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克羅埃西亞
我的克羅埃西亞之行,前半部是一場從古羅馬到中世紀,亞得里亞海地區的文化洗禮:看東方和西方如何在這裡交匯,廝殺、糾結、纏綿、分裂?每一座歷史城池都在娓娓道來;後半部則是愉悅的假期,沿著優美的海岸線乘風揚帆,海洋的氣息流動激蕩,沉醉在燦爛的陽光中,盡享海鮮美食,船上還有一群活潑可愛的西方姑娘們...
2018世界盃結束了,但克羅埃西亞的傳奇卻並沒有因此落下帷幕,這個人口僅四百萬,默默無聞的東南歐巴爾幹小國歷史性打入決賽,雖沒有取得冠軍,卻征服了全世界球迷的心,一支讓人敬重的球隊。上個月重返,有幸在旅途中分享了克羅埃西亞人勝利的喜悅,民族雖小,但很團結,讓人感動的東西很多。世界盃之後,我決定開始動筆寫下途中見聞,順便把五年前欠的稿子一一補上。
(克羅埃西亞,征服了球迷的心)
先來認識一下這個國度,從地形上,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克羅埃西亞分為三個地理區域:北部、東北部平原,中部山地,伊斯特拉半島和沿海地區,總面積56594平方公里。沿海地區北起伊斯特拉半島,南至德林灣,綿延700多公里。石灰岩構成的山脊露出海面,便有了半島和島嶼;軟岩形成的縱谷,被海水淹沒,成為海峽和海灣。海岸、島嶼、海峽、海灣走向大致平行,這種類型的沉降海岸,在地貌學上以當地古代部落的名稱命名為「達爾馬提亞海岸」(Dalmatian Coast),海岸線總長5800公里,沿岸島嶼達1246個之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克羅埃西亞也因此被稱為「千島之國」。
(中文部分便是兩次旅行之地)
達爾馬提亞海岸地區集中了克羅埃西亞大部分的旅遊資源,想要欣賞「世界風景最美的海岸」,船游自然是個不錯的方式。我的旅行決定來得很突然,2013年春天,偶然在網上看到克羅埃西亞游輪的信息,感覺很有意思,便毫不猶豫預訂了。這應該是除了出海一日游,我坐過的最小度假游輪了:一艘只載二十個遊客的小船,八天七晚中沿著克羅埃西亞最美的幾個島嶼航行。上船後才知道我們是船方接待的第一個中國客人,本來五年前來到這裡旅遊的國人就很少,更不要說花一個星期漂在海上了,然而這樣的體驗非常獨特。
那次為期半個月的自由行,留給我最深刻的記憶是亞得里亞海的陽光。當我帶著救生圈鼓足勇氣躍入大海,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下來,天藍水藍,整個世界只剩下了我,那一刻,浸在海水裡,盪啊盪,刺眼的陽光,眼前逐漸朦朧,漂遠了,直到同伴遊過來帶我回到船邊,才結束了亞德里亞海上的美夢。然而陽光和大海,不是克羅埃西亞吸引觀光客的唯一「法寶」,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文明古迹,多達七處世界遺產,那些中世紀小城是如此精緻秀美,讓你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從北到南,沿著海岸一路南下,收入鏡頭中的克羅埃西亞世界文化遺產各有特色。每個世遺背後都有一串傳奇和現實編織起的歷史故事,最富戲劇性的當屬斯普利特古建築群及戴克里先宮(Historical Complex of Split with the Palace of Diocletian),斯普利特相當古老,建造於公元3世紀末到4世紀初的廢墟在城中隨處可見,天主大教堂是中世紀時期在古代陵墓基礎上建造的。12至13世紀的羅馬式教堂、中世紀防禦工事、15世紀的哥特式宮殿以及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宮殿讓你眼花繚亂。
戴克里先宮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羅馬宮殿之一,本是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在位)退位後居住的地方,之後卻逐漸演變為「宮殿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宮殿」,衍生成了斯普利特這座城市血脈和心臟。我們像當地人一樣享受著老城寂靜的清晨和夜晚,在古羅馬城牆下的咖啡館用早餐,看著陽光逐漸灑滿宮殿庭院,穿行在迷宮一樣的亞得里亞海地區最具價值的古代建築群中,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遺迹之一,卻無半分蒼涼感。她的熱鬧繁華不僅僅是因為旅遊業,更因為當地人的生活氛圍:幾個世紀以來,三千多人居住在宮殿附近的民居里,古代與現代,就這樣不動聲色地融合在了一起。
