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現在你們在座諸位,在我們的止觀禪院里所做的,就是主動地去修習,保持強大的定力以及敏鋭的觀察力,這個訓練讓你們能夠「現量」發現,就是在現實當中可以真正體察到無常現象發生在自己的生命世界。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金剛經》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很多人把它當作是一種信仰,把它當作一個偈頌來背誦,認為念了這一句就能夠保佑自己。當然這一句是出自於佛陀聖者的語言,它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可是更重要的,佛陀希望我們親身去力行,去體證它。你不能夠只是傳誦,這是遠遠不夠的。

在我們的佛經裡面,有兩部最濃縮、最核心的、最直截了當的經典,一部是《心經》,一部是《金剛經》。《心經》是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開頭,把「觀」作為第一個字擺在前面。《金剛經》呢?最後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最後以「觀」字結束。這就告訴我們生命的實相是如此的圓滿而清凈瞭然,我們的生住異滅、生老病死並沒有破壞真理的完整性和圓滿性,但如何能夠證得真理呢?就要透過「觀」的修行和訓練。

「觀」是一種智慧,戒定慧全部包括在「觀」裡面,因戒生定,因定而發慧,這是一個系統。我們今天來觀察呼吸,來學行禪走路,主要就是為了訓練我們的這顆心,能夠有觀照正念的安定的心。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心的訓練

是為了什麼呢?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為了降服我們的煩惱,去除我們的痛苦,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幸福、真正的解脫,就這麼簡單,這不就是大家想要追求的嗎?能夠享受我們人生每一段不可複製的生命奇蹟。要去享受它,而不是沉溺在其中,每個當下我們都能夠享受到,那樣人生是何其的快樂!

所以說古今很多的大禪師,生活都非常的快樂。我來到玉泉祖庭,我要讓自己每時每刻生活在快樂之中,當看到自己的弟子、學生、周邊的人還生活在幽暗和愚痴的世界裡面,內心世界雖然是非常地憐憫,但不給予嚴厲的眼神,像金剛怒目的眼神,他無法覺醒。有時候剛開始要訓斥弟子,訓斥了,見好就要收,再罵下去,就罵「沒了」。所以說要有慈母般的悲心、嚴父般的霹靂精神,這兩者要兼具,恩威並重才能夠把一個人真正教育好。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訓練心的能力,不是讓你一意孤行,一切都要遵循佛陀的教法。佛陀怎麼教我們呢?佛陀是根據宇宙和人的生命規律來教的。我們禪修止觀要遵循什麼樣的一種規律來訓練,使我們的心能夠達到定和慧呢?禪定的安定感要有,集中的能力要強,面對動態世界的洞察力要靈敏,怎麼來把握呢?是根據我們人的生命規律來把握的。

《心經》裡面「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配上六識,這是我們能觀察的自身身體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方面的作用,能觀察的,自身所具備的。還有外在的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六識對外面的六境,是什麼樣的一種規律呢?

我們要知道,前面講訓練心,眼耳鼻舌身還有意,眼耳鼻舌身沒有我們的心靈,它是不產生作用的。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什麼是心呢?

「集起名心」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透過我們身口意各種的行為和心理反應,創造了我們生命世界無窮無盡的故事,叫集起,就是聚集而起,因此我們的生命很豐富。不管你這輩子有沒有經歷過,我們的心都會創造出無窮無盡的虛幻影像,很多的夢境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的,自己卻知道。

比如師父沒來玉泉禪寺之前,前任的方丈寬祥大和尚曾經邀請我來的時候,我就知道玉泉禪寺在清代是什麼樣子,雖然我從來沒來過。我當時來的時候,感覺玉泉禪寺之前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意識裡面儲存了太多的無量生命裡面所帶來的數據,我們現在叫數據信息。當時寬祥大和尚給我打電話的那天晚上,我的夢境里出現的就是清代玉泉禪寺的樣子。

怎麼知道的呢?若干個月前,方丈室有請了一套《中國佛教史籍》,在第十冊的圖卷裡面,有一張日本常磐大定老先生拍的清代玉泉禪寺的照片。我翻開一看:哦!原來如此!照片竟和夢境相同。我說:果然我來過這個地方,沒錯,我曾經來過。所以昨天晚上師父告訴在座諸位,你們是回家,我們是再聚,而不是初次見面,真的是再聚。難道你們不覺得見到師父,感覺到很熟悉嗎?

