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發科暫停首顆挖礦晶元流片,原計劃第四季量產,跨足AI領域 對戰比特大陸

聯發科暫停首顆挖礦晶元流片,原計劃第四季量產,跨足AI領域 對戰比特大陸

GIF

1.傳聯發科暫停首顆挖礦晶元流片,原計劃第四季量產;

2.聯發科跨足AI領域 對戰比特大陸;

3.AI移動智能終端的前世今生及未來;

4.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人工智慧將使製造業呈指數級增長

1.傳聯發科暫停首顆挖礦晶元流片,原計劃第四季量產;

集微網消息,因挖礦市場不如預期,傳聯發科近期原計劃在台積電採用12nm製程Tape out(設計定案)的首顆挖礦晶元臨陣喊停。聯發科則表示,不評論單一產品資訊,但會針對挖礦市場推出相關產品。

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這一、兩年暴紅,市場傳出,聯發科去年底著手規劃對應的產品,首顆挖礦晶元代號為「Kimberly」,原計劃在台積電采12nm生產,預定7月Tape out,最快今年第4季量產。

不過,市場傳出,就在產品即將Tape out之際,聯發科臨時喊停,取消「Kimberly」的生產計劃。

業界認為,近期挖礦市場起伏大,聯發科可能是對應市況變動,重新調整產品策略和陣容;但就產品進度來看,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會看到該公司的挖礦晶元量產上市。

即使各界對數位貨幣市場看法不一,近期打壓聲浪也大,但挖礦背後的區塊鏈仍被視為未來重要技術,可能才是聯發科意圖長期布局的核心。

數字貨幣市場這一、兩年劇烈震蕩,比特幣去年交易價格一度衝破1.5萬美元,到今年一度跌破6,200美元,即使目前回升到7,000美元之上,依舊處於腰斬狀態。

這一波比特幣價格暴跌,主要是因為中、歐、美、日、韓等國相繼納管,原本最活躍的中國更計劃在今年底強制關閉比特幣礦場,Google、Facebook也陸續封殺平台上的廣告露出,造成比特幣價格下跌,重創挖礦動能。

挖礦動能驟降,連帶影響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等挖礦機廠商下單力道,衝擊供應鏈營運動能,台積電已因此二度下修今年全年營運展望,其餘顯卡和周邊零組件的第2季末到第3季營運同受干擾。

GIF

2.聯發科跨足AI領域 對戰比特大陸;

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等挖礦機業者的主力市場,原本和聯發科互不相關。隨聯發科跨足挖礦晶元和布局人工智慧(AI)領域,比特大陸也積極搶進AI市場,雙方戰場將慢慢開始重疊。

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為全球前兩大挖礦機廠商,過去都在台積電投片下單生產自用的挖礦晶元,也是台積電去年第4季到今年第1季淡季不淡的功臣。

雖然在比特幣價格大跌後,挖礦動能轉弱,造成一連串砍單效應,但兩家公司都正在將挖礦晶元升級到7nm製程,是台積電首波7nm客戶群之一。

正因為比特大陸一向自製挖礦晶元,與過去主攻智能手機、電視、家庭娛樂產品的聯發科既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會成為供應鏈關係,處於井水不犯河水。

不過,未來兩家公司的戰場將會重疊,從聯發科正開發挖礦晶元,以及兩家公司的人才流動情況,即可預見。

聯發科即使傳出取消首顆挖礦晶元的產品設計定案計劃,但公司已表態會推出挖礦相關產品。

聯發科究竟為哪位客戶打造挖礦晶元仍不得而知,但也代表未來的客戶會是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的競爭對手。

再者,比特大陸去年底來台設立分公司芯道互聯,對台灣IC設計公司菁英展開一連串挖角行動,聯發科和旗下子公司晨星首當其衝。

日前聯發科就傳出發函給芯道互聯和部分離職員工,要求勿妨礙營業秘密和知識產權,主要原因就是芯道互聯將挖角對象擴散到聯發科關鍵的AI團隊,迫使聯發科出手示警,雙方未來要走的路正在交疊中,競爭關係將逐步升高。經濟日報

GIF

3.AI移動智能終端的前世今生及未來;

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華為、曠視等 15 家單位共同撰寫的《AI移動智能終端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詳細分析了 AI 技術賦能移動智能終端廠商帶來的市場機遇和價值,並首次提出了「AI Phone」的概念及定義,將為AI 移動智能終端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正如「藍皮書」中描述的那樣,移動智能終端行業現在正因 AI 的到來上下齊心,從手機廠商到硬體廠商再到AI演算法企業的全產業鏈通力合作,緊鑼密鼓地打造著最符合人們設想中的 AI Phone。但根據「藍皮書」中對 AI 移動智能終端概念的定義,無論是去年出的 iPhone X ,還是最近推的 vivo NEX、OPPO Find X 等搭載 AI 技術的手機,其在底層晶元、上層系統以及 AI 功能的實現上,都屬於對 AI 移動智能終端的初步探索。

AI Phone緣何興起

「藍皮書」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分析了 AI Phone 時代到來的原因。從外因看,2015年以來人工智慧的大爆發讓移動智能終端的新一輪變革具備了可能性,各巨頭開始研發 AI 開源平台和晶元,一大批優秀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不斷擴張 AI 演算法和技術的創新邊界;在國家層面,我國政府明確指出要打造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這些舉措推動了 AI 與移動智能終端的結合。

