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百年老店的牛肉麵,究竟值不值那300萬?
聽聞清末的時候,朝陽門外就有個賣醬牛肉的攤兒,那裡每天把燉肉的湯都留下來,放在一個小罈子里保存好,第二天再加入新的湯料,如此往複,這壇老湯也就成了祖傳的秘方。
柴氏丨1988
1988年正好百年,起名「柴氏風味齋」,那會的柴氏大部分桌子都擺在馬路邊,也就是「路邊攤」,人多的時候,大伙兒都只能在馬路邊上等位。
當年沒有營銷,老爺子一輩子也只想著做好一件事。所以,除了那碗湯,牛肉、藥材,甚至香料、小菜,都要選擇最好最地道的。「吃的東西,馬虎不得」,也就是靠著這樣的匠人精神,在那個年代,這碗牛肉麵吸引了無數食客。
甚至有位外國人曾經想花30萬買走這個秘方,老爺子坦言300萬都不會賣給外國人。如今,柴氏牛肉麵已經發展成了門店,久聞大名,今天就去探探。
柴氏丨2018
去這家柴氏牛肉麵的原因很簡單,聽多了老字號的故事,想親自去嘗嘗看那份帶著執著和認真的味道有沒有真的延續下來。
這家店開在三里屯,這樣的「老北京」看起來好像與周圍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店裡的裝修很簡單,原木色系的風格搭配上具有北京特色的鳥籠,牆上貼滿了柴氏一路走來的老照片,每桌也無一例外的擺著一碗面。
隨便找了個座位坐下,店員告訴說可以掃二維碼點單,打開菜單發現,肉類、冷盤、主食,甚至燒烤、酒水都一應俱全,相比曾經,現在的柴氏也跟上時代的腳步做的越發齊全了。
牛肉湯丨面
招牌牛肉老湯麵肯定是必點,按照分量分為了小份、標準、大份,價錢差的不多,這碗面居然只有牛肉湯、麵條和圓白菜絲,沒有肉?(仔細思考了一下也沒有錯,是牛肉湯 面不是牛肉 湯麵)所以需要搭配一種肉類才能一起下單。
看著小碗肉油水有些多,這次就選了搭配醬牛肉,醬牛肉有:偏肥、偏瘦、適中、筋頭巴腦4種自由搭配。牛肉湯麵加上醬牛肉一共花了30元。
等菜的過程中,陸陸續續人多了起來,不大的店幾乎已經被坐滿了。
大概5分鐘,面就端上來了。這標準碗確實把我嚇了一跳,雖然沒有肉看起來有些單調,但是好在湯色紅亮清澈,這一大碗面配上翠綠的菜,既增加了顏值也平衡了營養。
相比這碗面,這盤醬牛肉就顯得單薄了些,迫不及待把這盤牛肉倒進了面里,今天吃過這碗面,以後也是吃過價值300萬秘方的人了。
肥瘦相間的醬牛肉,入口醬味十足,燉的不是非常爛,吃起來還有些嚼頭,也不會塞牙。麵條的粗細正好是我最喜歡的類型,韌勁適中,吃起來也感覺很入味。
吃了一會覺得有些咸,才回過神來,還沒有仔細品一品這碗面中最重要的「百年老湯」,碗里的湯飄著些許油光,不知道是不是對這碗湯期望太高,喝下一口倒覺得有些失望。
味道的確是很濃郁,但是喝起來很咸,湯還是不建議直接喝的,吃到最後,面里的牛肉已經通通被消滅掉了,麵條和湯剩了不少,女生的話湯麵還是點小份就夠了。
《舌尖上的中國》的陳曉卿導演曾經感嘆:「央視大樓腳下繁華的CBD,再也找不到甘家口柴氏牛肉麵店裡那般滾沸的燉牛肉了。」
如今,我們品嘗過鋪天蓋地的美食,為什麼很多人仍然對老字號的一碗牛肉麵有所執念?也許並不完全是因為它的味道,而是當我們吃上這碗面,零零星星的回憶涌了上來,面的味道可能已經變了,但吃面時的感覺不會。
文丨皮皮
圖丨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