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大數據同行

與大數據同行

夢想Dream

做一個有夢想和責任心的教育者

「要明智地運用技術。技術是對教師的重新部署,而不是要取代他們。」

「改變可以改變之事,接受不可改變之事,有能力分辨二者的不同」

技術發展

當「人工智慧」、「大數據」這些相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計算機科學技術不斷突破瓶頸,實現著快速發展,各個產業也藉助技術的更新實現著優化升級,人們更是享受著技術帶來的便利,小到網上購物平台推送,大到醫療藉助大量案例分析尋求對症,這無一不是數據的功勞。未來各個領域也將會採用數據驅動決策的方法。教育領域亦如此,教育也將搭乘大數據之車走向更遠。

大數據下的教育

首先我們一起聊一聊傳統教育,教育起源之初,本就是為少數人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不斷走向大眾化、普及化,更多的人開始接受教育,那麼教育由開始的一對一,一對少數,到如今的一對多的大班額,為更多人帶來教育機會的同時也逐漸地失去個性化而走向同質化、統一化。這就需要新的方式適應新的變化。

慕課、coursera (網路在線學習課程)追蹤學生與講座的互動行為:暫停/快進/結束/放棄/回看/順序等等,觀察學生是否正在領會教材或遇到困難,通過測驗作業確定學生需要幫助的內容,通過對比,分析數據,觀察學習情況,調整課程從而實現:教學的改善、學生理解力和成績的提高,基於個人需求的定製教育。

大數據重塑學習的特徵

大數據重塑學習的三個主要特徵:反饋、個性化、概率預測。

傳統教育一般是考試,學校、教師給學生和家長反饋成績的一種單向度反饋,反饋的是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的過程,大數據正在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可以收集到過去無法獲取的學習數據,用於學習過程的處理。我們還能用新的方式組合數據,並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提高學習理解和學業表現,同時分享給教師和管理者以改善教育系統。

個性化建立在大數據反饋的基礎上,從而擁有個人的「播放列表」,正如淘寶里的商品推送,或網易雲的推薦歌單。

探尋「是什麼」而非「為什麼」,過去我們執著於探究「為什麼」因果關係,這樣費時費力甚至不得解,而相關關係向我們說明正在發生的「是什麼」。與其付出巨大的代價追究一個難以捉摸的原因,不如通過非因果的分析,把目標定位在理解「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之上。大數據正是尋求相關性從而發現「是什麼」,從而進行預測。

數據平台

大數據有能力將數據的生成與處理、利用分隔開來——在信息上與教育鬆綁,同時將學校和課本年轉化為數據平台,促進學習的改善。學校、班級、課本、課程是最重要的數據平台,比如在線課程和電子教科書,一個持續動態平台。

但是「在線課程」只是作為正式教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比爾蓋茨指出來自世界各地的任何學生都能參與世界上最好的教師的課程,而不負責這些在線課程的其他教師,則可以花時間直接為學生提供指導。「要明智地運用技術。技術是對教師的重新部署,而不是要取代他們。」

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然機遇與挑戰並存,教育數據使用方式涉及的隱私,以及存儲、分析數據涉及的利益問題,數據被記錄的永久過去對現在的判斷干擾,準確率上升的預測規定了未來,為減少失敗成本帶來的自由限制等等,都需要我們思考和尋求解決。

目前還只是主要在大學,數學科學類方面開始著學習的變革,發展需要時間,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個緩衝期,思考教師的責任和需要具備的素質又是什麼呢,我們首先需要清楚除了知識學習之外更重要的什麼呢,如何才能成為完整的人呢?面對發展我們如何轉型呢?我想這是每個教育者都要深思的問題。與君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享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分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