「藍皮書」將內因歸結為突破人機交互間的信息傳遞「瓶頸」的需要。回顧移動終端產業的發展史,移動終端與生俱來的使命就為了實現隨時隨地的信息傳遞。隨著3G、4G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大規模應用,手機與移動網路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已經實現指數級增長,手機本身的運算速度也顯著提升,然而人與終端間的信息傳輸速率並沒有明顯增強。例如,標準功能機的鍵盤為12個功能鍵,因此每次點擊/輸入,可以傳輸的信息量不到4比特;當移動終端進入智能機時代,觸摸屏的信息輸入速率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升,單次觸擊所獲得的信息量約為20比特。但問題是,手機屏幕的尺寸天然存在上限,不能通過無限增大終端尺寸或增強屏幕解析度來提升信息輸入的速率。而 AI 卻可以讓智能終端通過視頻、音頻等多種手段直接獲取用戶的意圖,從而實現了在不需要用戶額外手動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實現用戶所希望的操作,極大提升了用戶的信息輸入速率。由AI帶來的人與移動終端的信息傳遞速率和交互體驗是前所未有的,這種革命式的改善必將驅使AI智能終端成為未來人手必備的設備。

AI技術如何賦能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自2017年9月到現在,AI 進駐手機行業還不滿1年;不過,這期間各大廠商推出的 AI 產品及 AI 功能已讓人眼花繚亂。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藍皮書」認為,當前AI移動智能終端產品戰略可以「從下往上」看。在底層晶元層,高通、華為海思、MTK等廠商紛紛推出驍龍 845 、麒麟 970 、Helio P60等針對 AI 功能的專用晶元,加強對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演算法的適配,在細分領域不斷深耕以方便上層系統的特定演算法調用。在上層系統層,華為、小米、OPPO、vivo、三星等廠商積極著手構建開放能力平台,以期最大限度地擁抱開發者,攜手共建 AI 生態和良好秩序。曠視已將自身領先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賦能 vivo、OPPO、小米等手機廠商的最新機型,推出了 2D/3D 人臉識別解鎖、智能打光、背景虛化、3D 表情等功能,同時曠視也與國際一流晶元廠商在推動AI演算法深度融合晶元端的發展中達成戰略合作,探索人工智慧在移動智能終端產業多領域的生態布局。

在AI移動智能終端的關鍵功能領域,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圖像處理、圖像超解析度等方面已有諸多典型應用,相關演算法也較為成熟。同時,在行為預測、用戶感知等方面也在積極探索。「藍皮書」從音頻、視頻、整機性能管理等三個關鍵方面闡述和探討AI技術如何賦能移動終端。

為移動終端的音頻和視頻裝備 AI 技術,相當於讓設備擁有了像人一樣的耳朵和眼睛,這樣設備就可以更自然、更主動地提供類人甚至「超人」的智能服務。在音頻方面,語音識別、語義識別、語音合成、語音喚醒、聲紋識別、富信息監測與識別等 AI 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在打造手機智能語音助手、聲文轉換應用、歌曲音效處理等功能時將發揮重大作用;在圖像和視頻方面,人臉識別、物體和場景識別、AI拍照、圖像邊緣提取、文字識別等應用,為移動終端提供了在安全解鎖、快捷支付、智能美顏、視頻美化、閱讀檢索等功能方面的核心技術支持。在整機管理性能方面,AI 功能主要體現在能耗和優化系統管理方面。包括基於用戶行為的智能決策來優化能耗管理,基於時間來決定是否關閉或者凍結進程,同時在合適的時機重新恢復系統到正常工作狀態。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基於現有產業發展基礎,AI 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任重道遠。根據「藍皮書」的規劃,AI 移動智能終端未來需在數據測試、場景測試、晶元 SOC 測試和針對AI功能的基準測試等方面建立統一的測評標準,為 AI 移動智能終端產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在需解決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上,「藍皮書」指出「數據安全」和「AI 平台介面不統一」成為限制產業發展的風險點所在,而「端側和雲端AI能力融合」「基礎和共性能力統一開放」及「培育市場和用戶認知」成為AI移動智能終端未來將面臨的考驗。

在產業生態打造上,「藍皮書」展望了AI移動智能終端產業從應用開發到場景探索再到行業落地的發展趨勢。未來,AI演算法、應用及開放平台三者只有實現深度融合才能帶來功耗更低、性能更強的AI應用。與5G、大數據、雲計算等全新技術的融合,將有助於AI移動智能終端探索全新的應用場景。在行業垂直領域的探索和發掘,將為AI移動智能終端產業帶來全新的市場機遇。人民郵電報

GIF

4.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人工智慧將使製造業呈指數級增長

7月21日,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在極客公園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上做演講 每經實習記者 李詩韻/攝

「製造業是AI在中國最有潛力的市場。」7月21日上午,知名企業應用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在成都舉行的極客公園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上表示,人工智慧將助力製造業呈指數級增長。他給出了一組數據:據埃森哲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慧有望將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升27%。

李強表示,人工智慧將在三個方面改變製造業:一是AI可以打造智能生產流程,讓5年前就開始規劃的大規模定製成為現實。二,AI將改變製造商業模式,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服務收入能大量降低製造業企業的盈利風險,但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服務收入佔比遠低於國際領先同行。三是AI將全面革新工作方式。他舉例說,已經有國外企業80%的客服請求實現了通過AI派工。每日經濟新聞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微網 的精彩文章:

涉嫌OLED技術轉移,韓國首次以泄密罪起訴中國人;三星顯示器建立可折迭 OLED 面板產線,可折迭手機明年推出

TAG:集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