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 萬花筒的啟示
文/馬三棗
老式萬花筒,裡面裝著五顏六色的玻璃碎片,利用三稜鏡的折射作用,讓我們看到了千變萬化的景象。童年的我,第一次舉起萬花筒,激動的小手輕輕轉動,伴隨著「嘩啦」「嘩啦」的響聲,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就出現在眼前了。
眼睛與畫面的距離,只有一個巴掌那麼遠,這個小小世界裡的奇幻景象就已經足以讓一個孩子心醉神迷了。
最近,我又在玩具店裡見到了新式萬花筒。鏡頭上安裝的不是塗了水銀的鏡子,而是一個透明的多棱的凸透鏡,你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了。即使是一隻普通的手伸到鏡頭前,也會變成各式各樣的花朵,而且那花朵的樣式是你在生活中絕對未曾見過的。我把它瞄準吸頂燈,眼前立刻繁星滿天,輕輕地轉動它,繁星組成了各式奇妙的圖案。哦,這簡直是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魔法萬花筒。我毫不猶豫地買下它,回到家就瞄準我的書架,花花綠綠的書脊立刻綻放出千萬朵鮮花。
由此,我想到一則小故事。一位富人去看哲學家,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對他說:「向外看,告訴我你看見了什麼?」「許多人。」有錢人說。然後,哲學家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道:「現在你看見了什麼?」「我自己。」他回答。 「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分別只在於一層薄薄的銀子。」哲學家說,「但是這一點銀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見不到別人了。」
金錢能夠蒙蔽人們的雙眼,讀書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只不過蒙蔽我們雙眼的不是金錢,而是文章表層的內容。我們常說「要把文章讀透」,可是,怎樣才算讀「透」了呢?當然是不能滿足於眼睛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那只是一個巴掌那麼遠的距離,是老式萬花筒所能提供的有限空間。我們要引導學生剔除塗在鏡子上的那層水銀,把它變成透明的凸透鏡,看到鏡頭之外的廣闊世界。
這種把文章讀透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擁有的,它需要在閱讀實踐中歷練。我剛剛讀到三年級的課文《灰雀》時,只把它當成了普通的名人故事,但是,當我讀到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時,語言的簡潔觸動了我的敏感神經。簡潔不是簡單。簡潔是一塊透明的玻璃,它越是潔凈,你越能看見更多的風景;簡單是一面呆板的鏡子,你把什麼擺在它面前,它就映出什麼畫面。小男孩面對列寧的詢問與感嘆,他本來有很多話要說,但他不敢說,所以他的語言是極其節儉的。透過寥寥數語,我隱約看到他翻江倒海一般的內心世界;透過低垂的頭,我分明看到他羞於啟齒的慚愧和改過自新的決心。充滿智慧、懷揣愛心的列寧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孩子的自尊心,始終沒有直白地揭開灰雀失蹤的謎底,然而,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不知道這篇短文的作者是誰,但我認為他是一位深諳文學三昧的大作家。大作家相信讀者擁有智慧,他會在不動聲色的描述中為讀者留出一片土地,讓思考之牛牽動聯想之犁,讓讀者播種自己的心靈花園。文本中的留白,構成文章多層次、開放式的空間,為兒童富有個性的創造性感知活動提供了可能,並熱情地呼喚著兒童用自己的思考去填補文本的空白,完成對知識、意義的深層構建,使文本的內涵更豐富,兒童的情感更深刻。一個留有空白的文本,不正是新式萬花筒上的凸透鏡嗎?它引領我們看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語文教師就是那個找到新式萬花筒,並且把萬花筒舉起來的人。
馬三棗,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現居瀋陽。著有短篇小說集《鳥銜落花》、長篇小說《溪山雪》等。作品曾榮獲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周庄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大賽特等獎、讀友杯全國兒童文學大賽金獎等。從事校外教育工作,被中國教育學會授予「最會指導閱讀的優秀教師」稱號。
TAG:童話家快樂讀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