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時差看《小偷家族》,這事千真萬確!
文 | 耳朵
《小偷家族》在5月拿下金棕櫚,在日本上映的時間也已經到了6月8日,而我們居然能在8月3日就在國內院線上看到《小偷家族》,比起大片獲獎之後半年多甚至一年才引進,這次的《小偷家族》絕對算得上零時差觀影。
《小偷家族》「花火版」中國定檔海報
影片能在今年暑期檔上映,跟今年的「觀影新風潮」也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今年的暑期檔里,《我不是葯神》打破了大多數人對暑期檔影片只能是動作大片的認知,貼近生活的現實題材影片,即便講述的是那些我們所不熟悉的人的生活,也總是能打動看故事的我們。
因為,這些故事,不知道哪一天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剛好,《小偷家族》也是一部現實題材電影,金棕櫚傍身,加上是枝裕和本身的品質保障,影片在日本已經連冠多周,目前票房已經突破30億日元,連好萊塢炸彈的《死侍2》都只能屈居第二,跟《葯神》的突圍頗有幾分相似。
《小偷家族》
在日本,不少人評價《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集大成的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跟是枝裕和五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兩次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兩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後,終於拿到最佳影片大獎有關。
獎項的肯定,會讓很多人在主觀認知上,覺得這部電影一定是集齊了他所有前作的優勢,才能畢其功於一役拿下金棕櫚。
但事實並非如此,《小偷家族》的好,並不在於集大成,而在是枝裕和將以往慣用的家庭倫理向前推進了一步,更深層次的揭露了家庭、情感關係的本質。
影片的故事依舊著眼於是枝裕和一向關注的家庭,東京的一個平房裡,住著年邁的老母親柴田初枝(樹木希林飾)、治(中川雅也飾)與信代(安藤櫻飾)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子祥太(城檜吏飾),和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飾)。這家人依賴初枝的老人年金過活。當年金不夠用時,就會靠在外頭偷東西來補貼家用。
有一天,治在周邊的公寓發現了一位小女孩(佐佐木美雪飾),並將她帶回了家,小女孩的到來,給這個看似平靜的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乍一看,《小偷家族》的確和是枝裕和以往作品有很多牽連的部分。
其一是敘事空間,圍繞著一個房子進行,如《步履不停》、《比海更深》。
其二是故事脈絡,以非親非故的「一家人」的聚散離合為主線,前作有《無人知曉》、《如父如子》。
其三,符號化的人物,如樹木希林飾演的老母親,在多部是枝裕和作品裡,她飾演的母親都是故事的關鍵人物。
樹木希林飾演柴田初枝
是枝裕和自己評價《小偷家族》是他個人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所謂的里程碑,也就是有「里程」的部分,也有「碑」的部分。
「里程」上來講,《小偷家族》順著是枝裕和家庭劇創作脈絡而來,有他擅長刻畫的人物,主心骨第一代「母親」,第二代不成器的「兒子」,以及迷茫的第三代;並在處理家庭細節,和日常生活衝突的時候,彰顯出嫻熟的導演技巧。
例如代表著「父」與「母」的治和信代夫婦在大雨天里做愛的一場戲,看似一時激情,背後則是導演安排的天時、地利、人和,在一個狹小的、家庭的、公用的空間里,努力擠出來的短暫的屬於兩個成年人的私密偷歡空間,這是現實中的不少家庭可能會面對的矛盾。
這個被導演選擇的空間,在展露家庭的「尷尬」現實之外,還為觀眾暗藏懸念,作為銀幕外的窺探者,觀眾會猜測有沒有人撞破他們?或者說,觀眾已經在期待被撞破的窘態。隨後,兩個小孩淋著雨大喊跑回了家,給了他們有人要打開門的提示,既避開直擊的尷尬,又完成了喜劇效果。
是枝裕和的「里程」數到了這個《小偷家族》這個節點,能夠豎起「碑」的部分,在於相比他之前的家庭劇,《小偷家族》總體來說是一部更為冷峻的作品。一開始,在撿到的小女孩融入整個家庭的過程里,還是他以往的溫和態度。但影片過半,種種現實問題逐個襲來,最終擊散了這個家庭。