因為我們的心靈和生命世界裡面儲藏了太多數據,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儲存在於我們的心靈之中,我們的心是個無盡藏,所以叫「集起名心,了別名識,思量名意」,其實它們三個是心、意、識。雖然語言表達不同,意思是一樣的,說明我們的心具備這些功能。

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接受的教育以及我們心的這種功能的自然反應,我們在眼耳鼻的世界裡面,心發揮了極其靈動的作用。有時候在它應用不恰當的時候,就形成了對我們有副作用的習性。所以佛陀根據這種心意識的規律,眼耳鼻舌身意的規律,給我們訂立了修行的方便。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比如說我們從十歲、二十歲、三十歲,在茫茫人海凡塵之中,不由自主地沾染了很多的習氣毛病,要讓我們回歸到孩童般的天真無邪、清凈無染,該怎麼辦呢?就要修鍊。怎麼修鍊?佛陀告訴我們一個規則,叫我們保護好自己,要持戒。戒律不是叫你不該做什麼,而是要「應該這樣做」,才叫做戒,是對我們人性最高尚和純潔的保護,就叫戒律。

有戒的保護,你才能更好地修定和慧。定和慧的規律,一個是來自於眼耳鼻舌身前五根,它是不動的,所以用止的方式來更深切地認知眼耳鼻舌身在定的狀態下的本質是什麼。不僅如此,因為還有一個心意識,意它是動態的,所以用流動的、變化的、隨時可以應對的慧觀來符印。根據這個動和靜,我們生命的一體兩面,所以動靜結合,就是要定和慧相結合。

有些人說:是不是先修戒?接下來再修定?最後再修慧?有很多人就開始宣揚說:一定要修戒在先,修定在中,修慧在後。NO!次第雖然是可以這樣表達,但是,戒定慧在具有大地精神和現實精神的中國,人們極其熱愛生活,能夠將戒定慧融入我們生活的世界,形成了祖師禪的風光。祖師禪把佛法全部生活化了,它不假次第,極致地說,是不假修證。

比如一個人問:禪師,智慧在哪裡?禪師說:哪裡不是智慧!他一聽就明白了。當然你們聽了,會到處找,哪裡是智慧?在哪裡?禪師就單刀直入:「哪裡不是智慧!」這就將戒定慧三學全部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個點上,多麼的直接!多麼的活潑!多麼生動實在地展示出來!

可是很多人更習慣於告之方法,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面是極其注重方法的。什麼叫方法呢?方法就是一種科學手段,它可以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表述的,這就叫方法。我們想要把這個方法極其精確而系統圓滿地展示出來,就需要真實的智慧。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各種知識價值系統豐富的當今,尤其需要注重用科學的方法來修鍊。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在早期,直接告訴你戒定慧三學這麼一個次第,同時也告訴你這種方法是不離目的的。任何跟目的沒有直接關係的方法,你用了也是白用,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大家一定要記住。就好比你做戰略,我們現在每個人要做修行的這種戰略,良好完整的戰略不是告訴你未來要做什麼及未來要如何做,而是「我現在做什麼才有更好的未來和有更好的生命的終極?」我們修行就要在這種系統裡面來完成,所以止觀禪修,根據我們人眼耳鼻舌身意的總體規律,佛陀設置了「止」和「觀」。

「止」是應對眼耳鼻舌身,更加透徹地認知在靜的狀態下,我們生命活動的感官本質是什麼;運用「觀」來充分真切地利用我們心靈的靈動性,而不是強制去否定我們在成長過程當中生命發揮出來的本有的能力。佛陀指導的修行,是要讓我們去平衡。除了前面師父講過的,當我們心靈的能動性過於活躍,已經超越了自己控制能力的時候,就要以「止」的方式來平衡「觀」,即以靜的方式來平衡動,以動的方式來平衡靜,動靜是平衡的。

修行就好像撫琴,琴弦太緊了不行,太緊了,琴弦容易斷,太鬆了又彈不響,這就需要平衡。所以佛陀根據我們人的生命本有的規律,建立了「止」和「觀」的修行體系,包括前面的戒律,能夠讓我們更完美地呈現我們的修行狀態,這就叫做止觀禪修。

止觀實踐體系(佛陀根據人的生命規律制定了止觀禪修體系)(三)

文章 | 道偉大和尚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止觀實踐體系—主動地透過觀修來突破生命苦的逼迫(三)
摩訶止觀|勤觀念處,修如意足(一百六十三)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