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晚年時,他的兩個兒子上演複製版玄武門之變?結果都悲慘

唐太宗晚年時,他的兩個兒子上演複製版玄武門之變?結果都悲慘

原標題:唐太宗晚年時,他的兩個兒子上演複製版玄武門之變?結果都悲慘


唐太宗李世民原本是秦王,後來利用玄武門之變,踩著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屍骨登上了皇帝寶座,從而樹立了「太子之位是可以奪來」的標榜。彷彿是冥冥之中有天意一樣,唐太宗不會料到,當他老年多病時,他的幾個兒子也開始了新一掄的太子之爭。


李世民一生共生有十四個兒子,按照立長的原則,他的長子李承乾理所當然地被立為皇太子了。


李承乾原本是個聰穎過人之人,為人厚愛,文志彬彬,禮讓有加。再加老師的精心調教,他更是知書達理,深得唐太宗的喜愛。在高祖守孝期間,唐太宗便讓太子處理政務,並美其名曰:實習。實習期間,李承乾展現了超人一等的治國才能,唐太宗對他更是放心了,因此,以後每次出宮,都讓太子監國,而每一次李承乾都沒有讓唐太宗失望,把朝中大臣處理的有條不紊,把國家處理的井井有條。唐太宗高興之餘,時常當著文武大臣的面誇獎表揚太子,只要是李承乾開口,什麼都滿足他的需要。



因為有唐太宗的溺愛,李承乾變了,變得的遊手好閒起來,經常干一些缺德胡鬧的壞事來,凡是被他「蹂躪」過後,沒人敢放半句屁,眾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因為有唐太宗的庇護,李承乾墜落了,花天酒地起來,常常四處獵艷,干一些風流倜儻的事,凡是從民間搶來的民女,都對他百依百順,畢竟,他只要說一句話,她們的小腦袋就要掉地的,好死不如歹活啊。


也正是因為這樣,墜落後的李承乾失德了,失信了,也失民心了——多年來贏造的良好口碑毀於一旦。也正是因為這樣,不甘屈居「千年老二」的魏王李泰有想法了。他的想法很現實也很明確:爭奪太子。


他之所以想第一個站出來和李承乾掰手腕,那是因為他擁有動真較勁的底氣:他是李世民十四個兒子中的「二號首長」,年齡僅次於李承乾,按照皇宮繼承法,他是第二個有資歷成為太子的人選。此時太子李承乾無德,他產生「取而代之」的想法,也情有可原。



當然,爭奪太子之位是項技術活,來硬的不行,來明的也不行,只能玩「虛」的,玩「暗」的,聰明的李泰辦了個文學館,以低姿態高待遇為誘餌,以交流學識建設國家為理由,以重金招天下文人異士於館中,暗中密謀太子一位。

文學館整天書聲琅琅,往來文人異士成群,開口閉口都是「之乎者也」之語,「老子孔子」之言,「四書五經」之誦,引得唐太宗側目不已。


李泰見文學館起到了效果,沒有小富即安,而是立馬再下了一劑猛葯,集手下這些文人異士全體之力,編寫了一本叫《括地誌》的書籍。結果當他把《括地誌》獻給唐太宗時,病榻上的唐太宗高興不已,激動的說了這樣一句話:泰兒真乃我之遺風也。這句話之後,唐太宗還來更實的,那就是對李泰進行了大的賞賜,讓他移居武德殿,並且以後每月都從國家財政之中下拔專項資金給李泰用於研究學識,編書立著所用。而這筆專項資金,居然遠遠超過了東宮李承乾的「辦公費」,引人側目。


也正是因為這樣,李泰的聲名就象水漲船高一樣,越來越高,這和李承乾的越來越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這時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謀位集團,手下擁有了「四大劍客」:駙馬都尉柴令武、房玄齡之子房遺愛、黃門侍郎韋挺、工部尚書杜楚客。



李泰眼看自己羽翼已豐,便不再隱忍,而是尋找機會,準備對太子動手了。。

一日,李世民上朝,諸王都在,唯獨不見太子,便問太子去向。朝中大臣都選擇了三緘其口,李泰卻挺身而出,以詩歌的形式直言不諱地揭露了太子的去向:前日遇太子,言之狩獵去。只因稱心陪,故而遲遲歸。


李世民聽了滿頭霧水,忙問:「什麼是稱心啊,為什麼這樣就不想回來了呢?連每個禮拜必上的朝也忘了呢?」


「稱心就是一小黃門的名字。」李泰答。


「哦,這個名字倒很奇特啊。」李世民道。

「這是太子所賜的。」李泰說著把聲音故意拉低了,「聽說他們兩的關係非同小可,日夜廝守,不離不棄……」


「這就叫斷袖之癖吧。」震怒之下的李世民馬上下令,對稱心格殺勿論。


結果可想而知,太子李承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稱心」慘死在自己面前。



稱心死了,太子哭了,手下們說話了,說出了李泰是幕後推手的實情。太子聽了,生氣了,大怒了,發飆了,直接要找李泰去算帳了。


為了讓帳算的一清二楚,李承乾當夜叫來封師進、張師政、紇干承基等心腹之人,商議對付李泰的事,最終達成了這樣的一致:與其坐以待斃,日後受他的凌毒,不如先下手為強,先把這個死對頭一窩端了再說。


計謀定下,只等東風。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承乾終於等來了「東風」——漢王李元昌和吏部尚書侯君集。這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父輩中威望較高的叔叔,一個是朝中一言九鼎的重臣。他們兩個因為看不慣李泰的為人,明確地表示支持太子。


有了李元昌、侯君集這兩個人的支持,李承乾信心和勇氣大增,當機立斷,發動宮廷政變,一舉奪得王位。說的再直白點就是:重走父皇的「玄武門之變」。



然而,就在即將要反動叛亂的關鍵節骨眼上,原本一直站在李承乾支持他的紇干承基卻來了個「懸崖勒馬」——告密。應該說他關鍵時刻,幡然醒悟過來,明白了走別人的路可能是死路一條,一條不歸路,而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獲得新生。


也就是他這一回頭,徹底把李承乾送上了不歸路。結果李世民的「屠龍刀」一亮,李承乾及太子集團被一窩端。本著人道主義,李世民並沒有直接把李承乾送上斷頭台,而是給他重新換了一頂帽子——廢太子,並且改變了居住地——監獄地牢。當然,李世民之所以饒了他的死罪,那是因為李承乾被抓後對他說的兩句話震憾了他:


第一句:我已經是太子了,為什麼還要造反?這還不是魏王處處逼我所至,我為了自保才做出這樣的蠢事、錯事、傻事來啊。


第二句:我不苛求你的原涼,我只是希望奉勸父皇一句,立誰為太子,也別立李泰,要是立了李泰為太子,這天下必將大亂,那樣我死也不瞑目。


也就是說李承乾在入地獄時,也沒有忘了拉一把李泰,結果李泰處心積慮多年,眼看勝利在望,同樣得到了這樣的結果:貶為庶民。



就這樣,在這場太子爭奪戰中,「准太子」李承乾和「二太子」李泰以互相殘殺的方法弄得兩敗俱傷。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李世民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柔弱的李治做夢也想不到就這樣走向了歷史的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篡位後重用四大酷吏,官員們上朝時與家人都「不敢說再見」
陳後主之所以會成為亡國君,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一個女人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