本身這個臨時家庭,就像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存在。他們非親非故,以盜竊貼補家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包括被治「撿來」的小女孩,也明顯有誘拐的嫌疑,因為在看到她父母尋女新聞後,家人還給小女孩修剪頭髮,避免被認出來。
家庭里每個成員的行為,都是一種量的累積,在是枝裕和決定這個家庭必須破碎的時候,他毫不留情面,利用之前累積的情節,把每個成員都擊潰,讓他們無法相信曾經的相處有真的感情存在。
這個瓦解的過程,就展現出了《小偷家族》與是枝裕和此前作品的最大不同,它體現出了一種情感的矛盾與詭辯。
《小偷家族》本身的優秀就已經值得我們關注,而「零時差」引進金棕櫚影片也相當難得,從各個角度上來講,我們都必須去影院支持它。
所謂的「情感詭辯」,就是說將家庭成員之間,種種彼此控制和驅使的行為,包裹上「愛」的名義,用「愛」脅迫對方做出讓自己滿意的事情。
像是在治的認知里,偷竊是貼補家用的正常行徑,他便會說服祥太,與他一起進行偷盜行為是一種感情親近的表現。
觀眾作為局外人,理所當然可以清楚看到這個家庭中每個人的私心,就算有的秘密在結局前沒有說破,但是觀眾也比其他家庭成員清楚,能預知到危機的潛伏。
這個家庭中的成員,完全沒有血緣的牽繫,真正把這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是共同利益,形成了一個以各取所需為根本,支撐起的複雜關係網路。彼此為了獲得利益而親近,又為了保護自己的秘密而疏離。
恰巧這就是人類情感的某種本質,利己而又利他,我們在對他人付出情感的同時,其實是希望以自身的付出,換取他人的回饋,並形成一個無限循環,從而支撐情感的延續。
是枝裕和以高超的敘事技巧,精準的刻畫出人類情感中這一難以琢磨的邏輯,並外化成為一個「小偷家族」的故事。
所謂的偷,不僅僅是對於財務的偷竊,也是對於情感的偷竊。
《小偷家族》看上去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故事,這樣一個家庭的存在,包括家庭中每個個體的故事,都極具戲劇張力,強情節不斷的碰撞,激發出更為真實的人性。觀眾通過假的故事,可以聯想到真的生活,並從中得到感動和領悟。
《小偷家族》和《我不是葯神》這樣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最真切的生活現狀,也因此而打動了無數人,但打動人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僅有一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簡單邏輯支撐,是遠遠不夠的。
感人的故事有千千萬萬種,但在調動起感動的情緒之後,可以引發什麼樣的思考,才是這類影片所真正希望達到的效果。
我們對於社會的疑惑、生活的疑惑、情感的疑惑,包括自身的疑惑,雖然不能通過電影找到答案,但也能短暫的緩解憂慮。
這類電影,可以幫我們在悲情中尋找到生活的餘溫,並以此作為希望,得到一點點激勵,甚至對社會大環境的狀況造成一點改變。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在強調著「微小的個體」敘事,並以此和「宏大的敘事」作對抗,但人對世界和生活的認知總在不斷變化,並將每一處細小的變化都投射到作品中。
這一次,《小偷家族》並不僅僅是一個鬥爭者,它更多是一個進入到「宏大敘事」里的微小個體,它以一個特殊的「家庭」,拍出了日本當下社會關係和家庭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它就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如今的現實。
在國內第一時間看到這種頂尖級別的藝術電影,應該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為了這種事的發生未來越來越多,市場必須給它應得的美好回報,否則我們還能抱怨在國內看不到好電影嗎?這一次,影迷的選擇是在自己腳下。
※今年真是女導演大年,這部犯罪喜劇片也出自女性之手
※一部劇四個陳坤,他為什麼不肯呆在表演的安全區?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