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姜維:被遺忘的英雄

姜維:被遺忘的英雄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姜維是諸葛亮弟子,他活躍在人才匱乏的三國末期,所以了解他的人很少。姜維是今甘肅省甘谷縣人,早年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在縣衙里謀一個差事,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棄暗投明,沒曾想卻得到重用。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諸葛亮的志向——光復漢室而奮鬥。

那時的姜維只有27歲。27歲,真是一個好年齡,也是一個非常巧合的年齡。劉備三顧茅廬,那時的諸葛亮也正是27歲。

姜維的母親還留在魏國,託人捎信讓他回家。姜維看信後發出了感慨:「家有良田百頃,一畝地也看不到我的身影。現在的我已經立志為光復漢室而效勞,所以只好把孝順轉化為忠誠,不能聽從母親的話了。」

誰也不曾想到,正是他讓蜀漢的命運延續了十年之久。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政權衰敗很厲害,人才青黃不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真實寫照。還能統軍的無外乎姜維、廖化、張翼幾個老人了。而魏國呢,人才一代接一代。在謀划上與兵力上的差距很大。

廖化曾經說過:「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就是說,在謀划上超不出對方的預料,兵力又少於敵人。雙方實力懸殊,還接連發動進攻,無異於自掘墳墓,不死才算命大呢。正是在諸多不利的條件下,九次交手,四次平手,兩次大勝,一次小勝;一次大敗,一次小敗。勝負相當,還略佔優勢。單單面對這些戰績,還有什麼理由責難姜維呢?

幾場勝仗擋不住蜀漢政權頹廢的速度。「生兒不像賢。」唐代詩人劉禹錫如此評價劉禪。劉禪任用太監黃皓,黃皓專權,想尋機廢掉姜維。姜維得知後,便不再回成都,一直留在前線。君臣不和,離亡國就不遠了。

姜維本是魏人,客居蜀漢,連年征戰耗費國力,廣遭非議。連張翼、廖化也不贊同經常打仗了。在這種形勢下,姜維改變防禦策略,仍然苦苦支撐,連敵方的人都說:「蜀漢所依賴的,只有姜維了!」

可以試想一下,在廣闊的戰場上,姜維眺望著遠方,回想著戎馬生涯,感受著「腹背受敵」的凄涼,心中發出一陣嘆息,但一個念頭卻保留下來:「撐下去,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只要三寸氣在,就絕不容魏人得逞!」

防禦策略最終沒能擋住魏軍的鐵蹄,當然這一切與昏庸的統治階級馳援不力和無恥的投降派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姜維突破了魏軍的包圍趕回了劍閣關!只要這個「一將守關,萬夫莫開」的劍閣關還在手中,一切還有翻盤的可能!

進攻的魏將鍾會給姜維寫了一封勸降信,姜維沒有理睬而是據險而守。十幾萬魏軍無法攻破,加上糧草不濟已經開始退兵,蜀漢政權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

很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另一路魏軍鄧艾繞過劍閣關,從陰平小路偷渡了長達七百多里的無人區,殺個措手不及,諸葛亮的兒子、孫子和張飛的孫子都戰死了。鄧艾的奇兵直逼蜀漢都城——成都!蜀漢最後的希望破滅了。

姜維在回援的路上接到了劉禪的聖旨:解除武裝,向鍾會投降!聞訊後,大家都很悲痛,很多人揮刀照石頭一通猛砍,發泄不甘的心情。打了一輩子仗,這就是結局嗎?假如姜維投降了,也不會有人再說些什麼了。君王已經投降,已經沒有堅持的必要了,一切到此可以結束了。

面對絕望的現實,姜維卻扔抱有希望!君王投降了又如何,姜維偏偏不投降!他偏要在絕境中找到一條通往「希望」的蹊徑來!

於是,那個危險的復國大計開始實施了——對野心十足的鐘會進行策反背叛魏國,再伺機幹掉鍾會光復蜀漢!姜維給劉禪去了一封密信: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或許蜀漢氣數已盡,大膽復國計劃沒能挽救蜀漢。姜維、鍾會都死於這場政變。魏軍將士非常憎恨姜維,將其刨屍,發現他膽大如斗。姜維的妻子兒女也遭到了殺害。張翼也死於亂軍之中,廖化隨後病故。

這一次,真的是徹底結束了。

很多事情其實早已有了既定的命運與結局,人生的很多事都是如此。不過,難道僅因為如此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嗎?姜維是失敗的英雄,但他對事業獻身的英勇執著精神是不會磨滅的。

姜維雖身居顯赫,但家宅破舊,身無餘財,沒有納妾。家中沒有聲樂享受,衣服只求夠用,車馬只求必需,飲食注意節制,不奢侈也不過分節約,朝廷的供給隨手用盡。這樣做不是沽名釣譽,也不是自視清高,只是認為這就滿足了,不需要過多的需求而已。好比文雅高潔的人不會羨慕別人有多少金銀、房產,出門有多少車馬一樣。姜維正是這樣的人。像他那樣好學不倦、清廉樸素,自然是一時的楷模。

蜀與魏的實力對比懸殊,北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底為什麼如此執著呢?在姜維看來,自己所維繫的政權無論叫「蜀」還是叫「漢」,忠於的後主無論是劉禪還是李禪、趙禪也都不在乎,姜維在乎的只有一個人,一件事——恩師諸葛亮!既然恩師的志向是北伐魏國興復漢室,那麼姜維的人生目標也正是如此,再無其他!

姜維雖是悲壯的英雄,但他也是幸運的。如果沒有諸葛亮的慧眼,或許姜維只會在天水郡中當個從事,在家務農侍奉老母,一生平平淡淡。如果沒有諸葛亮的提拔,或許投蜀後的姜維也只會像魏延一樣懷才不遇,像馬超一樣正值壯年就鬱鬱而終。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姜維也是如此。

有人曾問:「姜維比諸葛亮如何?」

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回答:「又一個諸葛亮!」

關個注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稻家學派 的精彩文章:

TAG:稻家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