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央行出招,人民日報、新華社傳遞重要信號!

今天,央行出招,人民日報、新華社傳遞重要信號!

本文為博聞財經團隊原創作品。作者:劉曉博

今天(7月23日)股市一開盤,醫藥板塊就出現了3.6%的跌幅,拖累大盤走低。其中YM概念股全線走低。

股市再現危局。關鍵時刻,央媽再度出手,開展了5020億元一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這是7月以來第二次MLF(上次在7月13日)。

所謂「中期借貸便利」,就是商業銀行以債券等為抵押物,從央行獲得時間較長、利率較低的融資。時間一般是3個月到1年。比如今天這5020億元,就都是1年期的,利率只有3.3%,與之前持平。

今年市場里有1700億元7天逆回購到期,央行沒有發起新的逆回購。

說白了,央行今天給市場提供了5020億元1年期的資金,但回收了1700億元7天期的資金。即便是兩者直接相減,也給市場增加了3320億元的資金。

這筆錢可以視作基礎貨幣,在當前貨幣乘數為5.4左右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衍生出1.8萬億的廣義貨幣M2。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推算。

要知道,上周也是央行「放水」比較積極的一周。上周周一到周四,央行通過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5400億元,創下了半年內「單周放水」的最高紀錄。央行之所以這樣積極,一方面因為股市不太好、P2P不斷爆雷;另一方面,當前是交稅高峰。交稅,相當於凍結一部分基礎貨幣。

「央媽」的呵護,讓市場感到了溫暖。

本來,今天市場面臨兩大利空:第一,就是醫藥股今天的必然大跌;第二,是「資管新規實施細則」的「利好出盡」。還好,股市先跌後漲,在「央媽」不斷傳遞的溫暖信號下,獲得了一定的支撐。

到今天下午收盤,上證指數上漲了30點,報收2859點。

今天給市場「送溫暖」的還有「人民日報」。在今天的第一版發表了一篇題為「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的年中述評:

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中國的「去槓桿」取得了階段性成績,未來將進入「穩槓桿」階段。這意味著:疾風暴雨式的監管和壓縮表外、非標業務結束了,管理層更關注經濟下行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社也播發了同樣基調的述評。

上圖:深圳特區報轉發的新華社述評。

關於近日央行和財政部的「互懟」,我一直沒有評論。這裡順便評論一下。

我個人也認為,財政政策可以更加積極。上半年全國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不含賣地)超過了10萬億,同比增長10.6%,的確有條件加大投入。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6月單月的財政收入增長只有3.5%。

當然,賣地收入仍然是大增的,全國賣地收入達到了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

有一點大家需要明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記賬在哪裡的問題。

央行放水,這是印鈔;財政減稅、加大支出,最終讓赤字、國債、地方債餘額增長,其實也是印鈔。只不過央行的印鈔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全面降准這種,相當於「漫無目的」地印;第二種是定向的「印」,比如定向給中小企業,給貨幣棚改。

積極的財政政策,類似央行的「定向印鈔」。比如減稅,就是發錢給企業或者個人;補貼給某類企業,比如光伏、新能源車,也是定向印;大基建,也是定向印。

無論是央行的寬鬆,還是財政的積極,其效果都是增加市場里的基礎貨幣數量,讓M2獲得不斷衍生。但財政有時候是可以發揮一些央行沒有的作用,比如「領投功能」。在大家都不敢投資的時候,財政來「領投」。

但財政的「領投」就一定有效率嗎?其實未必。就像央行「開直升機撒錢」一樣,都談不上精準制導。所以,兩個部門的爭論,其實是誰對歷史負責的問題。央行是希望大家一起負責,而不是央行「一個人在戰鬥」。

說了半天,是想告訴大家:央行繼續在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看起來央行的確是比財政部更賣力。但到了7月以後,估計財政也會積極起來!新華社不是說了嗎,要「共克時艱」!

總之,政策面已經全面回暖,經濟「最難受」的時刻正在過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聞財經 的精彩文章:

剛剛,特朗普發出威脅:改變馬上要來了!
大崩潰,最大的泡沫破裂了!

TAG:博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