

如果這麼說的話,那裡海就是世界最大湖泊。130多條河流匯入其中,面積達37.18萬平方公里,和日本差不多大。一岸之隔的鹹海或許會對鄰居心生羨慕:人家煙波浩淼,我卻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真是慚愧慚愧。

真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不過裏海卻並不一定會有太多優越感,它記幾也控幾不住記己啊,水位起伏像過山車,給沿岸國家帶來了無數傷腦筋的難題。

一對難兄難弟

20 世紀 30 年代,為了大力發展農業,蘇聯政府宣布要大力開發伏爾加河的水資源。經過不斷建設,終於在1952年以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的竣工為標誌。

1952年關於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的報道

即將完成的蘇聯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之一

這一工程實現了偉大的五海通航——波羅的海、白海、亞速海、黑海和裏海得以聯通。河上建造的水壩也為城市輸送了充沛電力,為農田提供了不竭灌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波建設很6

但正當人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有人開始察覺好像哪裡不對……裏海的水好像越來越少了?

由於氣候乾旱,水域蒸發量巨大,加上大量河水被用於工農業,裏海在水利工程落成之後出現了水量赤字,面積日漸縮小。從1933年到1940年的7年間,水位急劇下降了1.7米,從40年代到70年代末,裏海又悄悄溜走了1米多的水位。

如果降低15米,簡直半個裡海都要消失了

當時的蘇聯專家警告,如果再變本加厲地從伏爾加河取水,那作為世界最大鱘魚產區的裏海北部將於2010年-2020年失去漁場價值。這可嚇壞了蘇聯領導人,趕緊開始在裏海周圍尋找補救的辦法。

裏海水下北高南低

所以北部也最先遇到乾涸的威脅

在裏海東部有一汪湖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潟(xi)湖,叫作卡拉博加茲灣。兩湖之間有一道長7公里左右的小口溝通,裏海的水得以飛速衝進這片蒸發強烈的潟湖,一年流走6-9立方公里。

1955年的卡拉博加茲灣

背鍋俠終於找到了,蘇聯領導人立馬決定建設一個堤壩將卡拉博加茲灣和裏海徹底隔開。

賭住這個小口子

對蘇維埃強國簡直易如反掌

建一座水壩對蘇聯來說不費吹灰之力,1980年只用了三周就建好了,完全堵塞了水道。

很自然,斷了糧的卡拉博加茲灣的蒸發速度令人目瞪口呆,三年面積就從5000平方公里萎縮到了372平方公里,到了1984年竟然徹底乾涸。湖水乾涸後,蘇聯失去了能貢獻40%硫酸鈉產量的鹽廠,對周邊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1972年和1987年的卡拉博加茲灣

但其實在大壩興建之前,就有水文學家發現,裏海已經浪子回頭了。1978年裏海水位上升了7厘米 ,1979年上升32厘米,到了1983年初,裏海水位較1977年升高了將近1米。主流解釋認為,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的變化或地殼構造的變動,和修沒修壩沒什麼關係。裏海的水量,果然會謎一樣的起伏。

裏海的水源眾多,流域範圍廣闊

要把它研究清楚可不簡單

到了1992年,人們終於意識到這道大壩沒有什麼用,將其拆毀。結果謎一樣的裏海水位並沒有下降,反而繼續上升了,又一次打了主張修壩者的臉。

1988年和2000年的卡拉博加茲灣

水文變玄學 水族苦石油

裏海水位的回升著實讓沿岸國家高興了一陣,但傲嬌的裏海又秀了一波過猶不及的操作。自從1978年水位突然回升,裏海水位就開始一漲不可收拾,1994年一年就上升了將近40厘米,到1995年水位已經回升了2.5米。海岸線向陸地推進了20-40公里,個別地段達70公里。

關於「海水」入侵這件事

西邊的亞塞拜然顯然比東邊的沙漠國家

更加著急

(可橫屏食用)

海水淹沒了200萬公頃農田,無數人背井離鄉,另謀出路。在水位下降時期興修的眾多工業設施,如巴庫油田、舍普琴科核電站都被上漲的水位威脅。

亞塞拜然巴庫港

不止是航運樞紐,更是能源樞紐

為解決海進人退問題,哈薩克成立了臨時的「裏海科研分析中心」,其政府供水工程委員會甚至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築起1100公里以上的堤壩」。

正當人們急得像熱鍋螞蟻一樣時,裏海又一次調戲了世人:據《地球物理通訊》的一篇報告,裏海水位經歷近20年的上升後,於1996年轉為下降,到2015年總共下降了約1.5米。目前裏海水位約為海平面以下27.5米,僅比歷史最低值高出1米多。研究人員認為這與全球變暖關係密切,並且警告,如果裏海水位保持每年7厘米的下降趨勢,那麼裏海北部較淺區域將在約75年後消失。

