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併發症多 預防保養是關鍵
頸椎病臨床上除了常見眩暈、頭痛、視覺障礙、頸部疼痛酸脹、頸部發僵、肩部酸脹疼痛、背部肌肉發緊發僵、上肢麻木或單肢麻木等癥狀外,還常常伴隨一些看似與頸椎病「無關」的併發症,臨床上很容易漏診誤診。
1、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癥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的食管狹窄所致,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刺激反應所引起。
2、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3、頸心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
4、高血壓: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血壓升高為多,稱之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
5、胸部疼痛: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6、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椎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過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8、手腳麻木:由於頸椎肥大增生或頸椎間盤變性突出壓迫頸神經根或頸髓,引起單側或雙側手指麻木疼痛,並逐漸發展至上臂、前臂,甚至出現上肢活動障礙。
頸椎病又稱之為頸椎綜合征,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頸椎及附近軟組織急性或慢性損傷,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頸骨髓、椎動脈和頸交感神經所出現的綜合征。多發生於4~60之間的中老年人,長期從事伏案工作或有過頸部損傷史者更為多見。近年來,其發病率逐漸增多,且趨於年輕化,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病主要表現為頭、頸、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現肢體功能失常,導致癱瘓,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治療頸椎病多採用綜合療法,時間一般為1~3個月,但複發率較高。患病後可以採用中草藥治療,平日注意曬太陽或補充維生素D,注意身體鍛煉及頸椎保護。服用權健昱傦組合:氨糖軟骨素片修復軟骨損傷,增強免疫力;膠原蛋白固體飲料補充骨膠原、延緩衰老;人蔘乳清蛋白增強骨關節周圍肌肉組織的保護能力。康復鍛煉可以改善癥狀,減少複發。
具體方法如下:
1、取站位或坐位,兩手叉腰,頭頸輪流向左右旋轉,切記動作不要過猛。每當轉到最大限度時,稍稍轉回後再超過原來的幅度。兩眼亦隨之盡量朝後方或上方看。兩側各轉動10次。
2、取站位或坐位,兩手叉腰,頭頸後仰觀天,並逐漸加大幅度。稍停數秒鐘後還原。共做8次。
3、取站位或坐位,兩手交叉緊抵頭後枕部。頭頸用力後伸,雙手則用力阻之,持續對抗數秒鐘還原。共做6~8次。另一方法:取站位或坐位,兩手於頭後枕部相握,前臂夾緊兩側頸部,頭頸部用力左轉,同時左臂用力阻之,持續對抗數秒鐘放鬆還原,然後反方向做。各做6~8次。
4、取站位,右前弓步,身體向左旋轉,同時右掌向下用力拔伸,並回頭看左手。還原後改為左前弓步,方向相反,動作相同。左右交替進行,共做8~10次。
5、取站位或坐位,頭頸部放鬆轉動,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共做6次。動作宜緩,不可過猛。
6、仰卧位,將枕頭上緣置於平肩位,使頭向後伸呈仰枕位,堅持2~30分鐘。枕頭用自製熱敷枕效果更佳。做法:取長60厘米,寬30厘米的一塊布,縫製成長口袋,內裝半袋大米,用線縫合開口處,用時在微波爐內加熱至自己感覺適宜的熱度,然後以過伸引枕之法熱敷2~30分鐘。
※頸椎病高發!頸肩酸痛,不可忽視!
※只要會了這幾招,頸椎病離你遠遠的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