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器人又升級!五分鐘搞定一張肖像速寫,在辯論會上還贏下頂尖辯手!人類又要下崗了?

機器人又升級!五分鐘搞定一張肖像速寫,在辯論會上還贏下頂尖辯手!人類又要下崗了?

Utensil是MIT 的機械工程學博士 James Penn ,最近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的一個項目。它是一款有趣的壁掛式繪畫機器人,可以使用記號筆、尖銳物或其他繪圖工具,製作多種多樣的藝術作品。

GIF

Utensil採用了一種獨特的線纜驅動系統,同時具備閉環反饋控制能力。通過一個面積 為56 平方厘米的「板子」,可以大面積規模作畫而不犧牲性能。

GIF

Utensil的一大特色是可在T恤上繪製個性化圖案。用戶只需要在電腦上編輯好自己喜歡的圖案,然後將記號筆安裝在Utensil上,它就能在幾分鐘內完成一件定製化T恤!

當然,Utensil還能製作海報和其他藝術作品。由於具備機器人的高精度,它能非常準確地還原你所需要的圖案。

除了繪畫之外,Utensil 還能通過與其他工具的結合獲得新的能力。比如對攝像頭進行可編程的多軸運動控制或是激光切割、雕刻以及銑削。

GIF

還要提到日本藝術家山口真人的一個作品,大家一併感受下。

可以看到幾瓶顏料,你能否想到,其實它是由掃地機器人改造來的繪畫機器人!

加了一套自動命令以後,山口真人將它稱之為「ヘッド君」(Mr. Head)。Mr. Head 可以自由地在畫布上移動,然後形成各式各樣的抽象畫~就是這麼頑皮~

現在的Mr. Head不僅可以流暢的運行,還能根據各種外部因素有選擇性地使用顏色。比如天氣和溫度(是的,就差根據心情了)「作品」看起來還不錯。

在造型上同樣「簡單粗暴」的還有下面這款。

由Google創意實驗室帶來的畫畫機器人,一個安卓數據線、一個電路板,再加上一支筆就搞定了。

手機的攝像頭相當於機器人的眼鏡,用戶先用手機給需要畫的對象拍張照。然後手機軟體就可以把它轉變為黑白相片,之後機器人就可以用筆將這個對象畫出來了。

它的速度也很快,僅僅五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張畫,而核心部分只需要三分鐘。與人類畫家作畫一筆一筆往下畫的方法不同,它可以一筆朝上一筆朝下,或是一筆畫鼻子一筆畫眼睛。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繪畫機器人不過如此,大都是一些構造簡單的機械構造,不過對於機器人來說,想要像人眼一樣快速準確的識別圖像,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GIF

上圖中的機器人名叫Paul,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它的機械臂非常發達,可以手持畫筆靠著內部的裝置驅動,能夠像人手一樣在紙上「畫畫」。

它的頭上還安裝有攝像頭,能通過這雙「眼睛」,觀察繪畫對象的基本形狀,當它被下達繪畫指令時,攝像頭就會四處轉動和觀察,並且對人臉進行鎖定和臨摹。

繪畫的過程也是一個數據傳輸的過程,攝像頭記錄下的數據被傳輸到電腦,然後通過繪畫程序的處理,將數據傳輸給另一隻機械臂,完成整個繪畫。

雖然這個過程並不複雜,但為了一點點提高 Paul 的繪畫水平,Patrick 用了十年時間來調整。Patrick 曾在公開展覽中,將他創造的三個 Paul 機器人放入同一繪畫場景中,通過不同方向對同一個對象進行臨摹。

現在,Paul 的許多素描作品已經被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泰特現代美術館以及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

還有一位同樣用了十年研究繪畫機器人的藝術家,名叫Pindar Van Arman。他創造了一台肖像畫機器人,名叫bitPaintr。

這台機器的特點是:有自己的風格!

