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遠赴非洲務工的河池人了不起!幾年賺了……

這些遠赴非洲務工的河池人了不起!幾年賺了……

來源:新河池app

空中俯瞰安哥拉。

安哥拉兒童。

中國人在非洲。

安哥拉工人在工地。

中國員工春節聚餐。

在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有一群農民,他們懷揣著淘金的夢想,遠渡重洋去非洲打工。1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村民前赴後繼,源源不斷湧入非洲。據統計,10多年來,該鄉出國打工的農民,就有100多人。他們大部分去了非洲的安哥拉,有的去了肯亞,還有一部分去了位於非洲北部的阿爾及利亞。

他們都是村裡的青壯年男子,身懷各種技藝,漂洋過海,勇闖非洲,只為同一個目的,掙錢養家。

7月初,恰逢一批海外打工的村民回國探親,記者近距離與他們交流,聽他們講述了在非洲打工的故事。

7月5日下午,天氣炎熱,韋林洋和妻子、兒子、孫子、母親坐在六也鄉豆也村古力屯的自家洋樓里吹著風扇,吃著西瓜,悠閑地看著電視。

韋林洋和家人在一起。

一家四代同堂,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了。自2009年首次踏上非洲打工的路程之後,他已經連續在安哥拉打工9年。期間只回來過3次,每次待一兩個月,就又踏上打工的路途。

韋林洋在家餵豬。

9年來,他在非洲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日復一日,枯燥、乏味,孤獨時刻圍繞著他,但為了生活,他都一一克服了下來。

安哥拉工地。

在去非洲之前,韋林洋也在深圳打過工,當時工資大概有2000多元一個月,卻要負擔全家4口人的開銷,生活實在難以為繼。2008年末,一位親戚給他帶來了去非洲打工的消息,合同需簽3年,收入十分可觀,是國內的幾倍。心動的韋林洋立即跑去廣西能建公司水電工程局報了名。

「沒有什麼猶豫的,到哪裡都是做工,錢多當然更好啦!」當時聽到消息後,韋林洋沒有多想什麼就去南寧報了名,當時與他一同報名的大化老鄉就有幾十個。

2009年8月,簽證辦好,44歲的韋林洋懷揣著淘金夢,揮別已經懷孕8個月的妻子,剛上初中的兒子和年邁的母親,踏上了去非洲打工的路途。

經過11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他終於來到位於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安哥拉國土面積124.67萬平方公里,人口2881.3萬,經濟以農業與礦產為主,盛產石油,未開發的資源十分豐富,素有「非洲的巴西」之稱。

安哥拉鄉村一景。

韋林洋在安哥拉打工的首站便是首都羅安達。那裡自然風光秀麗,華人開的超市和商店隨處可見,但城市建設較落後,他覺得比不上大化縣城。特別是營地駐紮的附近,道路破敗不堪,環境衛生較差,垃圾到處亂扔。但還沒來得及感嘆,韋林洋就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安哥拉一景。

他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澆築混凝土,同時指導10多名安哥拉工人。為了儘快適應陌生的環境,克服語言障礙,他主動和安哥拉工人交流,每天還拿著一個小本子,碰到不懂的語句和生詞就記下來,回去反覆練習。就這樣,僅有初中學歷的韋林洋,靠著勤學苦練,剛去了2個月,就能與當地人用葡萄牙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半年後,他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語,令其他工人佩服不已。

韋林洋和安哥拉工人給中國親人拜年。

「我負責指導十幾個安哥拉工人,不會講葡萄牙語就沒法工作。學語言,就是要多聽多講,講得多了,自然就會了。」韋林洋笑說。安哥拉工人對這位中國師傅也特別佩服,言聽計從。

韋林洋在安哥拉。

不過,雖然葡語流利,他卻不敢走出營地,去安哥拉的大街上轉轉、兜兜風。每天晚上收工後,就老老實實待在營地,哪都不敢去,他自嘲就像「坐監」一樣,沒什麼自由。原來安哥拉近幾年來治安不太好,針對外國人的搶劫綁架案件時有發生,集團公司告誡所有員工,平時沒有什麼要緊事不要私自外出。

好在營地里有手機和電腦,還有wifi網路,信號流暢,工人們可以上網看電影,和國內家人視頻聊天。幾個人還可以湊在一起,打打撲克和麻將,打發晚上無聊的時間。

異國他鄉討生活,機遇和風險並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韋林洋稱,在非洲打工的工資都是幾個月或半年結一次,直接匯入國內家人的賬戶。大約800美元至1200美元/月,幾年下來,累計收入80多萬元。在他的辛苦打拚下,一筆筆錢匯入國內,家裡的小洋樓蓋起來了,佔地6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豬場也蓋了起來,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6月8日回國,只休息了不到1個月的韋林洋又盤算著下一次的出國之旅。「沒辦法,建養豬場借了很多錢,家裡一大堆開銷都需要花錢。趁現在還能動,再拼搏幾年!」這一次,他還打算拉上23歲的大兒子一起去非洲,見見世面鍛煉一下。而妻子則在家裡照顧9歲的小女兒、2歲的小孫子和80多歲的婆婆,還要打理養豬場。

