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繪畫之中 線條的魔力

繪畫之中 線條的魔力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古代人最原始的繪畫都是用線條來表現的。人們在勞動中創造了繪畫藝術,他們在製造勞動工具時產生了一些審美意象,開始把一些動物,人物或者自然現象的圖案用線條的表現手法刻在陶器上或者洞穴的牆壁上,形成了歷史上最早的抽象繪畫藝術。比如中國陝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三魚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等。法國阿德什山谷雪維洞穴里的獅群與犀牛、野牛與馬等壁畫。後來隨著繪畫的發展,東西方繪畫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方式。西方一些畫家開始了明暗畫法,繪畫開始向寫實方向發展,線條被慢慢淘汰,當然也有少數畫家還是用線條繪畫,但他們更多地是為了表達立體感,形成了素描的效果,不用線條的畫家已經佔到了主流。而在中國繪畫中,線條則成了畫家們做畫的主要表現手法,無論工筆還是寫意。古人們根據線條表現手法又創造了漢字,繼而出現了中國書法,這就是所謂的書畫同源吧。

李克寶 春 80×100cm

中國畫自古講求筆墨情趣、離形得似。著名美術評論家鄧福星在他的《繪畫的抽象和抽象繪畫》里曾這樣論述:「從線條在畫面上形成過程來看,這種情趣不僅體現於用筆的粗細、曲直、疏密等形態及組合的變化統一,而且也體現於因用筆的疾徐、輕重、剛柔等所形成的運動感和節律感,而這是體現情趣更積極的一面。」線條在繪畫中不僅是對形體輪廓的表現,也是畫家們情感志趣的表達。畫家們在繪畫創作時往往會把當時的情緒在繪畫中表現出來,從畫中可以看出畫家當時繪畫的狀態。比如八大山人的畫里,表現出了他孤傲、凄涼、亡國的悲憤之情。在鄭板橋的竹、蘭、石的畫面里,可以看出他做人的正直無私、堅韌不拔、品格高潔的君子之風,並且把中國書法的飛白、乾濕等用筆和韻味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達到畫中有書,書中有畫的效果。關於離形得似,其實就是抽象形態的表現,往往背離物象的造型,加上畫家本人的意象,對具象進行加工,概括,進而升華到更為生動的藝術效果。齊白石曾說過:「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也是齊白石在整個藝術格調上,欲求溝通世俗和文人的審美意趣。這種意趣讓他的畫達到了藝術的最高境界。離形不是胡塗亂抹,他是以具體物象為基礎,畫家用線條的表現手法創造出某種繪畫意境,達到一種更靈活、更自由或者說更誇張的藝術效果,中國出現了無數的這類繪畫大師,比如:徐渭、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等。

李克寶 流動的生命 80×100cm

1839年法國人達格爾發明了照相術,曾一度引起了西方寫實畫家的恐慌,他們以為他們的繪畫沒了前途。結果事實證明,照相術的發明和發展是對西方繪畫革新的一種動力,它驅使畫家們開始思索另一種繪畫風格,從而西方抽象繪畫誕生了。到了本世紀初,抽象繪畫已經基本上體現了西方現代藝術的主要特徵。隨著以畫家馬奈、莫奈、雷諾阿等為代表的印象派,以畫家塞尚、修拉、西涅克等為代表的新印象派,繼而出現的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和大家眾所周知的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以及同時出現的各種流派代表梵高、蒙克、康定斯基、波洛克、米羅等。到20世紀40年代,西方抽象繪畫達到鼎盛時期。

李克寶 無題 80×100cm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在這些抽象繪畫大師中,不論他們的繪畫講動作還是講結構,講空間還是講顏色比例等等,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畫家竟然是受到中國畫的線條或者中國書法的影響,比如米羅受中國書法線條的影響,高庚、馬蒂斯、畢加索,哈斯、克萊等受中國繪畫線條的影響,在他們的作品裡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中國線條的表現手法。畢加索曾經說過:「假如生活在中國,我一定是個書法家,而不是個畫家。」可見中國書法線條的魅力所在。提到線條,使我不得不又想起美國藝術家德庫寧,他是抽象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之一,他以非同尋常的線條功力和美感,喚醒了人們心中與所有生命事物的內在關聯。

李克寶 舞蹈 80×100cm

在西方抽象油畫里,還有個主角就是色彩,抽象繪畫直接運用線、色,形表現手法來表達某種情感、意象、觀念。野獸派創始人馬蒂斯就是一個典型的強調色彩表現的畫家,他說:「色彩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儘可能的服務於表現。」他無視於現實中的真實色彩,把畫中的人,樹,桌子,地板大膽的塗上紅色。他還說:「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必須來解釋自然並使其服務於我的圖畫精神。」馬蒂斯一生都在積極探索,尋求變化,當他的野獸派畫風刮過之後,他又開始學雕塑,晚年又開始剪紙藝術創作。還有畢加索一生都在改變畫風。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畫家要想讓自己的作品一直被世人認可,必須付出一生的精力和智慧去創新。

我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書畫的研究和創作,與西方藝術接觸甚少。然而,在一次北京的藝博會上與西方丙烯抽象油畫的偶然接觸,讓我對丙烯顏料所帶來的強烈色彩感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此便開始了各種嘗試。憑藉著多年積澱的、頗為紮實的書法功底,大膽地把中國書法中清秀雅緻的線條運用到濃郁靚麗的丙烯油畫中,經過大量反覆的試驗,我最終獨創了屬於我的「線條表現主義」,讓書法線條在抽象油畫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我認真研習了畢加索、馬蒂斯、德庫寧、波洛克等西方藝術大師的油畫作品,以此為基礎,融合自己的書法線條語言創造出兼具中西繪畫藝術特色的「抽象人物」「風景」以及「藍色暢想」等系列作品。

另外,我還多次觀摩了一些大師名畫展覽,讓自己在藝術創作中獲得了更深的啟發。在最近創作的作品《春》《清晨》《舞蹈》和《自由》中,再一次加強了線條在繪畫中的表現力。可以說,在我的畫作里既包含了中國繪畫中「離形得似」的情趣,又融入西方繪畫中具有秩序規則的幾何圖形和對比強烈的色彩構成,通過它們的無限變化得以刺激觀賞者的視覺感受,從而產生各種奇特的藝術效果。我作為一名畫家,畫畫是我一生的事業。正如法籍華人藝術家趙無極先生說的:「我並不畏懼老之將至……我只需畫筆和顏色還能為我效勞。但願當我創作最後一幅圖畫時,能給我留下寬裕的時間,而且我還要畫得比先前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作者:李克寶

歡迎點擊藝術中國小程序,瀏覽更多新聞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中國ArtChina 的精彩文章:

朱良志:倪瓚繪畫的「絕對空間」
亞特蘭大藝術博物館:高舉的臂膀

TAG:藝術中國Art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