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到底,方可紓解疫苗焦慮
一查到底,方可紓解疫苗焦慮
7月15日,國家葯監局稱,近期查獲一批生產記錄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回這批疫苗生產企業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藥品GMP證書》,責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並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長生生物日前再次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因生產的「百白破」疫苗「效價測定」項不符合規定,而收到《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此事已於去年10月立案調查,相關企業受到行政處罰。
此次問題疫苗的發現,相關監管部門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並迅速做出處置。2016年山東濟南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發生後,國務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強調要強化制度監管,對危害群眾生命健康的違法違規行為絕不姑息。從頂層設計到末端治理一起發力,相信能讓疫苗管理更規範、疫苗使用更安全。
此次有問題的狂犬病疫苗所幸並未流出,但關於疫苗的文章再次刷屏,也帶來不少焦慮。當此之時,更應該用「權威的真相」來回應公眾的疑問:「生產記錄造假」的具體情況如何?對疫苗功效有何影響?之前的疫苗是不是存在同樣的問題?問題「百白破」疫苗流向了何處?這需要各地衛生部門、疾控中心和食葯監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作出翔實調查,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安撫社會情緒,疏導公眾焦慮。這是應對圍繞疫苗出現的輿情時,最關鍵的一環。
疫苗事關生命健康,質量安全容不得半點瑕疵,不能有一點僥倖。此次疫苗事件引來廣泛關注之後,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出自家孩子的疫苗接種記錄,可見公眾對此事高度重視,也再一次提醒相關機構加強監管、提醒相關企業不要觸碰「紅線」。
構建「疫苗信任」,要「兩隻手」共同發力。一方面是,政府機構在疫苗生產、使用上的監管,需要更有力,對非法的生產經營行為「重拳治亂」,如果處罰只是「雨過地皮濕」,就形不成教訓、也夠不成震懾。同樣重要的是,企業不能為了追求利益,把兒童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當做謀取非法利潤的代價,「喻於利」的企業必須守住起碼的道德底線,不能賺帶著血的黑心錢。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必須以「敬畏生命」為信條,以更嚴格的生產標準、更嚴厲的常態監管、更嚴重的違法處罰規範行業發展,保住公眾對疫苗的信任。
對於問題疫苗,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每次事件中找到問題的根源,否則就會陷於「亡羊補牢」的被動之中。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出現,也是改革的契機。在疫苗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是不是還存在監管漏洞?如何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鏈條監管,形成疫苗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如何加強處罰力度,讓企業不想、不能、不敢有違法行為?不僅要嚴肅追責涉事葯企,更要規範市場秩序、完善監管制度,避免類似事件再次上演。
接種疫苗,是現代醫學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簡單說,疫苗是防病的,對於疫苗行業同樣需要打好「疫苗」,以萬無一失的要求、一失萬無的警覺,做好這一公共衛生事業,共同守護「健康中國」。
TAG:人民日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