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果園主人漫語

百果園主人漫語

————青年書法家周琪力

編者按 在主流書畫當下,千人一面展覽體書法對所有人的衝擊,明白人與不明白人很難擋住名利的誘惑,為了迎合而失去了自已,在全國已很難看見有書卷氣、文氣、清氣的作品,油滑纖巧,浮躁滿紙而毫無內涵的作品遍地皆是,琪力先生能堅持藝術獨立,本著讀書修身為要,余時寄情書畫,字裡行間文氣、清氣、靜氣,實難得也。

書乃傳情達意之載體也!始於執筆,經技法錘鍊,合於人生之閱歷、學識、修養,達於境。技是手段而終非目的。古人云:技進乎道。是也。上者,平淡無奇,非這非那,在似與不似間,達天人合一之境;中者,以血淚動情之文,達真情實感,心靈共振之境;下者,徒有技法,以表相抱守,無心相之境。

作書如做人,虛假則生妄想,終被反欺。

書法 周琪力

人生如春、夏、秋、冬,陰陽相生,每階段有其特殊時期感知、認識、實踐。不明春之生髮,夏之旺盛,秋之蓑減,冬之枯萎,焉能知曉人生退養、蓄積、待發之勢?

予愛閉門,而非閉目不識諸理諸人諸物,亦非閉心成獃子。閉門之宗是讓心靜,不受外相之擾,以避濁氣;閉門之理是讓目凈,賞觀歷代前賢絕世佳作,以養心氣。

書法 周琪力

翻看陳傳席先生《悔晚齋臆語》一書: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情也。先生對此已有鞭辟入裡闡述,此不贅述。有史可鑒:米元章拜石為丈,林和靖梅妻鶴子,朱彝尊嗜書如命,又如謝靈運之著屐,嵇叔夜之愛琴,陶彭澤之賞菊,周敦頤之鐘情於蓮,皆有所寄託而癖之者也。塵世萬物皆可為高士深愛,品性高逸,後世敬仰。深愛則能精研,精研則能深入,深入則能所悟。予謂所悟是得其理得其法得其氣,氣難得,亦可貴。習書交友亦然。惜今人習書者多愛表相,失之愛而非得之愛也。

書法 周琪力

予學書近二十載,迄今未體會到隨心所欲使筆的快感。少年學書以《顏勤禮》、《曹全》、《張遷》入手,壯年氣盛,用筆鼓努使力,不明以柔克剛之理,後喜羊毫軟筆心手使力,過而立之年,歸寫《顏家廟碑》,稍明剛柔相濟之益。

書法 周琪力

學書要知止、進。《道德經》曰:執持盈滿,不如適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止」是為「進」提供更多思考空間時間而停留,為「進」蓄積更多能量。一味進,必挫其銳,事與願違。

書法 周琪力

用筆千古不易,然真悟此語者少矣。用筆第一要素鋪毫,筆觸紙面瞬間,毫即開,運動過程由心手控制提按,毫與紙面徐、疾、緩、慢運動產生飽滿線條。運筆轉折順勢至關重要,起收筆,圓轉,方折等皆要順勢調鋒而行。能順勢則能使轉自然,線質渾厚、沉實、飽滿。

書法 周琪力

林散老言:細心人方可為藝。予加「多情」二字,多情之人多有敏銳洞察力,學書亦能快速準確把握用筆,結構及氣息。

書畫可言大言小。大者,數千年歷史淵源,前賢智慧結晶,學問精深博大,積澱廣厚,傾其一生得之皮毛足已言幸也。小者,生命有限,古人讀書進仕,鴻鵠之志,方為大道正道,書畫亦為遣興之餘事耳。

書法 周琪力

習書之人,予最看重心凈。一旦六根不凈,俗氣必顯毫端,任何雕飾皆難以掩蓋。此謂身軀之病可醫,精神俗病難治也。

觀者賞析書法難,繪畫易。畫較書法更形象(此指視覺),看上去具體,畫什麼像什麼(這是大多數觀評者淺陋之見,未及生活、精神、靈魂深處探究)。而書法以線、墨色和空間塊面之豐富變化組成由陰陽而致中和之妙品,觀者要通過線、結構、空間組合諸因素蘊藏寫手之精氣神來觸發靈魂與作者心靈共振,要與觀者學識、修養和社會閱歷息息相關。豐子愷先生曾言:書法乃藝術中之藝術。誠感斯言之厚重!

