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一眼能給你高分的法蘭克福學派男神們
GIF
寫在前面
傳播匠「新鮮事」進行改版啦!改為每兩周一更,相應的,我們也將推出重難點知識專題,如各類學派,相信很多小夥伴現在還沒有梳理清楚,所以這也是這個專題的意義所在。今天推送「法蘭克福學派」,各位小本本拿出來~
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是當代西方的一種社會哲學流派,以批判的社會理論著稱,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第一代的M.霍克海默、T.W.阿多諾、H.馬爾庫塞以及第二代的J.哈貝馬斯等。
學派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為中心,創建於1923年,在20世紀30-40年代進入發展階段,學派理論來源包括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盧卡奇「物化」理論及黑格爾、康德、弗洛伊德等西方哲學思潮。
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及批判理論
01
馬克斯·霍克海默
馬克思.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1895~1973),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創始人。1930年擔任社會研究所所長並創辦《社會研究雜誌》。在霍克海默的領導下,法蘭克福學派樹立了以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精神。
理論:霍克海默在20世紀30年代致力於建立一種社會批判理論,他提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批判理論,提出要恢復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對現代資本主義從哲學、 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阿多諾(1903—1969)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開創了法蘭克福學派對現代資本主義的批判,為社會批判理論提供了標準的模式。
02
西奧多·阿多諾
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德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主要代表人物,社會批判理論的奠基者。
1928年,阿多諾正式成為社會研究所成員。1959年,阿多諾接替霍克海默擔任社會研究所所長。在與霍克海默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概念。
文化工業:
文化工業文化以商品拜物教為其意識形態,以標準化、模式化、偽個性化、守舊性與欺騙性為特徵,以製造人們的虛假需要為其主要欺騙手段,最終達成整合大眾的目的。
特點:藝術生產的工廠化、可機械複製、批量生產,並使其商品化、消費化,貼上價格標籤,從而抹殺藝術的批判權力,把文化降低到僅僅是商品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導致文化的哲學角色和存在意義的墮落。
工業文化作為統治階級強加在大眾身上的一種偽文化,在文化商品打上獨特的個性光輝,以掩飾其情感與形式的標準化、格式化以及風格的千篇一律。在這種欺騙性下,人的批判精神被削弱,大眾變成了原子化的人。
質疑:「文化工業」理論提出後,也不斷受到質疑。有學者提出「若說有一個『文化工業』試圖由上而下假借國家機器來整編人民,並任意擺布人民,認為他們只能在政治上處於被動狀態,那麼這樣的情形是以極權國家為背景的,而不是商業挂帥的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大眾文化產生於內部或底層,而不是來自上面。它是由『大眾製作而並非由文化工業生產出來的』」等等。
大眾文化的另一套「肯定話語」:法蘭克福學派後提出了「大眾文化」的另一套話語,即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大眾不是被文化工業整合的對象,而是需要被大眾文化武裝的革命主體。通過新型的大眾文化形式(電影、搖滾),通過大眾文化所執行的新型功能(心神渙散、語言暴動、身體狂歡與本能慾望的解放等)對大眾革命意識與批判態度的培養,最終可以達到顛覆資本主義制度的目的。
03
瓦爾特.本雅明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富有猶太家庭。1919年,以「德國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觀」一文獲得伯爾尼大學博士學學位。代表作品《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主要觀點:隨著機械複製技術的產生,藝術作品失去了其特定歷史情境的規定性,藝術的「靈韻」開始消失,失去了它的膜拜基礎。照相機的產生,使藝術可以無限制批量生產出來,這正是大眾文化的生產方式。
而這種生產方式產生了以下影響:一是隨著藝術自主性的消失,機械複製使所有的人都有被藝術化的要求,與藝術自主性相關的崇高與自主的理性墮落為大眾意識,這種大眾意識將對藝術的膜拜轉化為對明星的崇拜。
05
馬爾庫塞
馬爾庫塞,美籍德裔哲學家,1933年進入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馬爾庫塞的哲學思想深受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和弗洛伊德的影響。代表作品《單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
