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臨江仙·送王緘》: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蘇軾《臨江仙·送王緘》: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臨江仙·送王緘》

這首詞將送別的惆悵、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鄉思的愁悶交織一起,表達了詞人極度傷感悲苦的心緒。詞的上片寫悲苦的由來、發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狀,下片寫送別的情懷及內心的自我排遣。

王緘,是蘇軾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弟弟。蘇軾於婚後五年開始宦遊生涯,王弗便在蘇軾身邊充當賢內助,夫妻感情極為深篤。治平二年(1065),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僅二十七歲。對蘇軾來說,打擊非常之大。

十年後,蘇軾在杭州任通判,王緘到錢塘看望蘇軾。蘇軾當時因為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內心本來就有一種壓抑、孤獨之感,眼下與鄉愁、旅思及喪妻之痛攪混一起,其心情之壞,更是莫可名狀了。王緘此來,與蘇軾盤桓數日,蘇軾得知「故山好」,自感寬慰,但又覺得自己宦跡飄零,賦歸無日,成為天涯孤客,不禁悲從中來。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切入送別的詞旨。毋庸置疑,王緘的到來,蘇軾悲涼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幾分暖意,而現王緘又要匆匆離去,自然感到難以為懷了。於是國憂、鄉思、家恨,統統融進了「別愁」之中,從而使這別愁的分量更有千鈞之重。這次相見之前及相見之後,愁腸皆已斷盡,以後雖再遇傷心之事,亦已無腸可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哨遍》,為米折腰,覺從前皆非今是
蘇軾《點絳唇》: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