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醫藥差距有多大:美國有最好的葯,中國有最好的醫藥銷售

中美醫藥差距有多大:美國有最好的葯,中國有最好的醫藥銷售

智谷趨勢(ID:zgtrend) | 掘金大師

醫療、養老、教育,過去的三座大山,即將被變為新的三架馬車。

幾天之後,就在7月21日,第一架馬車,就掉鏈子了。

從此「疫苗」一詞,成為中國人詞庫里最具魔幻現實主義的詞。

而疫苗背後的葯企,隱藏著更魔幻的世界。

01

剛剛過去的2017年,對於中國和全球的醫藥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創紀錄的年份。這一年,全球新葯上市審批的數量,達到了過去十年來的新高度。

2017年,美國獲得批准的新葯數量,是十年來最多的一年。去年,一共有46種新葯獲得美國藥品審評和研究中心(CDER)的審批,這個數量是2016年的兩倍。而過去十年,平均每年獲批的藥品數量僅為31種。

根據美國FDA的報告,這46種新葯被劃歸在化學藥品行列。

是的,即使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穩居全球前列的美國,每年通過審批的藥品,也遠遠低於大家的想像。

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葯審批卻創造出了歷史好成績,甚至遠遠超過了美國新葯獲批的數量。

2017年,美國化學藥品獲得批准的數量是46個,中國的數據,是369個。

據醫藥行業《2017新葯審評總結》中,有關新葯審批的多項數據,都創下了歷史紀錄。

? 2017年,我國批准上市藥品394個,其中國產藥品278個,進口藥品116個。化學藥品369個,中藥2個,生物製品23個。

? 我們的國產1類新葯申報數174個,均創下10年之最。

? 2017年,葯審中心完成審評審批的註冊申請為9680件。

? 2017年,葯審中心共完成新葯臨床試驗(IND)申請審評908件,新葯上市申請(NDA)審評294件,仿製葯上市申請(ANDA)審評4152件。

這些數據,有的相比2016年翻了一番,有的創下十年之最。

369:46,中美「差距」之大令人驚愕。

我們想舉手歡呼,中國藥品的審批速度又上了一個新高度,研發能力遠超美國……

可在幻想與現實之間,前者往往是被打臉的那一個。

02

中國的企業在製藥投入的費用上遠不如國外的葯企。

先來一組數據:

(註:強生公司除投資藥物的研發外,還有其他產品的研發,所以金額較高,但此數值並不反映強生在藥品上的R&D)

我們選取了在美股上市的十大葯企,以及在A股上市的十大葯企2017年的研發經費的對比。美股上市公司的投入是中國A股公司的將近80倍!

而從研發佔總營收費用的比例來看,中國葯企投入研發的比值更是低得驚人。

中國企業排名最高的恆瑞醫藥,投入費用佔到營收12.71%,但美國投入最多的企業卻達到了25.63%。

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投入科研最多的企業中,前十名中就有3個醫藥企業,這也是除科技業之外,歐美企業投入資金最多的行業。

根據媒體統計的不完全數據顯示,在歐美國家,平均而言的研發投入比值為18%,有些葯企甚至付出50%以上的營收來開發新葯,而且往往是些小企業。

這就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歐美企業會花如此高的費用投入到藥物開發中?反觀中國又為何投入得少?

03

毫無疑問,醫藥企業的凈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拿之前因為一部電影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格列衛來說,一顆小小藥丸,成本不到1美元,卻可以賣出34美元,背後就是巨大的盈利誘惑。

研發出一顆葯,有時像愛迪生髮明電燈泡,靠的是長期的試驗和大量失敗,而有時卻可能是你比別人多一點細緻的觀察。

格列衛的研發過程就非常曲折。格列衛的出生公司是來自瑞士的諾華製藥,它從1988年開始研究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藥物治療方法,但如果要從發現格列衛在人體內的作用靶點的1960年算起,到最終研發成功,格列衛誕生花費了41年。

看完格列衛的整個孕育過程,除了滿屏生澀的專業詞語和染色體發現外,能看到從約100年前的一個猜想,到後來生活在不同時代的科學家在不斷試錯和敏銳觀察中,才一點點積累到最後,把打開解救病患的鑰匙交給了最後那位開鎖人手中。你已經數不清這一驚人發現到底花費了多少資金,也不知道如何去計算其中的人工成本。

格列衛通過FDA審批上市的那段時間,這項發明還登上了美國2001年《時代》雜誌的封面:

