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央美院教授王鏞:在視覺美感與筆墨氣質上達到了高度結合!

中央美院教授王鏞:在視覺美感與筆墨氣質上達到了高度結合!

王鏞,別署凸齋、鼎樓主人等。1948年生於北京,太原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國畫系李可染、梁樹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畫和書法篆刻,得到葉淺予、梁樹年等先生的指導,1981年在研究生畢業展中獲葉淺予獎金一等獎並留校執教。

王鏞先生習書大概在6歲前後,從晉唐名家的楷書開始,到了12歲那年開始學篆刻的。在書法、篆刻和山水畫多個領域都有豐厚的成果,影響跨越書、畫、印「三界」,堪稱獨特的「王鏞現象」。

此前,許多人不懂王鏞,甚至把王鏞說成是「丑書」的代表,此圖集引用著名書法家梅墨生先生撰寫的《王鏞的書法藝術》文章中的部分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王鏞的書法藝術,似乎更有代表的意義,那種鮮明的自家氣息所產生的藝術效力,甚至在大陸書界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王鏞旋風」,可見其審美創構的深層凝聚力是多麼地異常

儘管王鏞也曾經在這些典範化的美感創造中「沉潛游鳶」過,但他在把握了這些「美」的程式後,便以「透網」一樣的勇氣和能力,「破網」而出,用他敏銳深刻的洞察力,搜尋著藝術的「新美」的寶藏。終於他在原始藝術的質樸與大量的秦漢磚瓦之中發現了屬於他的審美信息。

梅墨生先生這樣評價王鏞的書法:「文」與「野」,「雅」與「率」的契合便已便成了他書法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自然天趣論與抒情表現論的美學觀念在他的宗旨里得到了統一。

關於王鏞書法的「新」,梅墨生是這樣肯定的——王鏞書法是植根於文人和民間這兩大藝術系統的妙合物。體現在作品上,如行草書的「粗服亂頭」,便很大程度具有民間藝術。王鏞棄文人的「法弱」與「美飾」,坦坦行來,在不雕不飾中卻暗含一種精神的力量與「法度」的自由性。

王鏞的隸書一反慣常的「鼓努」與平勻「布算」,直追漢碑的雄奇古崛與天然之趣,在《石門頌》、《褒斜道》、《西北漢簡》、《西狹頌》以及《好大王碑》中化度出來,大氣磅礴,質樸雅拙,恰與行草書體成一反照。

王鏞的楷書或楷行體,在魏碑的體勢骨脈中雜糅顏真卿的圓渾遒勁、米南宮的韻勢跌宕、王覺斯的雄健錯落與于右任的縱橫排界,可謂眾美咸備而獨出心裁,「寫」出了「我」的真實。

傳統書論的尚骨氣、重韻勢、標格調、崇境界、美天然莫不在王鏞書法中有程度不同的體現。而梅墨生先生以為,王鏞書法首重「骨氣」、次尚「天然」,其結果體驗在:筆法的「骨力」感——線性創造的特殊意義上。

擅長的行草體,筆法的規定性成為功技的積累而被筆致、筆勢的自運與暢適——隨機性所統率,「性功兩見」而力蘊雄深。

王鏞先生的書法作品 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書畫 的精彩文章:

原中書協第一、二屆理事,廈門書協名譽主席羅丹書法作品欣賞!
田蘊章和田英章:一位用筆靈活韻味足,一位法度嚴謹稍顯死板!

TAG:愛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