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一書: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每周一書: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我們之所以常常不滿,是因為訴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根本沒有被應答。然而,我們的請求是否足夠清晰——不僅僅只有自己覺得清晰,更重要的是,讓對方也覺得清晰?

本書第六章《請求幫助》中「提出具體的請求」一節,援引了作者和一個來訪者的對話——

來訪者最後這樣總結:「當我說需要別人的關心時,我實際想要的是,即使我還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就能考慮到我的需要。而且,我希望我總是能得到這樣的照顧。」

作者這樣回答:「謝謝。如果是這樣,我相信你已經明白了你的願望很難實現。」

看到這裡,我有一種突然被誰當頭一盆冷水澆醒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來就懷抱著來訪者那種奢想:「你怎麼可以不懂我?你真是太不關心我/體諒我了,太差勁!」失望!難過!接下來我就自己開始生悶氣,當對方問一句:「你怎麼又不高興了?」我的內心戲是這樣的:「哼!把我弄生氣了,自己還沒事人一樣。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太過分了!」

原來我的溝通能力這麼低下,原來我這麼「暴力」。心疼自己兩秒鐘。

生活中,由於不會溝通而導致的矛盾、苦悶甚至犯罪比比皆是,盧森堡的這本書就是幫助讀者提升對話能力的。接下來我把我自己讀書時覺得最有收穫的一些筆記整理下來,算是又接受一次教育。這些零散的筆記沒有什麼系統性,純粹是對我的個人教益比較大。不多,一共9條。

?如果我們只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別人可能就不清楚我們想要什麼。

?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之類的詞語。

?我越是專註於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感到絕望的人。

?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話對人有益,而不想被人當做負擔。

?在我們的語言中,有一個詞極易引起羞愧和內疚。我們經常使用它來打擊自己。它在我們的意識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許多人無法想像,沒有它生活將如何繼續。這個詞就是「應該」。

?希望他人因為內疚發生改變,就是將刺激和原因混為一談。

?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

?只要人滿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他們就很難體會到別人的痛苦。

?如果一個人做的事情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那是因為他不夠成熟。為此,他需要得到幫助。

有了這些認知上的基礎,現在,我倒頭回說說究竟什麼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或者說四個步驟:

※留意發生的事情。並表達觀察結果,而判斷或評估。

※表達感受。

※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提出具體的請求。

以下是個例子:面對自己親生的熊孩子穿著臟鞋子跳到床上,媽媽們要怎樣忍住不咆哮呢?

「佩奇,看到床單上的臟腳印【觀察】,我不太高興【感受】,因為我看重整潔【需要】。你是否願意脫了鞋子再上去【請求】?」

哇,好溫柔好理智有沒有?效果如何,待驗證。不過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每次抱怨或發脾氣之前,我就要用我不太強大的記憶力想一遍:怎麼溝通來著?四要素是什麼?觀察、表達、需要、請求?嗯,對,就是這四步!等我把這過程捋一遍,我的氣也消了差不多。至少在時間的緩衝上,它贏了。

按作者的觀點,非暴力溝通「適用於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境」,包括「任何性質的爭論和衝突」。其實,我是不大讚同的。有些層面的人就不能或不想好好溝通。

就說曹操吧,楊修幾次戳破他的心思,讓他下不來台,曹操肯定有意見。要是曹操先生運用「非暴力溝通法則」,他會這麼跟楊修說:「楊主簿,我看到你好幾次說穿我的心思,讓我做事很為難,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含蓄和神秘,喜歡權謀。你是否願意以後有事沒事閉上你的嘴巴?」哇,那楊修最後肯定不是被斬死的,他肯定是琢磨死的——「誒阿瞞說這話幾個意思?他到底要說啥?」嗯,殺死楊修的不是曹操,是來自大洋彼岸的盧森堡。

再比如,讓我們操碎了心的寶黛有一次吵架,

黛玉對寶玉說:「你只管聽你的戲去罷;在家裡做什麼?」

寶玉內心戲無數,最後拋出來的是這麼一句:「我白認得你了!罷了,罷了!」

黛玉回敬:「你白認得了我嗎?我哪裡能夠像人家,有什麼配得上你的呢!」

寶玉說:「你這麼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

……

我覺得,他倆還是不要學會「非暴力溝通」的好。要是學會了,就成了:「寶玉,看到張道士給你提親,我很難過。因為我想嫁給你。你是否願意陪我,娶我?」

媽呀,太恐怖了!快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子的百草園 的精彩文章:

曾經的我也是個吐槽小能手
不正經看劇:《百年虛雲》VS《羋月傳》

TAG:林子的百草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