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談《葉塞尼婭》配音:配音也是創作
李梓和葉塞尼婭的扮演者傑奎琳合影
配音也是創作
李梓
每當有我參加配音的翻譯片放映後,總有一些觀眾來信詢問我們是怎樣讓銀幕上的外國人講中國話的;更有一些青年朋友把他們模仿某個配音演員的語調錄製的磁帶寄給我,讓我鑒定他們是否夠當一個配音演員的條件。記得有一次,我收到了西安一位青年女工錄製的《葉塞尼婭》的台詞錄音帶,我聽過之後,竟然感到她同我為葉塞尼婭的配音語調沒有什麼兩樣,說明這位女工同志模仿的功夫已經達到亂真的程度。
毋庸諱言,配音演員的工作確實包含一些模仿的成分在內。為了使配音對白更加符合原片人物形象,配音演員有時不得不在模仿原片人物聲音特點上下一番功夫,或蒼老或沙啞,或粗獷或清脆,都應盡量符合原片人物的聲音特點。但是,僅僅具有模仿的能力並不是一個稱職的配音演員。
翻譯片配音是藝術創作——語言藝術表達上的再創作。配音演員的任務是為影片中的人物配好對白,通過配音充分展現人物內在的、複雜的思想感情變化和鮮明的性格特徵,賦予人物以藝術的光彩。這就要求演員在配音創作中深刻理解原片的主題思想,努力探索人物的內在感情和性格,正確掌握原片演員的表演特點和感情起伏變化,從而使配音創作達到聲情交融、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舉例來說,《葉塞尼婭》是一部描寫愛情故事的影片,主人公葉塞尼婭是一個能歌善舞、年輕貌美的吉普賽女郎。這個人物既有吉普賽人那種感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又有對愛情堅貞不渝的高尚情操。在配音過程中,如果不能突出人物感情奔放的一面,就不能充分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但把感情奔放這一面強調到了不適當的程度,也會損害人物的美好氣質。因此,我在為葉塞尼婭這個人物的配音過程中,盡量突出少女的發聲特點,使人物對白如同金石擲地一般噹噹作響,使人物發出的笑聲如同銀鈴一般清脆悅耳。在語言處理上力求做到奔放熱情,而又嚴格區別於輕浮放蕩。
講究語言藝術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是翻譯片配音創作的基本要求。長期以來,許多從事翻譯片配音創作的同志在追求語言藝術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方面作過很多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不論譯制哪個國家的影片,都要認真研究影片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和藝術風格,並廣泛收集不同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各方面的資料,作為配音創作中的參考和借鑒。倘若譯制像《安娜·卡列尼娜》《簡·愛》等根據世界文學名著改編的影片,就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原著,請有關專家介紹原著的時代背景,作家藝術創作的風格和成就,以便使配音演員加深對原著的理解及對不同的角色能有不同的語言藝術處理方法。即便是同一類型的角色,也應該做到有所區別。例如《巴黎聖母院》也是描寫一個吉普賽女郎——艾斯美拉達的命運,但這部影片所反映的歷史時代、展示的主題思想、主人公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影片的藝術風格與《葉塞尼婭》截然不同。我在為艾斯美拉達配音時,極力去挖掘她對周圍幾個人物的態度上的感情變化,比如對富洛婁神父、菲比思軍官、卡西摩多、甘果瓦細微的思想感情變化,以期激發觀眾對主人公遭遇的同情、憐憫和對封建惡勢力的義憤,這樣就能比較明確的去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
由此可見,翻譯片配音創作中必須認真探求語言藝術的生動性和真實性,否則不但不能給影片人物增添新的光彩,反而會損害原片或歪曲原來人物性格,以致影響了藝術質量。這是翻譯片配音創作中一個很值得重視的經驗。
感謝唐煜老師整理供稿
TAG:中國配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