「革命性的新葯格列衛,它們是人類對抗癌症的子彈。」這是《時代》雜誌對這款研發葯的最高評價。

而另一款「革命性」的藥物可以說給更多人帶來了福音,但它的研發卻有許多偶然成分。這款能讓夫妻間關係和諧又讓男人更加自信的藥物,不要太害羞,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壯陽葯,俗稱「偉哥」。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偉哥」也是葯,而且它足夠偉大,因為它解決了普通人的日常困擾。但發明人穆拉德博士(Dr. Ferid Murad)卻是在做一個跟「偉哥」完全不相關的另一項研究——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時,意外發現化學反應出的效果。

「原本當時是研究心血管疾病,但男性受試者看到美女護士意外有反應,因此轉研究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不過並不是所有通過FDA審批的新葯都有上面提到的這兩款的影響力。

諾華製藥在1997年至2011年期間,總共投入836億美元,卻僅僅研發出了21款葯,但真正賺錢的並不多。德勤的2017年製藥企業的投入回報率分析中指出一個趨勢,雖然去年迎來了新葯過審的大豐收,但大葯企的投資回報表現越來越不如那些小企業,回報率僅有3.2%。所以才有人呼籲,進口藥理應如此貴,才能激勵科研人員的鬥志。

藥物的高額回報,以及發明藥物帶來的名譽一直是驅動歐美研究者日復一日研發的動力,反觀中國葯企,出名的卻不是人,而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廣告詞。

「新XX高鈣片,水果味兒,一片頂過去五片!」「春節回家不收禮,收禮只收XXX。」

沒有原創葯,但我們有源源不斷的廣告。

04

中國最優秀的銷售人員主要集中在兩個行業,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醫藥行業。

這個行業,集中了中國最具科研精神的一小群人。大部分企業,表面上看,擁有「性價比」超高的研發團隊,每年不足十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就能換來少則百億,多則千億的營業收入。

然而,撐起行業半邊天的,其實是一大批銷售團隊。

據醫藥公眾號「健識局」的統計,A股上市的198家主營業務是藥品生產的企業中,將近80家企業銷售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超過了30%。其中,最捨得在銷售上砸錢的四家葯企,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了60%。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每獲得1元的收入,就有6毛錢花在了銷售環節。

而這四家企業的研發費用佔比,通通不超過10%。

(「健識局」5月2日報道,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東方財富網)

這四家企業,並非國內上市葯企中的龍頭企業。醫藥行業壟斷嚴重,為了佔領市場,讓更多人熟悉自己的品牌,非龍頭企業自然要在銷售費用上下重金。

那龍頭企業呢?已經打出一片天地的葯企,是不是銷售費用會更少一些?

然鵝,並不是。

我們整理了A股中盈利靠前的18家以藥品生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就連這些品牌IP已經顯現的企業,在銷售上花的錢一點不少。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醫藥企業,2017年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37.5%,下圖列表中市值位於最後的兩家企業,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甚至超過了50%。

這些排在前面的十幾家葯企,大部分銷售費用都是研發費用的五倍以上,以跌打損傷膏、創可貼出名的某國產老字號葯企,銷售費用甚至是研發費用的44倍。

(數據來源:wind資料庫)

砸在銷售上的錢,也絕不是白花的。

事實證明,在銷售上砸錢,遠比在研發上砸錢,更輕鬆。雖然我們只列出了十八家上市葯企,但大部分在銷售上花上重金的,營業收入一般都不賴。營業收入上百億的葯企,除了同仁堂,沒有一家銷售費用低於30億的。而研發投入多的,營業收入一般都不咋滴。

如果以銷售費用/研發費用作為對比,A股上市的葯企與美股上市的國際葯企,誰更願意培養銷售人才,誰更願意培養研究人才,一目了然。

美股上市的前十大葯企中,有來自美國、瑞士、丹麥、德國等世界各地的知名葯企。如果把美國上市的葯企,按照銷售/研發的比例排個序,這些比例都在3以下,也就是說,銷售費用不到研發費用的三倍。而即便銷售成本少,這些葯企依然獲得了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而中國葯企的銷售/研發比值,有九家企業的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五倍以上,最高的那家國產老字號葯企,銷售費用甚至是研發費用的44倍。

(數據來源:wind資料庫)

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本該重金投入研發的醫藥行業中,生存得最好的,大多靠的不是研發,而是銷售最厲害的那一批企業。

更諷刺的是,2017年,A股醫藥企業中,有一家公司在年報中這樣寫道:

本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醫藥上市公司。

而這份研報,將「研發投入」計為「不適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一個白堊紀公園的?
為什麼真正需要救命的時候,「中國製造」的體制性優勢就失靈了?

TAG:智谷趨勢 |