這麼混亂的么

不過……2008年,《伊朗市民報》聲稱裏海水位又出現猛漲……或許德黑蘭大學地理系教授Mr. Mohammad對裏海水位的評論最無奈也最準確:裏海水位不穩屬自然現象,每20-25年發生一次,但我們無法預測和預報。

相比乾旱的伊朗高原

裏海沿岸算是伊朗不多的宜居地帶了

(可橫屏食用)

或許裏海的水位還會上演跌宕起伏的戲劇,我們暫時不用擔心裡海會像鹹海那樣彈盡糧絕,但這並不意味著裏海的生態問題就可以讓人掉以輕心。

裏海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石油資源開發早、儲量多、質量好,1901年的石油產量甚至占當時世界原油產量的50%。根據後來的勘探統計,其石油儲量可達到350億噸以上,已被證實為世界三大油氣田之一。而每個石油鑽井每年都會向裏海排放30-120 噸原油、50-400 噸泥漿和200-1000噸鑽渣。

裏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

2013年8月

不過這還不是最關鍵的,裏海的最大污染源其實是貢獻了64%水量的伏爾加河。它每年「吞」下的海量污染物——30 萬噸有機物、1.4 萬噸廢油和上百噸的化學廢料,最終都送入裏海。裏海的封閉性也使污染物會在水中遺臭萬年,甚至永遠。

一隻巨大的三角洲-伏爾加河三角洲

五國爭蛋糕,是鹿還是馬?

裏海資源的過度開發和重度污染,本來可以由人為干預而制止。但主權歸屬的不明確,讓裏海的開發和保護陷入更大的混亂,無論是沿岸各國的法律還是國際法都很難對裏海進行有效的管理。

在蘇聯解體之前,裏海周邊只有蘇聯和伊朗兩國,它理所當然地被看作兩國的內湖,被稱為「蘇聯-伊朗海」。兩國分別於1921 年和 1940 年簽訂過兩個關於裏海的條約,確定裏海為兩國共有,劃分了管轄範圍及權利和義務。

然而,蘇聯解體後,沿岸兩國變五國,形勢瞬間複雜起來。各國都對裏海豐富的石油資源蠢蠢欲動,而裏海的名分則決定了每家能分到多大的蛋糕。

蘇聯時代北邊四國都是蘇聯所屬

只留給伊朗一個小邊邊。。

按照國際法,如果裏海是湖,那麼它是沿岸國家的共同財富,應當攜手開發資源;如果裏海是海,那麼沿岸國就擁有其領海、毗連區及其開發利用其管轄海域的一切資源的權利,無需得到其他沿岸國的認可。

作為第二個波斯灣

這個「共同財富」實在是太誘人了

隨著爭執加劇,沿岸五國分成了「湖派」和「海派」。

「湖派」以俄羅斯和伊朗為代表。俄羅斯一直將裏海看作自家游泳池,葉利欽宣稱「裏海不容瓜分,其資源五國分享」;之前獲得裏海半壁江山的伊朗也不想吐出太多。

來來來,喝了這杯「湖水」!

「海派」的代表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這樣哈國就可以藉助自己綿長的「海」岸線來使利益最大化;亞塞拜然則可以名正言順的引進外資開發石油。土庫曼則是中立派,不敢得罪俄、伊兩國,又想按照海派的劃分多分一點蛋糕。

經過漫長的談判和不斷的妥協,俄、哈、阿三國在本世紀初基本達成共識,都同意按中心線原則劃分海底,但水域共管。不過伊朗對此表示不服,主張要麼共同開發,要麼等分資源。

最下面的伊朗只能分到很少

精神領袖絕不會滿意的

為了儘快解決裏海地位問題,2002年,在土庫曼的推動下,五國成立了專門討論裏海問題的裏海沿岸國家首腦理事會。

不過,截止到2014年,裏海峰會已經召開了四屆,五國簽署了很多協議,達成了很多合作,但裏海法律地位公約卻還在路上。今年8月又將於阿斯塔納舉行的第五屆峰會或許值得期待——俄副外長卡拉辛表示,「峰會上可能簽署裏海法律地位公約」。

普京:大家同我說

不管這次是不是又是忽悠,都祝願水資源開發權益的爭端和矛盾早日解決。人能在談判桌上耗著,水裡脆弱的生物和其他資源可等不起了。

兩隻裏海老虎的插圖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該地區滅絕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DARPA展示了未來敏捷型裝甲車背後的6項新技術
阿根廷的失敗,究竟是錯在了哪裡?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