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梁的IP打造工具包】思維工具-納什均衡

【老梁的IP打造工具包】思維工具-納什均衡

明明可以共贏,為什麼他們「損人不利己」

納什均衡是一種博弈的穩定結果,誰單方面改變策略,誰就會損失。用這個視角看商業世界,會有不同的發現。不過結果好壞,關鍵靠制度設計。

兩家人工智慧公司「熟悉的陌生人」和「看透人心」,都在耕耘人臉識別市場,但這項技術還處於「技術採用生命周期」的早期,用戶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於是兩位創始人見面,商量共同投入,培育市場,並立下君子協定:各投入1億元。大舉宣傳人臉識別技術。這將給各自帶來2億元收入,減去投入、各賺1億元。但加果只有一家投入,效果會差很多,投入1億元賺5000萬元等於貼5000萬元,不過未投入者會搭便車賺到2000萬元。如果都不投人呢?不賺不賠。顯然,共同投入是最優策略。

一家公司創始人立刻召集團隊開會,部署1億元的營銷計劃。這時,營銷總監對他說:「老闆,1億元不是小數目。如果他們投了,我們不投,就可以白賺2000萬元,讓他們倒虧5000萬元。那時我們再繼續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順便幹掉元氣大傷的對方,不是更好嗎?而且,假如我們真投了1億元,對方狡猾不投,我們不是會死得很難看?」創始人一聽,有道理、那先看看他們的動作。等了幾個月雙方都沒動作。創始人咬牙切齒:「還好我也沒投,不然死無葬身之地。」

GIF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常見?我們把這叫作「各懷鬼胎」。但「共同投入,共同獲利」明顯是最優策略,為什麼雙方最後都選擇「損人不利己」呢?是道德問題嗎?是文明程度問題嗎?

都不是因為在這個制度設計下,損人不利己其實才是最優略。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說到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和著名的「納什均衡」

亞當·斯密認為,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調節個體追求私利的行為,反而會促進集體利益最大化。但納什發現好像不對。在上面的案例中,雙方都不在乎帕累托最優、社會福利函數最大化,他們只在乎一件事:如果自己投資了而對方沒有投資,自己就會有巨大損失。這個風險承受不起。博弈到最後,一方不投入,另一方也不投入,大家都不投入。

而且,「都不投入」的結果一旦形成,就非常穩定。一方想改變現狀,決定單方面投入,會損失5000萬元;另一方決定單方面投入,也會損失5000萬元。誰也無法單方面改變現狀。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納什均衡」,雖然它是一個「壞的均衡」。

GIF

簡單來說,納什均衡就是一種博弈的穩定結果,誰單方面改變策略,誰就會損失。把「壞的均衡」變成「好的均衡」,必須改變制度設計。比如簽署違約條款:未投人者,賠償對方5000萬元。這時,「共同投人」就成為新的納什均衡,一個好的均衡。

這個學說的提出,震動了整個經濟學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曾說:你只要教會一隻鸚鵡說「供給」和「需求」它就能成為經濟學家。博弈論專家坎多瑞說:這隻鸚鵡現在必須多學一個詞了,那就是「納什均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爾森說:發現納什均衡的意義,可以和生命科學中發現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相媲美。

有了納什均衡的視角,再去看整個商業世界,就像開了天眼一樣,在不同的制度設計下,滿眼都是「好的均衡」和「壞的均衡」。

比如價格大戰。

寡頭們都不降價,收益最大。但如果一家悄悄降價,就會搶佔巨大利益。所以,降價是寡頭們的最優策略,導致利潤微薄的「壞的平衡」。而寡頭們通過制度設計,組成「托拉斯」,形成價格同盟,走向「好的平衡」。接著政府通過制度設計,出台《反托拉斯法》,打破價格同盟,逼著寡頭們走向「壞的平衡」。

很多博弈論中的經典理論都基於納什均衡。

簡單來說,納什均衡就是一種博弈的穩定結果,誰單方面改變策略,誰就會損失。「看不見的手」未必會把自私的力量導向社會福利最大化。自私,可能會導致好的納什均衡,也可能會導致壞的納什均衡,關鍵是制度設計。

品牌老梁(專業IP打造)

營銷達人/資深設計師

註:這個公眾號為個人號,旨在分享我日常見到的優秀的餐飲品牌包裝設計,非廣告盈利信息,如涉及版權問題,萬望海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牌老梁 的精彩文章:

TAG:品牌老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