書法 周琪力

書有三。上曰:靈魂之書;中曰:精神之書;下曰:生活之書(表相之書)。

缶老畫氣不畫形,貴也!缶老技法、物理爛熟於胸,以書入畫,厚積薄發之勢。用筆、造形達相當高度後一種隨心所欲駕馭之境。

書法 周琪力

書法繪畫最終所拼非字非畫,乃一種修養和閱歷,非寫字而是寫心寫人生寫修養寫境界。如陶博吾先生百年孤寂,閱歷頗為豐富,一生坎坷,然意志堅韌,鑄就了先生筆底沉鬱、超逸、堅韌之氣格。吾輩技法即便再嫻熟,氣格亦難以複製。

予尚碑、尚氣。喜線條朴茂雄厚,結字天趣橫溢,章法錯落變化,字間陰陽相生,乃性情使然故。如:《鄭文公下碑》、《瘞鶴銘》、《石門銘》、《泰山經石峪》等。然書法最高級處是自然(似與不似間)與氣韻,臻此二點方屬上好佳品。魏晉南北朝和漢是難以超越的高度。故予目前非最高級審美,然是行進階段之感悟、思考和前進。

書法 周琪力

研習書法,不同階段應以規矩行進。如兒時啟蒙,習楷掌握鋪毫用筆,不能跨越兒時去做中青年、老年階段之事。作為書家,基本功(臨古功課)將伴隨終生,夯實基礎,基礎越厚越堅實,後路方能越走越遠,隨心所欲,由有我之境達無我之境。《書譜》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右軍書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為「復歸平正」、「人書俱老」境界典範。一個書家走向圓滿大成必經此三個階段。

書法 周琪力

讀書以明理,「玩」可養氣。玩是一種狀態而非玩世不恭。暢遊山林,虔誠宙宇、交遊有識之士、養花侍魚等,皆可於玩中得情趣。書畫無情趣則不足以動人,這是一種氣象,一種氣格,最難得,也最可貴,白石翁於缶翁後選材入畫情趣更濃,作品更動人,大凡見過之物皆以情趣入畫,絕不畫未見之物。

先賢早已明示寫字作畫,須字外求字,畫外求畫。字畫外某事或某物營養滋養讓研習書畫之人明白字畫中不能會意處,或觸發神經興奮點,產生學習創作激情,此頗為重要。

很多寫手臨創不能結合。臨得相當好,甚至達到複製狀態,能和原帖重合,包括遊絲狀都能做出來,脫帖卻不知所措。這是拘泥於法,心手受制於法之故。技是一種手段,是為「氣」服務,這種氣要運用到心手,協調一致方可隨心所欲。

書法 周琪力

學習書畫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尤其要獨立思考。徐悲鴻先生書房聯:獨持己見,一意孤行。前提不是走邪路,不是搞花樣,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在審美大範圍、大原則下要堅持自我書學觀行進。先賢沈曾植「去俗就異」之學

書觀對予影響頗大,這是對一個寫手極高要求,技法嫻熟度、見識、知識面、修養諸多方面皆要達到一定厚度才能為之。

予始終認為書畫乃一己之私事也!與旁人無關。環境、心性各異,他人之路未必適合本人,知其心性而擇碑帖尤佳耳。林散老用淡墨,陶博吾用濃墨,各行其道,堅守己見,殊途同歸,皆為用墨高手。

擇師而學,須學師之思想、方法、經驗、人格、精神,非字之外形。時人擇師多學其面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焉能得書道之精髓也!

書法 周琪力

寫漢碑最難得氣厚,今人寫碑強撐其形,或誇張變形,或鼓努為力,以力使力,如強弩之末。

書法佳作不斷造險,於奇、趣、險中得陰陽平衡之勢,不斷順勢自然製造矛盾,又不斷化解矛盾,終統一和諧。整幅章法有勢,單字亦有勢(筆畫間內在關係),有呼應、挪讓、向背等關係。徐生翁書法作品精彩除生澀外亦高妙於此。

書法 周琪力

擇識知己原則:對父母不孝者不交,對兄長不敬者斷,對姊妹不愛者不識。冷視親情,焉能視友情如親情乎?書道交友亦然。兵家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一二知己,足慰人生。

寫聰明字是小志,寫笨字是大志。

予讀書喜隨手翻看,每有會心處便反覆頌讀,領悟其意。

《南田畫跋》云:絕俗故遠,天游故靜。閑暇,予愛遊歷。祠堂、山川、河流、古剎皆是所愛之地,鄉野山村質樸駐心。感受自然變幻,林木氣韻,水流勢態,山勢氣魄。師法自然不無道理,足以使心氣開闊。

書法 周琪力

寫字作畫,貴一「真」字。內心真實寫照尤為重要,感受發於毫端,差之亦有三分。

書畫上要做到「形新而意古,形近而意遠」太難,做到即是與古神會。

能用線條微妙變化寫出豐富修養是相當了不起之事,如八大、黃賓虹、弘一、陶博吾等。

周琪力,1976年10月生,四川蓬溪人。號浪樵,七星山人,現供職於樂山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文人畫會會員,出版有書法集《林下風·周琪力書法集》,《不了情·周琪力翰墨》。

生於蜀中,韶年游於鄉村山野,戲於溝壑山石,食鄉之稻粱和蔬果,長於蓬溪七星溝,壯歲客居嘉州迄今。無痌瘝在抱之志,敬慕先賢梅妻鶴子之境,遂及於養花侍魚,放情山林,虔誠廟宇。閑暇以書法遣興抒懷,素昧天生拙樸,秉性不改,奈何?忠於情義,施於言行,棄於冗雜。嗚呼!平生無得,只捕小魚蝦耳!

歡迎關注文人畫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人畫刊 的精彩文章:

TAG:文人畫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