從斯普利特出發很容易抵達附近的兩處世界遺產:特羅吉爾古城(Historic City of Trogir)和西貝尼克(Sibenik)的聖詹姆斯大教堂(也稱作聖雅各大教堂Cathedral of Saint Jacob ?ibenik)。前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為「城市歷史連續性的著名範例」,作為城市歷史連續性的著名範例,島上住區垂直的街道布局可追溯到希臘時期,後來統治者們又新建了許多精美的公共建築、家居住宅以及防禦工事。精巧的羅馬式教堂與威尼斯時期傑出的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建築相得益彰。
建於15世紀的聖雅各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由岩石打造而成的教堂,三任建築師利用白色石灰岩耗時一個多世紀才建造完成,完美比例的圓頂及拱頂,沒有用一塊磚或木頭來支撐,建築本身即是罕見的不朽傑作,在裝飾要素方面,由71個形態各異的男人、女人、孩子臉裝飾的教堂中眉,將十五世紀居民的喜怒哀樂巧妙地呈現出來,展現了哥特藝術與文藝復興藝術的成功融合。
愉快的陸地游結束,在斯普利特碼頭登上「亞德里亞皇后號」(Adriatic Queen),開啟一段美妙的亞得里亞海航行。船上有一群年輕的西方女孩兒,大家相處甚歡,一路上我為她們拍了不少精彩的片子。
(房東父子特地送我們到碼頭)
上午遊船通常會停泊在某個景色優美的海灣,讓大家下海游泳,或者曬日光浴,中午船上的廚師會準備一頓美味的海鮮午餐,下午停靠在名勝古迹所在的島嶼碼頭,自由觀光,晚上和友人覓一處特色餐廳品嘗當地風味美食,之後再回到船上睡覺,整個行程安排鬆弛有度。
克羅埃西亞上千個島嶼,只有50個有長住居民,這條航線途經最著名,也是風景最迷人的幾個海島。其中,我最喜歡科爾丘拉(Korcula),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故鄉(以前一直以為他是義大利人)。克羅埃西亞與義大利僅一海之隔,自羅馬帝國時代開始,至中世紀威尼斯盛世,都深受義大利的文化影響。科爾丘拉完美地保留了16世紀威尼斯城鎮的風貌:羅曼式-哥特式的聖馬克主教座堂,帶有威尼斯哥特式迴廊的15世紀方濟各會修道院,市議會廳,前威尼斯總督府,中世紀本地商人貴族的宮殿等等。
從海水的角度來說,赫瓦爾島(Hvar)最美。這裡是亞得里亞海上太陽光照時間最長的地方,陽光燦爛的日子幾乎貫穿全年,誘人的海灘,隨處可見的俊男美女,難怪入選世界最美十大島嶼之一。不過對於不會游泳的我來說,更願意登上建於16世紀威尼斯統治時期的要塞,俯瞰海港美景,據說小鎮的繁榮始於15世紀到18世紀威尼斯統治達爾馬西亞期間,赫瓦爾島是亞德里亞貿易線路的中心。
接下來我們從海上來到克羅埃西亞最壯觀的歷史名城—杜布羅夫尼克古城(Old City of Dubrovnik),如果從陸地上過去要穿過波黑,由於這裡有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杜城便好像克羅埃西亞的一塊「飛地」。這顆亞得里亞海上的「明珠」,《權利的遊戲》中的「君臨城」,那時我尚不知道日後它會成為大熱門,只記住了老城牆上那場讓人心醉的落日。
黃昏下,站在七世紀修建的城牆上,俯瞰有「城市博物館」美譽的古城,滿目橙紅色屋頂,一個被高牆圍起來的城市,一個曾獨立了數百年的共和國—西方文明史上大名鼎鼎的拉古薩(Lagusa)共和國。古樸典雅的大街、上下縱深的石階長巷,斑駁的修道院、莊嚴的中世紀教堂,獨特的歷史、宗教、人文和藝術的魅力,共同譜寫成了一副歷史長卷,「斯拉夫的雅典」名不虛傳。
位於克羅埃西亞最南端的姆列特島(MLJET),有以MLJET命名的國家公園,在雲杉、橄欖樹和葡萄藤圍繞下,神秘的12世紀本篤會修道院向我們敞開了大門。另一處小島馬爾卡斯(Makarska)則擁有中達爾馬提亞(DALMATIEN)地區最富盛名的懸崖海岸,從海上可以眺望那條被稱作克羅埃西亞最美的海岸公路之一的馬爾卡斯海濱(Makarska Riviera)。
