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顧 追風箏的人

回顧 追風箏的人

來聽早上的朗讀者分享了沒?

今天休息?

早上要領志願者?

覺得沒聽夠?

不要著急,小編帶你回顧~

本期分享的是《追風箏的人》,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這本書由2003年出版之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在美國亞馬遜3月底文學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超過《達·芬奇密碼》,並成為英國《觀察家報》2005年度最佳圖書、台灣誠品書店、金石堂、博客來書店銷售冠軍。

法國讀書會2006年度首選書,法國《ELLE》雜誌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選書。

2007年被導演馬克·福斯特拍成同名電影,影片獲獲得8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人的技能展廳的小夥伴們圍繞這本書做了充分的閱讀與感悟,最終由劉佳奇在今天早上開館前,利用簡短的時間,向我們進行了讀後感的分享。

下面送上本次《朗讀者》分享的文稿,歡迎前去與劉佳奇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哦~

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技能廳的劉佳奇,很開心由我給大家分享《追風箏的人》的感悟。

《追風箏的人》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阿米爾的故事。阿米爾出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爸爸」是普什圖人,阿米爾家的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則是哈扎拉人,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的人。阿米爾和哈桑從小就是好玩伴,兩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善於追風箏的哈桑對阿米爾言聽計從,寧願自己受到傷害,也要拚死保護少爺。但是當哈桑受到強權的傷害時,阿米爾卻因懦弱害怕而逃避,背叛了兩人之間純真的友誼和兄弟之情。雖然心中充滿了愧疚,但為了掩蓋自己的心虛,阿米爾將哈桑趕出了家門,從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見。阿米爾舉家遷往美國,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內心深處的愧疚越發不可收拾,尤其是得知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它的情緒幾近崩潰。終於等來了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雖然九死一生也依然義無反顧。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人是主人公阿米爾的父親,一個在別人眼中魁梧正直的勇士,還有就是哈桑。

哈桑善良、重情重義,毫無保留的為阿米爾付出,這種從血液里自然流露出來的對親人無私的愛,讓我們感動震撼。親情這份深沉的愛,從我們出生開始就默默的在滋潤保護著我們。哈桑的勇敢無畏,從小時候為阿米爾挺身而出,到臨死還保護著阿米爾的家園。這份情誼至深至重。阿米爾在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飛的風箏中得到了原諒與補償。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們在風雨中勇於前進,敢於承擔,在點滴中細細回味每一份苦與甜,慢慢體會每一份情與怨。

在這本感人至深的小說里,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它人各種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很多人覺得,最後阿米爾在救了哈桑之子後就已經追到了它要追的風箏,完成了他的救贖,可是,所有的一切震動能夠救贖么?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犯過錯,心理埋下了不為人知的秘密,可能是自己做過一些難以啟齒的卑劣事迹,也可能傷害了不該傷害的人後深深懊悔。背叛與救贖,失去和追尋,貫穿我們的成長。一次又一次的翻新過去的自己,只為更好的走向前方。誰能說,成長,不是與自己的一場博弈呢?但是我們應該像阿米爾那樣,勇敢的透視心中的那個小我,勇敢的走上自我救贖之路,勇敢的去追逐心中的風箏。這與中國古語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小說鼓勵我們不僅要勇敢的面對,還要積極的承擔自己的過錯,用實際行動來實現自我的救贖。

風箏依舊飛著,只是追風箏的人與放風箏的人有所不同。當年別人為他追風箏,而今他為別人追風箏;當年別人為他千千萬萬遍,而今他為別人千千萬萬遍。這不是因果,卻是輪迴;不是罪過,卻是救贖,這才是煥發著愛之光芒的人性的光輝。那曾今的罪過,隨著風箏的翱翔,放逐天際,而握在手裡的,是愛與救贖。

我們下期再見~

快給劉佳奇同學點個贊吧!

本期圖文/排版/審核:

一隻家禽

歡迎關注~不懂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懂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不懂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