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TicWatch Pro 來談談,我們真的需要一隻智能手錶嗎?
從進入數碼時代開始,我們對於一款手腕上的智能硬體好像已經期待已久,以至於當蘋果和谷歌在 2014 年將各自的版圖拓展到智能手錶領域時,外界便對這種全新的數碼產品種類抱著更高的期待。
回憶起來,自己第一次真正意義「渴望」入手一款智能手錶還是 2014 年的 Moto 360,其圓潤且趨於傳統腕錶的設計風格讓我「中毒」許久,但礙於當時只是一名窮學生,面對將近 250 美元的售價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然而內心對於智能手錶的嚮往卻一直沒有熄滅。直到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才陸續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智能手錶。
最近剛好在體驗一款叫做 TicWatch Pro 的智能手錶,估計你經常在我之前文章中的配圖中看到 TA 的身影。
「兩面性」可能是最適合用來描述 TicWatch Pro 的辭彙
和絕大部分智能手錶一樣,TicWatch Pro 由表身和錶帶組成,其中錶帶不僅支持更換,而且在設計也有自己的特點,這也是體現這枚智能手錶「兩面性」的一部分。
僅看表面的話,TicWatch Pro 錶帶正面的皮質材質和許多智能手錶無異。因為皮質材質的透氣性/排汗性較差的原因,TicWatch Pro 在錶帶的內層加入了更為透氣且親膚的硅膠材質,而且還有加快汗液排出的導汗槽。在這幾周的佩戴過程中,這根錶帶無論是從顏值的角度,還是實用性的舒適度來看都值得肯定,唯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導汗槽比較容易藏污納垢,所以要記得定時清洗。
說回表身,TicWatch Pro 的錶盤為 45 毫米 ,冠以一塊解析度為 400 × 400 的 1.4 英寸屏幕和採用精鋼材質的表圈,配合上塑料材質的錶帶連接部分,組成了三段式的機身設計。對於這種三段式的設計只能說見仁見智了,有些人可能喜歡這種設計為手錶帶來的「層次感」,也有部分群體可能更鐘意簡約的設計風格。於我個人的審美,我可能更傾向於後者。
既然說到了 TicWatch Pro 的屏幕,那就順便再提一提這塊屏幕最大的特色——「雙層持久屏」。 TicWatch Pro 一共擁有兩層屏幕,分別是「單色液晶持久屏」+「高清 AMOLED 屏」。之所以這樣設計也是為了應對智能手錶最大的短板 —— 續航問題。
由於受限於機身尺寸,一直以來智能手錶的續航問題是用戶吐槽得最多的一點。為了解決續航的問題,廠商一般採用「開源」或「節流」的方法,說得通俗點就是增加電池容量或者控制電量流失。TicWatch Pro 的雙層持久屏正是為了通過「節流」的方式為手錶帶來更持久的續航表現。
具體來說,當手錶處於休眠狀態時,屏幕上仍然會以單色顯示時間、日期、步數、電量等數據,這時是「單色液晶屏」在工作;而當通過手勢或者按鍵喚醒手錶後,「AMOLED 屏」則會接管顯示工作,確保正常的色彩顯示。為此 TicWatch Pro 還引入了「持久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手錶僅能夠顯示簡單的數據,如時間、日期、步數等,功能上也僅支持計步、心率監測、NFC。
GIF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 TicWatch Pro 的意圖了吧。由於「單色液晶屏」的功耗較低,所以通過兩層屏幕的相互配合,以達到延長手錶的續航時間。那麼這種「雙層屏幕」的設計到底對續航有多大的提升呢?據 TicWatch Pro 官網介紹,開啟「持久模式」之後手錶的續航時間將達到 30 天。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我也對 TicWatch Pro 的續航進行了測試:
正常使用丨大概在 45小時 左右;
僅開啟持久模式丨兩周後電量剩餘 47%;
正常使用配合持久模式丨電量剩餘 15% 時開啟持久模式,續航時間加起來大概為 5 天
其實現在幾乎每款智能手錶都有類似「省電模式」的功能,但 TicWatch Pro 在加入了「雙顯示屏」之後使得這種「省電模式」獲得更加顯著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這塊單色液晶屏在陽光等強烈光線的照射下依然具有可觀的顯示效果。
我們真的需要一隻智能手錶嗎?
和智能手環類產品不同,目前市面上智能手錶的售價一般在 1.5k 左右,更甚者有些產品賣到了 4/5k,以本篇文章的主角 Tic Watch Pro 來看,這款智能手錶目前的售價為 1498 元。
那麼對於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而言,選購一款價格頗高的智能手錶到底有沒有必要?這也是我在使用 TicWatch Pro 時一直在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從之前體驗過的智能手錶(包括 TicWatch Pro)來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要從自己使用數碼產品的習慣入手。
需要明白的一個事實是,目前的智能手錶還難以「完全脫離」手機,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機互補品」的身份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例如查看手機提醒、查看時間、記錄運動數據等。所以如果你抱著「手機替代品」的心態購買智能手錶的話,還請降低期待。這背後有太多原因使得目前的智能手錶還難以成為「手機替代品」,如續航問題、應用生態匱乏等等。但其中最大的難題還是智能手錶屏幕尺寸和操作的矛盾。
「形態限制」使得智能手錶的屏幕被限制在一定的尺寸,而在這種尺寸的屏幕上(一般在 1.5 英寸左右)進行觸控操作的效率十分低下,特別是涉及到打字操作的時候。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我不推薦在手錶上進行過於複雜的操作,能用嘴(語音)的盡量不要用手(觸控)。
說回使用習慣的問題,以下群體我就比較推薦你購入一款智能手錶:
非手機不離身的;
熱衷運動的;
不滿意功能簡單的手環類產品;
以我自己為例,在使用 TicWatch Pro 時,我用的最多的功能應該是接收手機提醒、控制手機音樂播放,支付寶支付、刷公交、偶爾遛狗的時候也會開啟運動功能來記錄運動數據。從體驗角度來看的話,這幾個功能在 TicWatch Pro 上的表現都十分穩定。由於自己經常在做公交車或者地鐵時戴著藍牙耳機,而手機也一般會放在包中,這時戴在手上的 TicWatch Pro 就成了我控制音樂播放的「控制器」,無論是調節音量還是切換歌曲都十分方便。
遛狗的時候我也會開啟 Tic Watch Pro 的運動功能,在「戶外健走」這一選項下,Tic Watch Pro 能夠幫我記錄如運動時間、運動距離、心率、速度等數據,而且由於支持 GPS 還使得 TicWatch Pro 能夠繪製運動路線圖。除了「戶外健走」,還有「戶外跑步」「戶外騎行」「室內跑步」集中運動選項。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非手機不離身」、「熱衷運動」且「不滿意功能簡單的手環類產品」的消費者的話,智能手錶可能是最適合你的產品之一了。另外拋開這些功能性的說辭,智能手錶於我而言還是一款「帶著屏幕的裝飾品」:你可以設置不同的錶盤來彰顯個性,單單就這一點來說,智能手錶就比那些只顯示單色的手環或者壓根連屏幕都沒有的傳統機械錶有趣多了。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