五年後重返克羅埃西亞,特地前往上一次錯過的歷史名城扎達爾(Zadar),也是達爾馬提亞海岸邊的港口城市,更像一個慵懶舒適的小鎮。小雨中徜徉在扎達爾的老城區,濕潤的空氣中,中世紀的石頭建築上浸滿雨水,閃爍著古老的光澤,城門上的威尼斯王國標誌飛獅依舊雄健。
扎達爾城牆(Zadar"s walls)屬於2017年當選的義大利和克羅埃西亞、黑山共同申報的15至17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防禦工事(Venetian Defense Works Heritage Site)的一部分。我從未見過如此厚實的城牆,牆體之寬,上面建造房屋和道路都綽綽有餘。因為天氣緣故,雖然沒有拍攝到理想的圖片,雨中的古城韻味十足,走走看看但也十分愜意。
世界盃期間,我來到了克羅埃西亞西北部的伊斯特拉半島(Istria)。海邊小城普拉(Pula)在公元一世紀時便已經成為羅馬帝國在亞德里亞海重要的橋頭堡,現在仍是克羅埃西亞的重要貨運港口。舊城中仍保存著羅馬時代的街道設計,以城堡為中心,街道民居環繞而建成,四周散布不少馬時代的建築陳跡。雖經歲月的洗禮,仍能叫人略窺當年羅馬帝國的風采。然而,最難忘的還是當天晚上在中心廣場Forum和當地人一起觀看了一場克羅埃西亞對冰島的比賽,結果2:1戰勝了冰島,第一次見識球迷們的狂熱,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普拉圓形競技場(Pula Arena),雖然位列世界上最大的六座羅馬競技場之一,唯一完整保存了所有羅馬建築,卻沒有被列入世遺,有些讓我意想不到。兩千年前,角鬥士們在兩萬人的注目下進行激烈的廝殺,如今,競技場在夏天裡被用作音樂會、歌劇以及節日活動的場地,這座建築是克羅埃西亞最大且保存最好的歷史遺址。
伊斯特拉半島上也有一座世界文化遺產:波雷奇歷史中心的幼發拉底大教堂建築群(Episcopal Complex of the Euphrasian Basilica in the Historic Centre of Pore?),這座拜占庭風格的天主教堂以保存下歐洲最令人矚目的馬賽克藝術典型而聞名。
文化之旅異常豐富,都有些審美疲勞了。將鏡頭從海邊拉回克羅埃西亞內陸,青山翠谷中隱藏著東南歐最美的自然風光,位於中部喀斯特山區的普利特維采湖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由分布在Mala Kapela山和Pljesevica山之間的十六個大小不等、逐級跌落的湖泊組成,又稱為「十六湖」,創立於1949年,是克羅埃西亞最大,也是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
千百年來,湖水中的碳酸鈣和碳酸鎂不斷沉積,形成天然堤壩,造湖過程延續至今,石灰岩沉積形成許多天然堤壩,又形成了多個湖泊、洞穴和瀑布,群山環抱,林木蔥蘢,湖水碧綠,瀑布飛濺,山泉叮咚。無論是景色還是地質成因都和我們的九寨溝極為相似,於是被國人稱為「歐洲九寨溝」,只是前者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時間要早很多。遺憾的是夏季遊人如織,加之連綿陰雨,多少影響了些遊覽的心情。
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旅行從這裡開始,自然也從這裡謝幕。這座薩瓦河畔谷地中,建於十一世紀的歷史名城,是巴爾幹半島、也是歐洲東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然而薩格勒布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這是一座中規中矩的城市,遊走在教堂、市政廳等古建築組成的老城,由廣場、商業區、歌劇院組成的新區,以及戰後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市區。記憶中,只留下了那座獨特的「失戀博物館」。
南斯拉夫作為國家已經謝幕,但克羅埃西亞這顆東南歐明珠,卻開始以自己特有的溫柔細潤的方式散發著光芒,雖沒有鄰國義大利和希臘那樣的旅遊熱度,卻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尤其是世界盃之後,她一定會被更多國人列入旅遊清單,這樣的國家,值得多去幾次,細細品味。即將推出「情迷克羅埃西亞」系列,敬請關注。
TAG:貓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