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民俗諺語,句句有智慧
生活經驗的濃縮
馬不吃夜草不肥
羊不吃走草不壯
這 則簡短的諺語,蘊涵著深厚的生活經驗:夜半,是駿馬養膘的最佳時辰。在夏季的夜晚,勤勞的牧人總是披著袍子推開氈門,給駿馬添加草料,或者頭頂星辰,到遠 處的草場放牧馬群。「走草」,是游牧的直接表達,為了讓羊群吃到「走草」,牧羊人必須要用足夠的耐心,跟隨著羊群不停地流動。
諺語,看似簡單,但它是通過幾代人的琢磨才形成的。例如:
喂牛,要喂三九
喂馬,要喂三伏
會放,放一條線
不會,放成一片
畜群,是蒙古人的全部生活給養,因此,許多諺語,都與畜群有著密切的關聯。觀察一個牧羊人是否稱職,要看他的羊群。一個優秀的牧羊人,會讓自己的羊群走成一條線。如果看到羊群像星星一般散落在草灘上,草原上的長者一眼就會看出,羊群的主人是一個缺少生活經驗的牧羊人。
傳達心聲的橋樑
蒙古人的馬背上,馱著兩件寶,一頭馱著蒙古民歌,一頭馱著蒙古諺語。古代的游牧民族,最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珍貴情誼。在相互往來的過程中,他們常常用這樣的諺語問候對方:
鮮花盛開的地方
歡樂的蜂蝶飛舞
心地善良的人兒
身邊聚集著朋友!門德,門德!
門德,具有平安之意。這是東蒙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問安語,無論是第一次見面,還是故友舊交,他們都會借用這樣的諺語,表達彼此的尊重、祝福。離別時,蒙古人不說再見而是選用諺語告別。例如:
路要自己走,花要自己采
十五的月亮,自會圓起來
這則諺語表達著多種的心理內涵:走過崎嶇的山路,才知道平原的幸福,才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想獲得鮮花掌聲,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人的讚譽才是真實的。與朋友們的分別,意味著相見的開始。月亮一天一天轉動著,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隨著日月的推移,再次相見。
心靈智慧的窗口
蒙古人喜馬。在他們的心目中,駿馬是好漢的代稱,是力量、勝利的象徵。因此在諺語中,蒙古人常以駿馬諭人、諭事、諭理。例如:
顛狂的馬,容易閃失
慌張的人,易出亂子
這是馬背民族的經驗,屬於性格類的蒙古諺語。意思是說:
馬失前蹄,緣於顛狂,緣於喪失理智無力判斷事物的習性。
遇事鎮定,有智有謀,才能夠處理正在發生的大事、要事。
聖主成吉思汗的身邊有八大臣子。以木華黎為首的四大臣子被譽為「四駿」,即左膀的四匹駿馬。以者別為首的四大臣子,稱之為「四狗」,即右臂的四隻獵狗。由此可見,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對駿馬、獵狗是何等尊崇和喜愛。
據說,成吉思汗為了感謝一隻「救主人懂義氣」的獵狗,把汗盔上的一縷紅纓摘下來,親手戴在獵狗的脖子上,並說:
主之貴賤,不變其報主之心
主之榮辱,不移其護主之誠
這則蒙古諺語,流傳到今天,仍然是蒙古諺語中的金子,翠玉般作響。蒙古草原,是智慧的海洋。
許多諺語在一代一代的傳頌中,啟迪著蒙古人的思維,修正著蒙古人的行為。例如:
遇到乾渴的時候
鹼水,都是甜的
遇到飢餓的時候
疾藜,都是軟的
這一則蒙古古諺,出自於郭爾羅斯民間。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蒙古族作家蘇赫巴魯采記於郭爾羅斯查乾花草原,後引入長篇敘事詩《嘎達梅林》。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不同環境中,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需求。
蒙 古人自古就把諺語看作是善經、德經、正經,把諺語當作白天的眼睛、夜裡的耳朵。流傳在郭爾羅斯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間諺語,是蒙古文學中最短小的一種韻文形 式,有諺語和謠諺之分。諺語廣泛地應用在會話和各類文體中,已成為郭爾羅斯草原民俗的一部分。謠諺是諺語組成的歌謠,有些謠諺伴隨著曲調,在馬背上流傳, 並得到廣泛的傳播。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韓愈十大經典名句,哪句最讓你折服?
※明明可以靠臉,卻拼才華的四位唐代詩人,你最挺誰?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