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的故事竟然是西方人寫出來?
20世紀40年代,歐美興起偵探小說熱,以福爾摩斯為典型代表的神探形象在西方世界風靡一時。當時的中國,也有大批讀者醉心閱讀西方偵探小說。
然而,中國固有的公案傳奇遠比西方流行的偵探推理小說高雅,中國古代大法官在邏輯推理能力和犯罪心理學研究方面的造詣絕不亞於現代西洋大偵探。世界著名的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以唐代名臣狄仁傑的斷案故事為線索,寫成了轟動西方世界的《大唐狄公案》。
高羅佩是荷蘭高級職業外交官,曾任駐日本等數國大使,但他更是一位世界漢學界的巨擘,素有奇人和怪傑之稱。他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文學、社會生活、三教九流、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
自20世紀50年代初起,高羅佩花去15年的時間寫成這部中國公案傳奇《大唐狄公案》,獲得了巨大成功,使他譽滿整個西方世界。很多西方人都是從《大唐狄公案》開始了解中國的。小說問世後,中國古代法官狄仁傑幾乎成了歐美國家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被譽為「東方福爾摩斯」。
《大唐狄公案》只是一部小說,並不是真正的歷史。
為什麼選擇狄仁傑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
高羅佩曾說:「狄仁傑作為一位歷史人物,在唐代歷任多職,位及宰輔。以其經天緯地之才參議朝政,對唐室內政外交均具重大影響。更主要的是,他為官一生,尤在州縣,斷滯獄無數,因而口碑載道,譽滿華夏。中國人視他為執法如山、斷獄如神的清官神探,他的美名至今在中國民間傳揚。中國人對他和我們對福爾摩斯同樣喜愛。」
《大唐狄公案》每部獨立成篇,但又相互聯繫,結成一體,內容涉及唐代司法、吏治、行政、外交、工商、教育、文化、宗教、風俗、民情等各方面。
為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趣味性,高羅佩在謀篇布局方面格外講究,往往是開篇就展示案情,布下懸念,重重疑雲中,罪犯如影隨形,卻渺無痕迹,直至結尾處才由狄仁傑層層推理揭示真相,暴露元兇。
閱讀的過程自然也是讀者接受智力考驗的過程,但絞盡腦汁參與斷案的結果卻總是狄仁傑更勝一籌,讓讀者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高羅佩縝密的思維能力和高超的敘事手法。
全書故事紛紜,案情兇險。比如《漆畫屏風奇案》講述了狄公從京都外放山東蓬萊縣令,一舉破獲了他的前任王縣令遇害一案,並順藤摸瓜,破獲了京城高官與當地僧人沆瀣一氣,勾結番商走私黃金的大案。
狄公在蓬萊炮台殺人現場以地板上一縷紅絲為線索,勘察出一起謀殺嫁禍他人的陰謀。狄公出遊牟平,查清了一起淫婦殺夫案、潑皮姦殺縣令夫人案,並破解了滕縣令家四漆屏奇案。狄公調任漢源縣任縣令,從一起殺人案和一名新娘死而復生的奇案追索到黑龍會謀反大案。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中,會頻繁出現鬼神幫助斷案的情節,這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故事的真實性,而《大唐狄公案》則不同,雖然偶有類似情節,但所有非自然的現象都會在真相大白後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
比如在《雨師密蹤》中,啞女黃鶯兒目擊了一樁殺人案,她給出的公司是黑妖殺雨師,這似乎是鬼神在作祟。
但是到了最後,原來雨師是鍾慕期所假扮,只因他看上了黃鶯兒的美貌,於是利用黃鶯兒對雨師的敬畏,在雨夜假扮成當地人迷信的雨師與之相會。而兇手林嗣昌在殺害鍾慕期時身披黑色大炮,因此才被迷信的黃鶯兒認為是黑妖,這一系列合理的解釋又使得案件從神鬼的陰影中脫離了出來。
一部精彩的公案小說,必須要有精彩的故事框架作為支撐。
《大唐狄公案》的故事框架不拘一格,從一樁樁命案開始,抽絲剝繭,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深入,揭開了一層一層的故事框架。
在辦案人狄仁傑的視角下,將一個個謎團和歷史懸案精彩地串聯起來,形成了骨架龐大,結構合理的故事體系。隨著故事的遞進,高潮迭起,令人慾罷不能。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
驚險詭譎的公案小說經久不衰吸引讀者的原因便是——人類的好奇心永遠存在,人們追求那種心慌慌的感覺。
閱讀《大唐狄公案》不僅可以收穫新鮮離奇、快意迭起的閱讀感受,領略其迷人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思想內涵,難怪可以成為一部膾炙人口,震驚世界的奇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世界上,最單純的愛往往眷顧最單純的人
※顧城:如果婚姻死了,你該怎麼辦?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