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悠久徜徉的歷史,曲阜三孔

悠久徜徉的歷史,曲阜三孔

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為此後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學烙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孔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 ,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宋朝呂蒙正有文贊道:"繚垣雲矗,飛檐翼張.重門呀其洞開,層闕郁其特 起。......」這一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龐大建築群,面積之廣大,氣魄之宏偉,時間之久遠,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築學家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凝聚著歷代萬千勞動者的血汗,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孔府,建於宋代,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並封孔子九世孫世為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後歷代不斷加封,至宋代封為衍聖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獨立的衍聖公府。現有樓、廳、堂480餘間,前為官衙,後為內宅。府內存有著名的孔檔案和大量文物。孔府更是有「天下第一家」之稱,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是中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孔府大門,為間五檁懸山式建築,匾書「聖府二字」,為明朝嚴嵩所書。門兩邊有對聯一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概括出千百年來「聖人家」的氣派。

孔林,亦稱「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餘株。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開成現今規模,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圍林牆 5.6公里,牆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斷碑深樹里,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  外,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康有為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而在現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孔子的儒家思想仍然對我們的影響頗深,我相信諸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類的篇章也仍然深入人心,在孔子身上,我們自身所需要學習和提升的空間都會有很多,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是一種修行歷練的過程,很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很容易走了歪路,以為自己很清高眼裡容不下其他事物,而修行的過程恰恰就是讓你看慣曾經那些你看不慣的事物與人。

無論在何時,誰都無法抹去孔子對我們的歷史影響,所帶給我們的哲理也不可否認,孔子就像大海中的燈塔,指引我們尋找回家的路,讓我們不再迷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再見於過去,著眼於當下,奮鬥於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樁 的精彩文章:

三個樁·不得不說延續至今的儒家傳奇

TAG:三個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