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賣不出,市民吃不起,水果滯銷到底為什麼?

農民賣不出,市民吃不起,水果滯銷到底為什麼?

每一個水果種植戶或者採購最怕的就是水果賣不出去,因為水果是保質期很短的產品,如果遭遇滯銷就說明這批貨全毀了。

但是在城市還是有很多人抱怨水果太貴了,這又是為什麼?一方面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吃不起,這裡面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1

大家都去超市買過水果,超市裡的水果普遍都比較貴,尤其是葡萄等損耗較大的品種,價格更是比肉還要貴,以至於很多人都抱怨吃不起水果了。

那麼,超市的水果為什麼那麼貴?

大型城市一般都有大型水果批發市場,這個市場的水果價格基本上只會是超市水果價格的一半。說明水果價格高啟的原因主要在最後一公里,是從批發市場到零售商的距離,短短的幾十公里價格基本要翻一番,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水果一般都是種植在偏遠的山區,種植戶種植出來,需要批發市場批發商前來採購,隨後他們把這些水果運輸到批發市場,在批發市場再進行分銷。這樣經過層層的分散之後,最終到達了零售商,也就是超市和街邊水果店裡,但是因為每一個環節都賺了一筆,加上在市中心的房租貴很多,所以價格就已經翻了一番了。

這些錢都是花在了水果流通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和小店的租金上。

2

為什麼供需不匹配?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這個市場上就只有四個人:消費者,超市,批發商,種植戶,這個簡單人物關係來代表水果流通市場。

假如第一年消費者在一個夏天總共買一萬斤葡萄,超市買了一萬斤葡萄,批發商進了一萬斤葡萄,農民種了一萬斤葡萄,所有的人都很開心,這是完美的供求關係,沒有浪費,也沒有稀缺。

第二年消費者覺得去年買的葡萄很好吃,剛入夏就立刻買了一萬斤葡萄,超市在葡萄上架的時候看到銷量那麼好,然後就覺得可以賣更多。就跟批發商說那我要追加三萬斤,批發商看到超市居然翻了三倍,就擔心自己庫存不夠,於是跟農民說我要追加八萬斤。農民一聽樂了,馬上讓親戚朋友都來種葡萄,這樣大家都能發財了。

但是沒多久,消費者覺得吃葡萄吃膩了,結果他吃完了那一萬斤葡萄之後就膩了。於是接下來他之多買了五千斤,超市和批發商的多進的葡萄都分別爛掉了,然後農民不知道真正市場只需要一萬五千斤的葡萄,他只能看到批發商要八萬斤,然後自己缺了那麼多單,錯失了大把賺錢的機會。

所以第三年農民種了八萬斤葡萄。悲劇就在這第三年,客戶聰明了,只要一萬斤葡萄,超市和批發商也聰明了,他們甚至只要一千斤,一點一點買,農民徹底悲劇了。

這個是供應鏈牛鞭效應,中間環節越多,加入供應鏈的人越多,市場需求變動越大,在農民那個環節就越困難。因為這個鏈條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會嫁接到消費者頭上。

3

如何消除供應不匹配的問題?

首先就是減少中間環節,客戶直接問農民買葡萄;以及提高供應鏈溝通,建立戰略合作,也就是大數據分享。

通過對市場數據的分析,得出此前每年每個季度賣出去多少葡萄,然後預估出下一個季度市場到底會需要多少斤葡萄。這樣農民就可以根據這個數據來種植生產。但是目前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種植,認為陽光玫瑰熱銷,結果一窩蜂都種陽光玫瑰,但是過兩年其實暢銷的是另外一個品種了。

4

如何破解水果滯銷怪圈?

一是不要盲目跟風種植,盡量選擇獨特、稀少、珍貴的品種,這樣才保障自家產品的競爭力;

二是提高產品的深加工和冷藏保鮮技術。對於不耐儲存、容易腐爛、不宜長途運輸的水果來說,一定要完善物流和冷鏈設施;同時,要提高產品的深加工。因為深加工意味著高附加值,可以幫助果農提高收益;

三是抱團發展,開拓更多銷售渠道,與供應鏈企業達成合作,實現農超對接,打造休閑採摘農業等;四是要及時掌握信息,擴大產品的宣傳,建立自己的商業品牌。

5

雖然目前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但是信息還是非常不對稱。所以才會產生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的怪圈。

這種所謂的「信息不對稱」,也導致之前出現的一種尷尬現象:一些地方的農產品降了價卻賣不出去,另外一些地方卻不管出多少錢都買不到貨。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要打通信息和物流的通路;而在「互聯網+」時代,網路成了溝通的最簡便的途徑。

所以,無論是果農,還是銷售商,都要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當今社會信息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互聯網對農業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此外,我們的相關部門一定要形成合力,減少環節優化供應鏈,應對現有農產品流通資源進行整合、完善、提高,構建起通暢高效的物流管道和長期穩定的商流鏈條,逐項落實才能破解這個「怪圈」。

水果行業是一個好行業,但是要在遵循市場規則的情況,要努力改善流通鏈條,加強競爭力,要讓消費者吃到優質優價的水果,也要讓果農賺到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豐誠上品 的精彩文章:

TAG:豐誠上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