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統一快充標準,怎麼就那麼難?
對於現代人來說,家中有多台電腦、手機以及其他隨身數碼「裝備」,早已是司空見慣。但設備一多,一個嚴重影響使用體驗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充電。
設備一多,充電就成了最大的難關
就在上周,知名外媒GSMArena刊發了一篇名為《Faster charging vs wider support》的文章,變相吐槽了如今智能手機的充電體驗。
舉例而言,或許一款旗艦手機使用原廠充電器能夠達到28W甚至更高的充電功率,一小時就能充滿;但是用同樣的充電器給另外一個品牌的智能手機充電,要麼因為介面規範不同,完全無法充入電量,要麼即使可以充電,其功率也被限制在最低的慢充標準上,其結果是,僅有一款手機很快充滿,但用戶卻還是不得不等待上好幾個小時……
很顯然,這樣的體驗十分糟糕。而它背後的原因,便是手機廠商(特別是一線大廠)在快充技術標準上各自為戰,互相僅有最低限度的兼容性的事實。
私有快充無法兼容?這其實是個歷史問題
為什麼手機上廠商之間的快充技術不能統一?過去的一種觀點是:因為行業通行的那幾個快充方案不夠優秀,所以手機廠商們為了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便傾向於研發差異化的私有快充技術。
乍看之下,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眾所周知,過去,智能手機的快充技術多半是由手機晶元供應商主導的。諸如高通的QuickCharge、聯發科PumpExpress,本質上都是給自家SoC增加賣點的「添頭」,因此這類快充技術自然而然地就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參數設定較為保守、充電速度不夠「快」;二是具體版本和手機使用的主控型號綁定,只有使用頂級主控的旗艦手機才能用更高版本的快充,而入門型號的手機就只被允許使用更老、更慢的快充技術版本。
如此一來,手機廠商們為了在一些特定的產品上實現更好的體驗,自行「魔改」一些私有快充方案,其實當初也確實有迫不得已的原因。譬如給需要邊充邊玩的遊戲手機配備低壓快充,給對於續航非常重視的商務旗艦配上功率更大的充電方案等等,曾經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既然是私有非公版方案,和其他品牌、甚至是和自家的中低端產品不兼容,其實也不奇怪。
「救世主」早就誕生了,可是……
但是,請注意——因為公版快充不給力、所以手機廠商自研了性能更好、但兼容性缺乏的私有快充技術,這一條理由要說成立,也必須加上一個時間上的限定「曾經」。因為,早在2017年初,一種全新的快充技術就已經超越了現有所有的快充方案,而且還得到了不少業界大拿的公開「站台」。
這,就是USB-PD 3.0,一種由USB-IF組織提出,作為所有USB介面未來「公版方案」的超級快充技術。
USB-PD 3.0快充有多快?它的充電功率高達100W,相當於現在旗艦智能手機平均水平的四倍。
USB-PD 3.0快充的兼容性有多好?它的提出方USB-IF協會負責USB介面的全球研發和迭代工作,理論上只要是使用USB Type-C介面供電的設備,不管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還是台式機顯示器,都可以使用USB-PD 3.0快充協議進行供電。
USB-PD 3.0快充有多「主流」?在它誕生的同一年,谷歌就在Android 7.0的相關技術規範中提出,搭載Android 7.0的智能手機,如果要支持快充,必須要支持USB-PD 3.0。而早在前一年,蘋果MacBook系列筆記本就已經用上了USB-PD協議作為供電輸入方案。時至今日,USB-PD 3.0快充協議已經「收編」了一大票主流快充技術作為它的「子集」,並且成為了中國官方的手機快充國標方案之一。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們至今也沒看到幾個採用USB-PD 3.0快充技術的手機呢?
商業利益阻礙技術進步,但好在並不能長久
究其原因,USB-PD技術成熟、兼容性好、受到谷歌等相關企業與部門的大力推廣,但它卻有一個最大的「罪過」,那就是搶了手機廠商的飯碗,並提高了他們的產品成本。
要知道,手機廠商自主搞出來的那些私有快充方案,雖然性能比起USB-PD差了老遠,但勝在不需要繳納專利費,甚至還能對外授權,這一來一去,其實就是不少的收入。
其次,USB-PD 3.0快充規定,所搭載的設備必須使用USB Type-C介面,也許這對於一些高價的旗艦手機來說不算什麼。但畢竟Type-C介面的成本,比起舊式的microUSB來說要貴出許多——數量一大,這成本差異,其實就不可小覷了。
最後,相比於僅僅是在手機上換個介面,換個型號的快充晶元就能「支持」USB-PD快充技術,所配套的PD充電器可就真不是一般的貴了——當然,手機廠商們「不捨得」、或者說「不願意」也就不是不能理解。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種情況顯然是變相地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但是別擔心,它也持續不了太久了。一方面是因為國標的約束力,而另一方面來說,就在前段時間,USB-IF協會也剛剛公布了全新的USB 3.2技術規範:新規範廢除了以往所有的的舊式USB介面,僅留下了Type-C這一種單一的介面形狀,與此同時,USB-PD快充也自然而然成為了「標配」。
換句話說,就在不久的將來,USB-PD快充將會伴隨著Type-C介面的換代普及,成為所有USB設備的標配快充技術。到了那個時候,或許我們才能真正迎來無需擔心不兼容,也無需準備多個不同規格充電器的便捷快充體驗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拋棄小水管,新款iPhone或標配18W快充
※谷歌Pixel 3透視圖曝光,依然為後置單攝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