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究竟是不是一種病?
有人認為,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會使玩遊戲過度的孩子家長亂貼標籤,不利孩子成長——
「遊戲成癮」究竟是不是一種病?
專家表示,遊戲成癮成因複雜,應調動各方力量「群防群治」
7月16日18時30分,晚飯後,32歲的趙鵬像往常一樣,點開機箱電源,喊上幾位好友一起「吃雞」。趙鵬在瀋陽一家銀行工作,平時壓力大,他喜歡玩遊戲「解壓」,每周平均遊戲時間32小時,中午玩手游王者榮耀,晚上玩絕地逃生。今天他在等待遊戲進入時,看到彈出的這樣一條新聞: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我多玩一會兒遊戲就成『精神病』了?」趙鵬對此頗為不解。
什麼樣的狀態該被確診為「遊戲成癮」?什麼樣的程度該去醫院治療?……像趙鵬這樣,中國4.21億網路遊戲玩家心中都會有這些疑問。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多位遊戲玩家、精神衛生科醫生和社會學專家,他們告訴記者,遊戲成癮成因複雜,不應一概認定為精神疾病,預防和治療還需各方「群防群治」。
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引爭議
6月18日,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發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了「遊戲成癮」概念中的「遊戲障礙」,並列為精神疾病。即,對遊戲的自控力低下,愈發將遊戲優先於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之前,即便會有負面情況也依然會持續進行遊戲或增加玩遊戲的時間。明年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會員國批准後,2022年1月1日將會生效。
「這說的不就是我兒子嘛」,看到這則消息時,大連市家長劉軒雨更焦慮了。劉軒雨是單親媽媽,在房地產行業工作,工作忙碌而無暇照顧孩子,家裡12歲的兒子小明整天拿著iPad玩王者榮耀,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作業不寫、飯也不吃。小明為了買遊戲皮膚、裝備已花了8000多元。「我兒子說玩遊戲就得花時間,還得花錢。他問我要錢,有時嫌麻煩我就直接告訴他銀行卡密碼」,劉軒雨說。最近,她預約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兒童醫院兒保科醫生,想帶小明去看看。
在中國,是否判定「遊戲成癮」為一種疾病的爭議更大。2008年,由當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制定的中國首個《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了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的專家論證,但是未獲得當時衛生部和中國精神醫學學會的認可。如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引出新一輪爭議:什麼樣的狀態該被確診為「遊戲成癮」?什麼樣的程度該去醫院治療?
WHO表明,持續至少12個月就可確診,如果癥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趙鵬質疑說:「我從讀研究生就開始玩,DOTA、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到現在8年了。按邏輯算是重度患者,可我工作也找了,老婆也娶了,兒子都兩歲了,難不成還要去醫院進行強制治療?」
青少年對遊戲認知錯誤的背後
「為什麼要打遊戲,不打了不行嗎?」 記者問 。
「那我就是班裡的大傻子。因為不玩網遊,要麼他傻不會玩,要麼他不是男生」,13歲在瀋陽市就讀初二的小健說。
小健的偶像是Uzi(專業電子競技選手),手機壁紙是偶像成名的英雄「薇恩」。課間,幾個男生會一起討論最近流行的英雄和打法,還有熱門的賽事。小健的段位是華貴鉑金,他一直以遊戲打的好為傲。
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青少年網路遊戲玩家,像小健這樣有著「男生必須擅長網路遊戲」觀念的有18人。而這樣的錯誤觀念比比皆是,「小孩子遊戲打得好就是聰明」,「我打網遊出色照樣也是一個成功者」。
瀋陽市某三甲醫院的兒保科大夫丁秀麗認為,這些認知錯誤的孩子不應被亂貼成「遊戲成癮」的標籤,他們只要加以確診、指導就能更正。而更多的狀況是家長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精神、情感上的慰藉。
14歲的欣蕊在撫順市某中學讀初三,平時成績排名班級前三名。後來她突然變了個人,逃課玩起了遊戲,連續3個月不洗澡,還不和同學說話。無論父母怎麼管教都不起作用。一天凌晨1點,母親一氣之下用煙灰缸砸爛了顯示器,欣蕊發瘋似地奪下煙灰缸要拚命,撞傷了胳膊,被父母拉到醫院後休學半年。事後欣蕊對主治醫師說,自己已經很努力學習考第二名、第三名,可母親還是不滿足,非要考第一。平時父母開飯店忙生意,總是後半夜到家,自己經常一個人在家,玩遊戲為了舒緩壓力,誰知道一玩就上癮了。
《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於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路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數據顯示,我國有18%的青少年每天玩電子網路遊戲超過「4~5小時」。在「每天玩4~5小時」時間段,留守兒童佔比18.8%,而非留守兒童為8.8%。相關專家表示青少年玩遊戲的頻率主要與便利性、監管性有關。留守兒童身邊沒有家長監管,基本上就是放開了玩。
丁秀麗表示,生活中,許多焦慮的家長一看孩子在網上逗留時間長了點,就認為他們上網成癮,就想著要給孩子做醫學鑒定和診療。這樣做會讓孩子「很受傷」,使他們產生自我懷疑,更容易深陷於遊戲不能自拔。
需調動各方力量「群防群治」
近年來,緩解遊戲成癮的辦法多種多樣,除了醫療手段,充分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力量來「群防群治」,更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綜合治理辦法。
2006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家擁有醫療資質的遊戲成癮治療機構——中國青少年成長基地。然而,截至目前,擁有醫療資質的民間遊戲成癮治療機構僅有3家,剩下100多家多以培訓學校形式開辦的「戒網癮學校」。
丁秀麗認為,我國應該儘快規範「遊戲障礙」的預防及治療。一方面讓真正屬於『遊戲障礙』的患者可以得到確診和治療,另一方面可以把「遊戲過度者」區別開來,得到正確的引導。在以往的門診中,基本上都不是以遊戲成癮的診斷來「對症下藥」,而是採用比如情緒障礙治療、行為障礙治療的方式,更有甚者以限制人身自由、電擊等不科學的方式治療。
遊戲直播博主「蒼狼三號」則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疏導,不要粗暴地禁止。他以親身經歷告訴記者,初中時,自己沉溺星際爭霸,放學就跑網吧,自己的父親不是「逮」他回家,而是陪他一起上網,慢慢了解他為什麼打遊戲,甚至還給他送過飯。這些讓他不好意思起來,和父親溝通,最後大幅減少了遊戲時間。
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健全遊戲市場體制,成立「遊戲分級制度」,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群體設立相應的內容限制,同時限制遊戲時間。另外,遊戲公司應當承擔社會責任,拿出一定比例的盈利用來成立「遊戲成癮治療基金」,建立公益性質的治療中心,為經濟困難的遊戲障礙患者提供治療經費。
※這東西千萬別這麼吃了!小心體內長蟎蟲!以前都吃錯了!
※比砒霜還毒!26歲姑娘吃完夜宵出事了,這東西不能吃!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