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暑如何養生?

大暑如何養生?

善緣曲

傳燈

古箏

00:00/

GIF

今天是7月23日,大暑節氣!「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民間有說「大暑前後,熱死泥鰍」,大暑過後,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通常在在農曆六月上中旬。暑,熱也,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處於三伏天里中伏前後,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的時候。大暑節令是盛夏雨、熱共存之期,又熱濕度又大,心腦疾病和腸胃病容易發生。很多人會因天氣變熱而食欲不振、夜難眠、倦怠乏力、心煩口渴、頭暈腦脹等,還容易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臟疾患發作,在養生保健方面,就要保心腦、防梗塞。若飲食衛生稍有不當,還易引發消化系統疾病。故大暑時節注意養生很重要!!

GIF

● 大暑養生,重在養心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而萬物生機勃發。自然及人體陽氣最為旺盛,陽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活躍,根據中醫四季養生的原則應重在養心。此時宜心態清靜,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出現「情緒中暑」。對年老體弱者來說,情緒障礙可能會使他們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壓升高。因此,應保持樂觀情緒,戒躁戒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冷處理;規律睡眠,戒煙限酒。大家可選擇一些葯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養心安神的食物如:茯苓、麥冬、淡竹葉、荷葉、大棗、蓮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紅柿、西瓜等食用。另外大家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最好小憩一會兒,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 三伏養胃,健脾除濕

大暑時節,可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該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癥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大家可做薏米小豆粥、橘皮茶、香荷飲,烏梅冰糖水等。

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蜂蜜、蓮藕、豆漿、百合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擇!此外中醫還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的藥物,如五味子、烏梅等,以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 濕熱交蒸,嚴防中暑

大暑時節,如保養不當很容易中暑,其癥狀常常是全身乏力、頭昏心悸胸悶、出虛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遇到這種情況不能慌亂,首先避開悶熱環境,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然後採用各種辦法幫助身體散熱,補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點淡鹽開水、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但對於嚴重中暑者還需送往醫院治療。此外,三伏天濕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皮膚病發病也增多,如濕疹、風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屋內要多通風,多洗手。此節氣細菌繁殖極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現腹痛,腹瀉、膿血便等,要儘快看醫生。

● 抓住時機,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特色。中醫認為某些冬季常發或特別嚴重的病,在夏季雖然不發作,但是其致病因素(中醫稱之為宿根)仍然存在,只是由於夏天天氣炎熱,機體陽氣充沛,沒有立即發作而潛伏在體內,一旦到了冬季天氣寒冷便會發作,所以在夏天,尤其在三伏天抓住有利時機,乘體內陽氣充沛,肌膚腠理開泄之際,辨證施治,內服中藥或選取穴位敷貼或針灸或拔罐等,往往可以達到預防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癥狀的最好效果。適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各種關節炎症、慢性腹瀉、凍瘡、鼻炎等慢性病,以及平日工作勞累,雖無確切病症,但常感身體不適,力不從心的亞健康人群都適宜在三伏天找有經驗的中醫辨證調養治療。

GIF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暑 的精彩文章:

大暑吃「苦」,健脾祛濕養心!
七律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TAG: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