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怎麼破 委員建議先治家長「焦慮症」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怎麼破 委員建議先治家長「焦慮症」

「願不願意給學生減負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能不能給學生減負是我們的本領和能力。」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這樣看待減負工作。

從當前的進展來看,這註定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長期以來,有關部門在嚴格控制學生作業時間、規範課堂教學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此同時,「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新問題出現,學生實際課業負擔並沒有真正減輕。

在減負過程中,學校和家庭的腳步不一致,怎麼辦?

「減負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在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看來,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分類施策,協同共振——這是委員們在座談會上給出的解決方案。在委員們看來,學校要提高教育水平,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兩者缺一不可。

公立學校教育地位受質疑

「幾十年的減負,治理成果有起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馬景林這樣評價減負工作。

一些委員認為,公立學校在減負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公立學校的管理定位,是影響減負效果的重要因素。

「當前減負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效,卻是建立在犧牲教學質量之上的。」馬景林直言。

馬景林認為,當前減負工作引發了公立學校教育地位受到質疑、上一級學校人才選拔標準與學生學習現狀有落差、減負後「擠」出的時間將被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擠占等一系列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徐景坤認為,對於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管理一緊一松的狀態,導致了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一是學生在公辦學校負擔減輕了,但家長緊繃著「考高分」的弦,學生參加的培訓班越來越多;二是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在民辦學校招考中脫穎而出,不得不在課外給孩子進行大量「超綱」內容的補習。

先治家長的「焦慮症」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在湖南調研時,從事教育37年的長沙市教育局局長盧鴻鳴講述了一個令其哭笑不得的事實:「我勸身邊的朋友說,不要參加課外培訓,去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受益終生。他們都說我說大話,家裡就這一個孩子,不能冒任何風險。」

盧鴻鳴認為,當前的教育體制不可避免地會使家長產生焦慮,但是過度的焦慮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規律。

家長普遍患上「焦慮症」,已經成為整個社會都頭疼的問題。

「部分家長教育觀念過於急功近利,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強迫孩子學習。同時,看到其他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就簡單從眾,生怕輸在起跑線上,使得孩子課外負擔加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張雪道出了「病因」。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白城市副市長鄧健認為,教育部等四部門開展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對校外培訓的亂象無疑會有一定遏製作用,但家長的長遠壓力顯然不會馬上得到緩解。

要減負,就要先治家長的「焦慮症」。鄧健認為,應當以協同共振為理念,融合家校教育方式方法,推動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為此,建議從多個方面著手推進:

一方面,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助力因材施教。通過廣泛宣傳,明確家校教育權責邊界,引導家長認識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嚮應是健康體魄、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觀。

另一方面,深化教育現代化理念,推進教學改革。建立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以興趣發展為導向,以學生訴求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

此外,還要順暢家校交流溝通,形成教育合力。以尊重信任為前提推動家校真誠理智交流,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家長座談會,建立微信群,協同解決問題難題。

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

讓學校教育科學定位,讓社會培訓合理歸位,進而使學生在成長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教育本位——委員們認為,要讓相關主體各就各位,學校的作用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常委、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認為,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辦好學校課後服務,家長省心省錢,是使校外培訓機構降溫的釜底抽薪之舉。「而課後服務是學校的『分外』之事,政府應在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學校課後服務要堅持家長、學生自願原則。」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認為,公立學校不僅要規範自己的辦學行為,更要提高教師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為學生課外減負發揮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認為,當前的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關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把握,在乎學生對於知識是否掌握,是否熟練,但缺乏對學生自身個性特點的研究和認知特點的分析;統一作業缺乏針對性,難以實現知識的有效鞏固與強化;教師習慣於讓作業佔據學生課餘時間,沒有留給學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在戴立益看來,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是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和專業精神不能適應時代要求。

「當前,用更科學高效的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精準教學,保持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做有溫度的教師顯得尤為重要。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教師職業的真正魅力是教育教學診斷與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戴立益說。

全國政協委員、大連市副市長溫雪瓊指出,減負中學校應發揮好主陣地作用,培訓機構應作好補充作用。

溫雪瓊認為,學校要充分發揮主場作用,為學生髮展特長、開展興趣活動等提供空間,基於學生課業的真正需求,進行規範適度的「培優」「補薄」教育服務,滿足差異化需求,減少學生對校外培訓的依賴。

馬景林同樣建議,學校在減負中應做到三點:減應減之負,擔應擔之責,除應除之「病」。

馬景林認為,只有業務水平高的教師,才能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手段、方法運用到學生身上,學生學習負擔才會相對減輕。用法律手段明確公立學校、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各自的任務,用技術讓減負可控。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記者 蒲曉磊 實習生 顏丹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制日報 的精彩文章:

等刑滿釋放了就去當一名反扒志願者 幫警察抓賊
剛剛,外逃美國17年的紅通人員許超凡被遣返回國!追回贓款20多億元

TAG: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