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暑時節話養生

大暑時節話養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今天就和公安醫院毛喆醫師聊聊大暑:

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在酷熱的大暑節氣中,人們很是注意飲食,在北方將之稱為「貼伏膘」。這個時候,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麵條、餃子、雞蛋,有俗語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據史書上記載,伏日吃面,最早從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舊時人們生活條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吃餃子可改善生活;二伏天吃熱湯麵亦可發汗,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三伏天吃烙餅和雞蛋,補充營養,強壯體魄。

大暑,不僅僅是熱,在熱的節氣里,古代勞動人民同樣形成了古老的傳統習俗。

例如,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東南沿海一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

而且飲食,也是節氣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有些地區有在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因為薑汁能去除體內濕氣;還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如今在溫州等地,這個幾百年前的習俗被一直保留了下來,而且服務更加周到。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做「伏茶」。

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喝過伏姜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後,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那麼在大暑時節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葯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1、葯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藥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清熱解暑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葯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血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發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多種癥狀。「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

大暑節氣正值中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天地之間氣機由少陽相火變成太陰濕土,即陽氣由生長狀態轉變為華育狀態,此時陽氣升浮之極而開始化生萬物,是為土。土性稼穡,有培育莊家,長養萬物的特性,即所謂土為萬物之母。因此大暑時節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應之於人則在脾,,若脾陽充足、脾氣健運,則水谷可化,四肢百骸得養。若脾弱土敗,則易患腹瀉下利。

夏季容易上火,大多情況下都是虛火,夏天人陽氣外浮二中陽漸虛,最需將養中陽,弱中陽一虛,則寒濕內滯而虛火即現。此時可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以補中陽。

俗話說:「熱在三伏。」大暑正是進入伏天的最熱時節,按照中醫理論,大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陽氣在中醫里又叫「衛陽」或「衛氣」。這裡的「衛」是衛兵、保衛的意思,也就是說,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一樣,負責抵禦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一個人,只要陽氣旺盛,就會百病不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暑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節氣——大暑養生
醫說 小食物過大暑

TAG: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