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駐敘俄軍破解13架無人機集群攻擊事件

評駐敘俄軍破解13架無人機集群攻擊事件

2018年1月6日,俄軍駐敘利亞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同時遭到無人機集群攻擊。俄國防部聲明,「進犯的13架無人機,6架被俄電子戰部隊成功迫降,7架被俄『鎧甲-S』近程防空系統擊落」。關於此事,本人有如下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研發並裝備反無人機系統迫在眉睫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擴散和大量投入實用,未來對無人機的防禦問題已無法迴避,且迫在眉睫。這次發生在駐敘俄軍身上的無人機攻擊事件之所以矚目,是「恐怖分子」首次採取無人機集群攻擊戰術,背後又牽扯大國博弈,比較吸引眼球而已。近些年,各種無人機執行軍事行動或影響社會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在敘利亞,恐怖分子早已使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和投擲爆炸物了,去年12月份還發生了印軍「蒼鷺」無人機墜毀我境事件等等。未來作戰過程中,要應對從高空大型無人機到低空小型(微型)無人機的多方向、多批次,甚至集群攻擊,現役防空、電子戰部隊必須儘快具備相應的反無人機作戰能力。不說別的方面,就是我國每年派出的維和部隊,今後面臨恐怖分子無人機偵察、攻擊的威脅就與日俱增,得儘快設法解決。

比較好的消息是,國人已經開始關注此方面的研究。2015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發的「低空衛士」激光武器系統,能在5秒內精確攔截半徑2000米、360°空域的各型飛行器,公開演示中30發30中,擊落率100%。

反大型無人機類似於常規防空作戰,而有關反小型無人機技術,請參閱本公眾號《盤點反小型無人機技術及裝備》(2017年3月25日稿),此處不再詳述。

及早重視反反無人機技戰術研究(有點繞口,呵呵)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人機技術、反無人機技術、反反無人機技術……如其他作戰領域對抗一樣,肯定是相互競爭,交替上升。

這裡先拋出一個觀點,欲佔領行業制高點,領先於競爭對手,需比之多看一步,甚至兩步「棋」。在無人機行業競爭激烈,失控發展引發多方擔憂的當下,發展反無人機技術是個另闢蹊徑的發展方向。同時,面對反無人機技術增強無人機自身對抗手段更是站在了該領域的發展前沿。

此次恐怖分子襲擊俄基地無功而返,可謂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除俄軍具備較強的反無人機作戰能力外,恐怖分子低估俄軍也是重要原因,也從另一個方面,暴露出恐怖分子對無人機對抗的認識不到位。首先,13架無人機並非集中攻擊1個目標,而是3架攻擊塔爾圖斯海軍基地、10架攻擊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從俄電子戰部隊只來得及「捕獲」其中6架,另有7架無人機成功突入被俄「鎧甲-S」彈炮一體系統擊落看,俄反無人機作戰能力也並非無懈可擊,面對蜂群式攻擊,至少電子戰能力已略顯不足;其次,每架無人機攜帶8枚400克的航彈,以臨空投擲方式實施攻擊,這種攻擊方法無人機必須保持一定飛行高度和接近目標,考慮到其較慢的飛行速度,俄「鎧甲-S」近程防空系統不想立功都難;最後,此次使用的無人機在明知俄軍能夠對GPS信號實施干擾的情況下,只採用了單一的GPS導航定位技術,如此草率的行為讓人費解。

隨著無人機對抗戰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如不能儘早展開相關研究,練好「硬本領」,也許明天的我們也會像這次的敘利亞恐怖分子那樣,空有精密策劃、高精度GPS導航手段、先進的炸藥和飛控技術,卻沒能取得半點戰果。

單從技術上分析,採用無人機集群攻擊手段,能否突破類似俄軍這樣的反無人機防空系統呢?答案是肯定的。先說使用大量無人機飽和攻擊手段肯定是奏效的,但這不是本文分析的重點。我這裡重點想說說導航戰在無人機對抗中的作用。

無人機對抗領域的「導航戰」

無人機攻擊的技術,特別是小型(微型)無人機核心說白了就是想方設法將無人機準確導航到攻擊位置,或發射武器,或投擲炸彈,或自殺性攻擊,期間不被攔截就算OK!攻防雙方就是圍繞導航戰在爭奪主動權。此次,俄軍利用電子戰設備「捕獲」6架無人機,是對無人機的GPS導航信號做了手腳,使其無法正常導航,甚至使無人機按照虛假坐標飛行「受人擺布」,屬於導航戰領域的軟殺傷手段;變相的說使用「鎧甲-S」近程防空系統擊落突防無人機,也算是採用硬殺傷手段的導航戰,在硬體上強行剝奪了目標的導航能力。針鋒相對的,如能在導航戰方面做好「功課」,突破俄軍反無人機系統並非有多難,下面是我所設計的突防手段。

對抗反無人機電子戰的手段。按俄軍作戰理論,無人機活動的網路—電磁空間具體表現為三類無線電信道:指控信道,用於無人機與控制站間傳遞遙控、遙測指令;通信信道,用於無人機中轉、回傳偵察數據和圖像;感知信道,用於接收GPS等衛星導航信息,主動發射或接收聲、光、電信號,偵察、探測周邊地理、氣象、電磁環境,只要壓制或欺騙干擾這三類信道,讓無人機「不知所蹤」,其必然成為「囊中之物」。可當今適用於無人機的導航定位技術只有衛星導航一種嗎?非也!只需使用測繪手段建立起目標區高精度空間數據模型,組合應用慣性制導、地形匹配製導、圖像匹配製導等導航手段(請放心這些技術手段已相當成熟,如戰斧巡航導彈就組合使用了這三種制導方法),在人工智慧影像識別技術的加成下,由慣導概略引導進入目標區,機載光電設備以類似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使用攝像頭和激光測距儀探測數據,匹配空間模型,就可在強電磁干擾下,自主準確完成攻擊。

對付防空武器硬摧毀手段。這個就用的上高精度空間數據了,無人機蜂群使用高精度空間數據匹配製導超低空突防,飛行高度甚至可以「貼地皮飛」,在地形、房屋、樹木等掩護下,充分利用防空武器射擊的死角接近目標(雖然沒有查到我所需的「鎧甲-S」近程防空系統技術參數,但高炮有仰俯角限制、防空導彈有最低射高限制)。——不用說別的,面對貼地飛行的無人機,防空武器有膽量「平射」都是問題,搞不好造成的毀傷比無人機更大。

作為本文結束,總結下個人觀點,未來誰在導航戰領域佔有先機,誰就贏得了無人機對抗優勢;誰獲得了無人機對抗優勢,誰就擁有了天空,佔有了世界。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莫吐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緯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經緯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