下面這些是bitPaintr畫出來的名人肖像。

GIF

每一幅畫花費時間為5分鐘到24小時不等,用戶先上傳選定的肖像圖片,bitPaintr識別出基礎色彩,為了更準確的繪畫,用戶可以遠程操作,先在平板上描出面部輪廓。

GIF

然後剩下的就是bitPaintr自己來創作了。機械臂夾著畫筆,蘸取顏料在畫布上塗抹,用戶只需要在家等著它完成作品。看起來操作簡單的機器人,可想而知,其實現並不簡單


IBM開發的AI機器已經可以與人類展開辯論,討論的主題很深刻,有「醫療的未來」,還有「體育教育的價值」。

周一時,IBM Project Debater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它與兩個人組成的團隊辯論,其中一位還是2016年以色列國家辯論賽的冠軍。在兩場簡短的辯論中,機器人沒有敗北。機器人甚至能說服現場聽眾,讓他們改變想法。

社會應不應該加大遠距離醫療技術的使用,圍繞這一主題辯論時,機器人開場便說:「今天有許多利害攸關的事情,對我來說尤其如此。」隨後它又用惋惜的口吻說,它不能說自己「熱血沸騰」,因為「我沒有血液」。

機器如果能對人類的觀點進行質疑,在現實世界將會有很大的用處。例如,律師可以讓機器搜索大量訴訟案件,抽取最可行的觀點,CEO可以讓機器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向董事會介紹公司戰略時會有更好的表現,老師可以利用機器幫助學生培育關鍵思考能力,沒有必要非要進行一對一教育。

IBM以色列海法辯論技術團隊經理拉尼特·阿哈羅諾夫(Ranit Aharonov)說:「很明顯,這樣的技術與任何需要做決策的事情都有關係。」

IBM展示的機器人辯手還沒有變成商品,以前IBM也曾嘗試將AI技術引入到真實世界,結果有好有壞。2011年,IBM派沃森AI參加智力問題競賽節目《危機邊緣》(Jeopardy)。機器贏了,但是沃森到底為IBM獲得多少營收呢?IBM不願意透露。

Project Debater將多種演算法與AI技術組合在一起,在過去幾年裡,IBM研究院已經在學術報告中詳細介紹過。當人類將主題告訴計算機,它會掃描資料庫,數據內包括海量新聞、學術論文,它會用演算法做出判斷,看看哪些文本相關性最高,觀點性很強。還有一種演算法會減少重複。在辯論過程中,語音識別系統會傾聽機器的對手說了什麼,如果機器人出現誤聽,系統會在出錯的地方增加另一個層。研究人員說,Project Debater可以應付任何觀點性主題,不管有沒有針對此主題訓練過都能處理。

辯論是在舊金山IBM辦事處舉行的,機器人發音清晰,語法正確,能生成觀點,對人類對手給出的觀點進行回應。當機器人講述完自己對遠距離醫療的看法後,有9名聽眾改變了看法,之前他們並不同意社會應該增加遠距離醫學技術的使用。

除了這場辯論,之前還有一場是圍繞「政府是否應該支持太空探索」展開的,聽眾大部分都是記者和分析師,他們認為,在豐富個人知識方面,機器人做得比人類辯手更好。不過在灌輸知識時,人類表現比機器人好,可能是因為機器人的聲音聽起來太像機器人。

阿哈羅諾夫解釋說,辯論時機器人會發表一些「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評論,比如「我沒有血液」,這樣說是故意的。阿哈羅諾夫說:「機器人應該有怎樣的個性?我們深入思考過。我們想告訴大家這是一台計算機。」谷歌讓個人助手機器人在打電話時冒充人類,這件事已經招來不少人批評。

IBM項目是從2012年開始啟動的,當時的機器人還沒有今天那麼文雅。研究人員說,之前機器人參加體育教育辯論,老是談到性教育。還有一次,機器人圍繞色情文學展開辯論,它提到了生育話題,說作為一個機器人它沒有辦法有自己的孩子。

項目高級研究人員諾姆·斯洛尼姆(Noam Slonim)指出:「有時機器人會在不適當的時候開玩笑。」

工業智能化

招財微盤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業智能化 的精彩文章:

物聯網如何從這5個方面推動醫療進步
AI已經進化到幾小時就能發現元素周期表,還能創造所有漢字!

TAG:工業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