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湯唯姜妍的朱雨辰媽媽 也許是很多家庭的一個縮影
Jul
22
感受永遠比所謂的事實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本文字數:2179
閱讀時間:6分鐘
《我家那小子》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是由明星媽媽及主持人在演播廳通過鏡頭,來觀察陳學冬、武藝、錢楓、朱雨辰等日常生活的一檔節目。
在這些明星里,演員朱雨辰媽媽的賢妻良母論引發了很多爭議。朱媽媽坦言自己對孩子的每段感情經歷都了如指掌,並且自己會插手進行干擾。
在她眼裡,女朋友及妻子就應是「賢妻良母」,在這種觀念影響下,朱雨辰與湯唯、姜妍等的幾次感情都走到了盡頭。
不僅在個人婚戀方面如霍思燕對此吐槽的「找新娘就跟找一個新的娘一樣」,朱雨辰媽媽簡直全權包攬孩子的生活,自稱自己「堪抵兩個菲佣」,
兒子大學一進宿舍她就搶著上去鋪床;在其他室友面前直言問對方睡覺打不打呼嚕,擔心吵到兒子睡眠;看著宿舍外面滿牆的爬山虎想用開水澆死,怕招蟲子……
等到兒子畢業成為一名演員了,她還要跟著去劇組照顧起居;看著古裝劇里有打戲,要求兒子以後不要再接這種劇免得受傷;每天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飲品,囑咐助理注意分好類提醒兒子按時飲用,而朱雨辰僅僅是想喝杯白開水都不行。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叫朱雨辰的人怕不是個媽寶吧,咋啥都要靠母親?
然鵝,你們還是tooyoung too simple,真實情況是,朱雨辰不僅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可以有條理地安排生活,甚至自己一人做一桌大餐都是小意思。
但這又能怎樣呢?嘗過兒子廚藝的朱媽媽第一時間不是感覺孩子真的長大了,而是又開始心疼自己的兒子(別問小編,小編也不太懂這個腦迴路),於是千里走單騎帶著幾十隻螃蟹就風風火火地趕往兒子家來照顧。
甚至兒子網上的微博內容,她也要拿個本子一字一句的抄下來,想想我們很多人在微博上各种放飛自我的樣子,
而朱雨辰卻像沒了隱私一樣被母親用愛的名義「監視」著……
面對這樣包圍著人密不透風的母愛,朱雨辰也並非一直如此佛系由著母親折騰的。
他也抗議過、爭吵過甚至自殘過,但母親依舊我行我素。
即使在三年前的節目中就表示要改正,可實際情況則是朱雨辰自己不忍心傷害母親只好改變自己。
又一個三年過去了,跟他同時代的演員比如鄧超、佟大為、文章等早已大紅大紫,而39歲的朱雨辰知名作還是停留在十年前的《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里。
這次上節目母親又「下定決心放手不管」,不知道還是不是一句空談呢?
看過朱雨辰和母親的糾葛,讓人莫名地感覺這情景很是熟悉。
家庭里以愛之名進行的道德綁架不勝枚舉,比如父母偷看孩子日記、不斷向子女倒苦水「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這樣的事很多人應該並不陌生吧,很多人就這樣背負著這些並沒有意義的痛苦過了一生。
在社會上,人和人的交往需要藝術,在家裡更是如此。我們孩子和父母之間似乎一直缺了溝通的橋樑,通常是一方哭罵一方受著,要麼就是孩子忍受不了選擇叛逆又激起更大的矛盾。
GIF
小編整理了幾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能為思考怎樣構建良好和諧家庭氛圍的你們提供些幫助。
《非暴力溝通》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通。
如果我們有強烈的想要改變現狀的願望和動力,我們完全可以從提升內在自我出發,改善這個局面,改善人類社會的未來,締造永久的和平。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培育對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和諧互助。在使用愛的語言的同時,我們也提高了自己愛的能力。
《說話的魅力:劉墉溝通秘笈》
在《說話的魅力:劉墉溝通秘笈》里,劉墉先生以「說話」為主題,教你如何壞話好說,狠話柔說,大話小說,笑話冷說,重話狠說,急話緩說,長話短說,虛話實說。
他也幫你分析古今中外的幽默,教你埋下伏筆、營造氣氛,引爆笑點,把僵硬的語言變得婉轉,黑白的語言變成彩色,甚至教你說話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呼吸調整、儀錶姿態、養氣之方。
這本書是一本輕鬆易讀的書,沒有生澀的大道理說教,而是從講故事來展示說話的藝術。
就像網友讀後評價那樣,它更適合學生或者初入社會的人群閱讀,因為它所傳授的是說話藝術的基礎方法。
如果你想學習一下怎樣能將話說到人心,讓語言最大程度地發揮理想的作用,這本書是極佳的入門之選。
《為何家會傷人》
就如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一樣「家既是愛的最主要的傳遞者,也是恨的最主要的傳遞者。」
家往往被人稱作是幸福的港灣,但卻很少有人站出來說「家」也許並沒有充滿歡聲笑語。
很多成年人身上難以擺脫的枷鎖、無法痊癒的傷疤,可能都是童年時期家庭環境所留下的創口。
自由不容易,愛也不簡單。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稱,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相反,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別人,你們不管那個意志看起來多麼好,都不是愛,而是「假愛」。
作家武志紅寫的這本書,不僅適合對原生家庭情況感到壓力與迷茫的大學生們閱讀,更適合讓為人父母者去反思去改變自己的不當言行。
這些書以心理學理論為支撐,配以生動的事例,讓我們可以重視起「家」的意義。
父母也好,子女也罷,每個人不過都是第一次扮演這種家庭角色,曾經有過的劍拔弩張,也許在這張書單的耐心指引下,能將埋怨與憤恨消弭散盡。
TAG:大學行動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