主要觀點:技術合理性或工具理性已經把言語和思想簡化為單向度,這種「單向度的社會」消除了思想批判所需要的距離。人們成為了認同於現實,缺乏對現狀否定批判的單向度的人。
發達工業社會中的人因其實際利益而與現代工業社會融為一體,對現存秩序保持一種維護態度,即一種非政治化傾向。具體表現在個人與國家、與社會、與他人及個人思想與行為的一體化。
在一體化過程中,個人被「虛假需求」所支配,國家機器通過技術滿足其需求由此實現控制,人們也發會自內心地認同社會。同時,個人空間被技術侵蝕,每個人成為消費社會的一個環節,無獨立自存可言。人們之間相互模仿,任何拒絕「隨大流」的思想都會被遭到痛斥。
06
尤爾根.哈貝馬斯
哈貝馬斯,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1964年接替霍克海默,成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二代領軍人物。代表作品《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交往行為理論》
主要觀點:
(1)在《交往行為理論》中,他將人的行為分為四種類型:
一、目的性行為。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是藉助於工具理性從事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然而,受客觀條件的制約,這種行動不但不能發揮人的主體性,反而成為壓制人的手段,所以不具備合理性。
二、規範性行為。這是以行為者共同的價值取向為目標的行為,主要是體現在人們的主觀世界和社會世界中的價值認同和規範遵守。
三、戲劇性行為。與培根的劇場假相相類似,他認為社會是一個舞台,每一個個體都要在觀眾或對象面前表演自己,背誦著早已準備好的「台詞」讓觀眾去領會他的「潛台詞」,因此這也不是一種合理性的行為。但是社會卻需要這種行為,因為它是人的社會交往的一種方式。前面的三種行為或者壓制人的主體性,或者使人變為一種社會化符號而異化為某種工具,因而都是不合理的行為,於是他提出了交往行為。
四、交往行動。交往行為使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作為理解他們各自行動的工具,以便使他們能夠在如何有效地協調自身的行為上達成一致。它是主觀世界、客觀世界和社會世界的綜合與揚棄,所以就必然是合理性的行為。
交往行為的功能:哈貝馬斯認為,他的交往行為概念有四個功能:一是理解的功能,有助於把握知識;二是合作的功能,使社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實現社會的目標;三是社會化功能,即能夠使個體認同社會規範和價值取向,從而有助於形成某種價值導向;四是社會轉型功能,因為前三種功能的總目的就是要重建歷史唯物主義,重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應有功能,實現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構轉型、結構變遷和社會進化。
(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公共領域」是介於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公共討論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國家和社會都認同理性的權力,以及公民之間意見交換、思想交鋒的重要性。
公共性原則是把信息交由代表普遍利益的輿論自由討論。隨著市場法則的發展和及其對文化生產領域的入侵取代了理性,公共性和公共傳播的原則以及傳播的形式逐漸被「製造輿論」的商業模式所侵蝕,該過程哈貝馬斯稱為是社會的「再封建化」。
三、真題鏈接
1、法蘭克福學派(西南交通大學學碩648,2018)
2、談談你對批判學派關於「傳播與大眾文化」的觀點的看法。(中傳334,2018)
3、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440,2017)
4、霍克海默、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根據當前消費環境分析。(暨南大學學碩,2016)
5、簡述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及其在網路時代存在的必然性。(廈門大學440,2018);
6、互聯網是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西北大學440,辨析題,2018)
7、本雅明(中國傳媒大學學碩,2016)
8、簡述法蘭克福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四川大學,334,2014)
tips:看真題,考點主要集中在「文化工業」「公共領域」等側知識點的考察上,宏觀的「什麼是法蘭克福學派」則以名詞解釋的考查方式出現。所以,大家在複習過程中,著重掌握各代表人物的理論觀點,並且要能結合當下消費環境、網路環境進行分析。
參閱文獻
《傳播學教程》.郭慶光.第二版
《傳播學簡史》.[法] 阿芒.馬特拉.米歇爾,2008年版
《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與外延》.段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趙勇.北京大學出版社
關注「傳播匠」,加入新傳學霸圈
TAG:昱翰傳播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