韋林洋稱,家裡多虧了妻子的精心照料,他才得以安心在外面打工,軍功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妻子的一半。

走遍安哥拉所有城市

韋建遠,1966年生,六也鄉豆也村人。早在2006年,他就在朋友的介紹下去安哥拉打工,屬於最早一批赴海外淘金的大化民工。他主要是做地質勘探工作,需要四處奔波,在安哥拉10年間,他幾乎走遍了安哥拉的所有城市。雖然非洲天氣炎熱,瘧疾流行,但村民們出國前都會打預防針,所以在非洲多年韋建遠身體並無大礙。

韋建遠和安哥拉群眾合影。

當時剛去的時候,正值安哥拉內戰結束不久,百廢待興,韋建遠等一大批中國工人的到來,為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帶來了希望。

「安哥拉人民對中國人很友好,見面都熱情地打招呼。」經過長時間的接觸,韋建遠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葡萄牙語。

韋建遠和安哥拉工人。

從閑聊中,他得知安哥拉人最熟知的中國人是成龍和李小龍,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主要從功夫片里得來,能簡單說出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名字,覺得中國菜非常好吃。對於中國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他們也十分嚮往。

韋建遠和安哥拉工人。

韋建遠稱,目前在安哥拉打工的收入跟國內其實差不多,但因為那邊經濟落後,娛樂活動不發達,所以比較能存得住錢,「10年來打工掙的錢都寄回家蓋了新房,供家裡各種開銷。」

韋建遠和工友們在安哥拉。

2013年,韋建遠的兒子韋宏剛也跟著他來到非洲打工。因為生活太過枯燥辛苦,兒子待了3年之後,就回國了。2016年,韋建遠結束合同回國後,就一直待在六也家裡。今年,他打算再去非洲走一趟。

韋建遠和安哥拉小女孩合影。

「目前正在等簽證,應該月底就能批下來。之前的老闆聯繫我,我就去唄,主要是那邊還挺有意思的,可以多干幾年再退休。」早已兒孫滿堂的韋建遠仍幹勁十足。

年近花甲依然在外漂泊

7月2日,55歲的藍海神拖著受傷的手臂回國治療。今年6月9日,正在安哥拉打工的他,因為修理壓路機時不慎被砸到右臂,不得不停工接受治療。在隊醫的簡單包紮下,他又繼續工作。沒想到過了一個星期,手臂越來越疼,後拍CT發現,一根骨頭已斷裂。因為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公司只得安排他回國治療。

藍海神和安哥拉工人合影。

回國後,藍海神在廣西醫科大做了手術,醫生稱需靜養三四個月才能完全康復。

儘管躺在病床上,藍海神依然惦記著在非洲的工作。他也許是目前大化在非洲打工年紀最大的一位民工。

藍海神和安哥拉工人在廢棄的坦克上合影。

2011年,48歲的豆也村民藍海神經朋友介紹,來廣西水電集團報名,去安哥拉當修理工。因為經驗豐富,手藝嫻熟,儘管年紀已經偏大,他還是被公司聘用至今。他有2名安哥拉徒弟,兩名徒弟對他非常佩服和敬重,經常帶些野生蜂蜜和靈芝來給他嘗鮮。這次藍海神受傷回國,兩徒弟還囑咐師傅早日康復,回去繼續指導他們。

藍海神拿著非洲大蘑菇。

藍海神與公司簽的合同是3年,因為受傷提前回國。他打算傷好後,繼續去安哥拉打工。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他打算干到60歲才退休。

剛回國幾天,藍海神就直呼廣西太熱,有些受不了,「非洲現在的天氣非常涼爽,晚上氣溫只有十幾度,睡覺還要蓋厚被子。」

北非只待了1年便回國

六也鄉村民,除了安哥拉,還有一部分到北非的阿爾及利亞。那裡主要是阿拉伯人,國民信奉伊斯蘭教,石油與天然氣是該國的經濟支柱,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四位。

今年37歲的藍能仕曾在2015年去阿爾及利亞打工,但只待了1年便回來了。「老闆不靠譜,沒按合同給錢,所以我就提前回來了,就當出去旅遊了一趟。」藍能仕覺得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治安良好,人民友好和善,但在那裡打工的收入和在國內差不多,於是決定回國發展。據了解,在阿爾及利亞打工的豆也村民大概有20多人。

藍能仕和阿爾及利亞朋友合影。

據不完全統計,六也鄉去非洲打工的村民有100多人,其中以豆也村居多,而整個大化出國打工的約有三四百人。

藍能仕在阿爾及利亞。

「大家都是親戚朋友互相介紹,一個拉一個,然後同村去的人就越來越多。」韋林洋說。

更多河池新聞信息,留意河池微訊微信平台,想爆料突發事,請長按下面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池微訊 的精彩文章:

TAG:河池微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